徐秀芝 楊勇 肖玲 付英子 馮濤
急性腦梗死的主要發(fā)病人群為老年人,其具有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主要發(fā)病原因是患者腦部血運不暢。對急性腦梗死的病情發(fā)展進行控制,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監(jiān)測,都能夠?qū)颊叩念A后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1-3]。現(xiàn)研究旨在對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彈力圖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腦梗死患者凝血監(jiān)測中的臨床意義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隨機抽取80例患者設為實驗組,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急性腦梗死臨床診斷標準,并且患者本人或其家屬已經(jīng)簽署知情同意書,8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59~78歲,平均(68.2±4.4)歲;將同一階段來我院進行體檢的80例健康志愿者設為對照組,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80例志愿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齡62~79歲,平均(69.0±3.7)歲。研究已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全部研究對象各方面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對比。
使用0.109 mol/L枸緣酸鈉抗凝管抽取研究對象晨空腹靜脈血三管,將其分別應用于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血栓彈力圖的測定;本次研究采用日本產(chǎn)CS5100血凝儀,采用DTR試劑,采用北京普利生血小板聚集儀以及ADP試劑,采用美國產(chǎn)TEG血栓彈力圖儀及其配套試劑。
(1)纖維蛋白原檢測方法:按照相應的血凝儀操作規(guī)程進行檢測即可;(2)血小板聚集功能檢測方法:使用聚集儀對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進行檢測,使用ADP作為誘導劑對血小板聚集率進行檢測,血小板聚集率使用百分比表示;(3)血栓彈力圖檢測方法:將檢測溫度控制為37℃恒溫,取1 ml枸櫞酸抗凝全血在半小時內(nèi)注入相應的試劑瓶內(nèi),將其進行激活,將20 μl氯化鈣以及340 μl標本加入測定杯,將其設置為進行周期為10秒并呈4°角進行擺動的恒溫杯,并將血塊的機械阻抗情況記錄于電腦并繪制為圖像。
對兩組研究對象的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栓彈力圖相關指標進行對比。
血栓彈力圖相關指標主要包括:R值(主要對凝血因子功能進行反映)、K值(主要對部分血小板功能以及纖維蛋白原水平進行反映)、MA(最大幅度,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進行反應)。
采用SPSS 19.0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栓彈力圖相關指標均屬于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80例患者的FIB和PAgT水平分別為(4.65±0.82)g/L和(71.89±11.12)%;對照組80例研究對象的FIB和PAgT水平分別為(2.53±0.72)g/L和(55.68±9.21)%,實驗組的兩項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
實驗組80例患者的R值、K值以及MA值分別為(5.77±1.42)min、(2.19±0.29)min和(69.32±5.81)mm,對照組80例研究對象的R值、K值以及MA值分別為(6.65±1.95)min、(2.71±0.48)min和(62.08±6.15)mm,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死是患者腦部血管發(fā)生狹窄或堵塞、導致患者腦部血流不暢所引起的疾病,多發(fā)于老年人群,是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都具有嚴重的影響[4-6]。在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因患者的凝血系統(tǒng)與血小板活化對腦梗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對患者凝血狀態(tài)的了解對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并且,與常規(guī)的檢測方法相對比,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彈力圖聯(lián)合檢測能夠更加迅速和直觀的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反應,能夠?qū)颊叩暮侠碇委熎鸬酱龠M作用[7-8]。
根據(jù)研究,實驗組患者的纖維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栓彈力圖的R值、K值、MA以及G,4項相關指標水平經(jīng)過治療后得到改善,對照組研究對象的各項指標水平變化,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彈力圖聯(lián)合檢測,其能夠?qū)颊叩那闆r進行良好的反映,為患者進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張利強. 探討雙聯(lián)抗血小板聚集療法治療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的臨床效果[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7):99-100.
[2] 崔野,彭雷. 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應用雙聯(lián)抗血小板聚集療法治療的效果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95-96.
[3] 劉葦葦. 基于結構化中醫(yī)住院病歷數(shù)據(jù)的糖尿病合并腦梗塞病證結合診療規(guī)律探討[D]. 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4:103-106.
[4] 常四鵬. 腦梗塞患者血小板變化臨床研究探索[J]. 河北醫(yī)學,2013,19(3):381-383.
[5] 李月敏,劉志紅,宋曉陽. Ⅱ型糖尿病并發(fā)腦梗塞患者血小板GPⅥ表達與血清hs-CRP和Hcy的相關性研究[J]. 西部醫(yī)學,2014,26(6):800-802,805.
[6] 吳雪華,程曉娟. 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總數(shù)和血小板平均體積的相關探討[J]. 河北醫(yī)學,2016,22(5):795-796.
[7] 萬佳,王紅艷,鄭加輝,等. 氟伐他汀輔助強化抗血小板方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7,29(1):45-46.
[8] 楊劍宏,吳月飛. 腦微出血與抗血小板治療及腦梗死后出血轉(zhuǎn)化的臨床研究[J].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5,27(4):44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