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zhèn)江安幼兒園 余新鳳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叫思淼的中班小朋友闖入了我的視野。他今年4歲,平時在班級里安安靜靜,有時候一整天都不會聽到他說話,屬于班級里容易被忽視的孩子?!?-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要求教師要尊重幼兒在發(fā)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個體差異,并嘗試采取適宜的支持策略促進他們更好地發(fā)展。在這次晨間活動中,我全程跟蹤了思淼的拍球過程并與之互動,這讓我深刻地意識到這類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guān)注、理解、鼓勵與支持。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陸續(xù)挑選自己喜歡的器械自由地活動。他們有的踩高蹺,有的跳圈,有的踢足球。思淼選擇的是拍球。他的球顯然有點漏氣,班級老師給他打氣,但一會兒就漏了,所以思淼一直也不怎么會拍球。每次游戲時總會把球捧在手里,當老師看他時會拍幾下,乘老師不注意就偷偷地靠墻蹲著,似乎只想做一個看客。于是我從小班給他借了一個排球,并拿走原來的球。沒想到他哭了,我趕忙對他說:“這個球是老師從小班借給你的,你先練一練本領(lǐng),待會兒你的球還讓你帶到樓上去。”他還是哭著,沒有理我?!霸趺戳耍瑸槭裁纯扪?”“我不要這個球?!彼吙捱呎f著?!斑@個球是借給你練本領(lǐng)的呀?!薄拔摇摇粫那??!?/p>
我笑嘻嘻地鼓勵著他,他慢慢地拿起球,往地面一扔,由于球氣很足,一下子蹦得高高的,反彈時正好打在他的鼻子上。他又哭了起來。顯然,先前的拍球經(jīng)驗干擾了他,以前他玩的是氣不足的球,需要用很大的力氣,而今天這個球氣很足。我忙走過去,對他說:“你看,剛剛你用的力氣大,所以球蹦得高。這個球氣很足,拍的時候要輕輕地拍。你再試試看?!彼戳丝次遥瑳]有任何行動。
一連串的失敗體驗已經(jīng)深深地擊潰了他的自信心。無論我怎么鼓勵,他就是不愿意去嘗試。
這時旁邊的徐老師看見了,連忙走過來,對他說:“思淼,看,先把球扔下去,眼睛看好球,雙手輕輕地拍,球跑到哪里,我們就追到哪里。”徐老師邊說邊示范著?!澳阋瞾碓囋?!”徐老師笑嘻嘻地鼓勵著。
思淼終于拿起球,開始拍了起來,小家伙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很強,而且拍得也不錯。拍了一會兒,小嘴巴又嘟起來了,“老師,我不想拍球,我手冷?!薄岸喽噙\動,手就不冷了呀。你再拍一會兒球,試試。”經(jīng)我一鼓勵,他又接著拍球了。見他拍得不錯,我連忙夸獎道:“看看,自己還是很厲害的吧!真得拍得很不錯哦。再練練,看看能不能用一只手試試?!甭犃宋业脑?,他將一只手放在背后,另一只手嫻熟地拍著……見他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我悄悄地走了……
整個晨間活動,我偷偷看了幾次,他都在認真地拍,滿臉掛著自豪的笑容。我知道,他已經(jīng)找回了他的自信心。
第二天晨間活動的時候,思淼又選了拍球,他一邊拍著,一邊不時轉(zhuǎn)過頭看看我,我也笑嘻嘻地看著他。旁邊的陽陽請我?guī)兔?shù)拍球的個數(shù),他也高興地跑來請我?;顒咏Y(jié)束后,他對我說:“老師,我最喜歡拍球了?!?/p>
思淼需要教師的不斷鼓勵才能完成任務(wù),獲得對自我的認同,屬于典型的自我效能感低的兒童。對于思淼的這次拍球,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支持策略:
對于思淼一開始所說的不會拍球,徐老師降低活動要求,重新從如何拍球開始,手把手地輔以語言并加以指導;然后逐步放手,讓幼兒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嘗試;待幼兒熟練后,鼓勵幼兒單手嘗試,如此循序漸進地支持兒童主動地發(fā)展。相反,如果徐老師根據(jù)大部分幼兒都會拍球的水平來要求思淼,甚至批評他,思淼定會放棄。也就是說當幼兒在某一領(lǐng)域的能力確實有限,教師卻為他確立了大大超過其能力的目標,那么無論他怎么努力,總是無法完成任務(wù)。于是,失敗的體驗持續(xù)積累,便會降低幼兒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影響幼兒在面臨任務(wù)時的積極情緒。這也就是為什么思淼一開始使用氣很足的球拍時沒有成功哭泣的原因,因為他再次體驗了失敗,強化了自己“不能”的形象。
一個秩序井然的課堂不管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有益無害的。要形成良好的秩序,就需要教師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課堂行為準則,明確課堂是學習的地方,使學生上課前就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如果違反會有什么樣的后果。這樣的行為規(guī)范,不僅會讓學生明白教師重視課堂學習風氣,上課時會有所顧忌,也會敦促學生上課認真聽講。
所以,對待這類幼兒,教師應(yīng)對他們提出循序漸進式的要求,同時更加關(guān)注他們的努力過程。也可將任務(wù)按照由易到難加以劃分,通過多次活動幫助他們最終達成目標,讓幼兒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關(guān)注活動過程中孩子的付出,就會逐漸建立對自身努力的自信和更加積極的自我效能感。
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較低,更多依賴成人的評價,故成人應(yīng)摒棄更多地依靠結(jié)果來進行的評價,關(guān)注兒童學習的過程及過程中付出的努力。上述案例中,思淼練習了一會兒,想以“手冷”為由放棄的時候,教師及時鼓勵他再次嘗試;在他取得點滴進步后,夸獎他,并給他提出新的要求“用一只手試試看”等。通過在具體情境中的適時鼓勵,思淼找到了自信,變被動拍球為主動要求去玩球,這才有了第二天請我?guī)兔?shù)拍球個數(shù)及“我最喜歡拍球”的變化。在教師的及時鼓勵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找到了自信,體驗了成功的愉悅感,萌發(fā)了主體意識,主體精神充分得到展現(xiàn)。
在這個案例中,我了解到在孩子們回到教室后,徐老師專門請思淼展示自己的拍球本領(lǐng),同時介紹如何才能讓球“聽話”等。一段時間下來,孩子變得自信了,勇敢了。
教育最終要喚醒的是人的尊嚴和價值,發(fā)展其核心素養(yǎng),而核心素養(yǎng)對幼兒來說最重要、最基礎(chǔ)的就是健康生活。《指南》中提及的關(guān)于健康生活中的自我認知所涵蓋的自我知覺、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等恰恰是兒童最初的對自我的認知,研究表明一旦兒童在早期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較高,必然對兒童的一生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兒童最終要學會的是對自我的評價,在評價中學習自我歸因,從而最終學會正確地對自己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如案例中我多次用語言讓思淼明白自己確實是“很厲害的”“拍球也很不錯”“還能一只手拍球”等等,讓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在能量,從而相信自己,逐步引領(lǐng)其學會正確的自我評價。
在這件事情發(fā)生之后的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如果當天我沒有關(guān)注思淼拍球,也沒有找氣足的球給他拍,甚至沒有鼓勵他、支持他進一步探索嘗試,那思淼現(xiàn)在會是怎樣的呢?如何避免日后再次發(fā)生類似的事情呢?
教師要求家長協(xié)助時,應(yīng)讓家長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就如要求家長帶什么樣的球?干什么?為什么?家長不明白,所以一些家長帶來了軟軟的泡沫球,一些家長帶的球很小。試想一下,如果教師與家長交代清楚“帶中號籃球”,孩子們在玩球時可以促進他們協(xié)調(diào)能力的發(fā)展,進而為后續(xù)的書寫作準備,家長一定會很好地配合。
同時教師在與家庭溝通時,還應(yīng)該了解兒童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以確保家園合作的一致性。如本案例中思淼對不會拍球時表現(xiàn)出的退縮行為,在家庭中是否也有類似行為;是否家長為孩子包辦好一切,以致于思淼在遇到困難時,不會用語言表述自己的需求。
教師要做有心人,隨時觀察了解兒童行為背后的原因,適時輔以語言激勵、行動支持。思淼一開始哭是因為“不會”導致“不想”,后來鼓起勇氣嘗試時,仍然獲得了失敗的體驗。此時教師及時出現(xiàn),鼓勵他再次嘗試,為其后續(xù)的成功體驗打下基礎(chǔ)。
在后續(xù)與徐老師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對于思淼不會拍球,教師事先是知道的,但卻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再者對于“孩子們拍球需要達到什么水平,如何區(qū)分孩子會與不會?對于會的孩子怎么處理?不會的孩子怎么辦”,教師并無相應(yīng)的回應(yīng)指導措施。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晨間活動結(jié)束后的談話環(huán)節(jié),給孩子展示的平臺,如請拍得好的孩子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領(lǐng);或者拍攝孩子們游戲時的視頻或照片,在點評環(huán)節(jié)集體展示。
任何一項活動,要想吸引幼兒參與,首當其沖的是要充滿趣味性,讓有趣、好玩成為吸引兒童參與活動的理由。對于孩子拍球,教師不能一味地為了學會拍球而練習,更不能將拍球的多少量化,應(yīng)以游戲的形式鼓勵幼兒參與。
對拍球不感興趣的思淼而言,如果教師一味地單調(diào)練習,只會加重孩子的厭惡感。教師可以換種方式,以一些趣味性的拍球游戲吸引其參與活動,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如同伴之間互相滾球、讓球圍繞身體滾圈、腿下滾球、踢球擊中目標物、把球扔向地面然后接住等,讓兒童在玩中學、學中玩。
雖然我們身邊的低自我效能感的幼兒為數(shù)不多,但作為教師有責任和義務(wù)激發(fā)兒童參與活動的興趣,保護兒童的自尊、自信,理解、包容他們的行為,從而使他們獲得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