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麗
在第三屆國醫(yī)大師中,67歲的李佃貴是最年輕的,精神矍鑠的他常被誤認為只有50來歲。雖然“年紀輕輕”,但李佃貴卻一身光環(huán),是全國勞動模范,也是全國唯一的“雙師”(國醫(yī)大師、全國中醫(y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因擅長脾胃肝膽疾病,他被患者稱為胃癌前病變的克星。根據(jù)他的分享,我們梳理出一份防病養(yǎng)生的“十全十美”要訣。
李佃貴精力充沛。醫(yī)院為保護他這個鎮(zhèn)院之寶,規(guī)定他的專家號只能預約25個,李佃貴卻主動要求增加到50個號。即便如此,仍有很多沒掛上號的患者來碰運氣。于是,李佃貴又會多加20個號。每次,上午的坐診都會延遲到下午。這一度讓很多年輕學生不適應,他們都自嘆身體不如老師。李佃貴說,這都歸功于自己的一套“十字養(yǎng)生訣”。
一把梳子 早晚洗漱各梳頭100次,刺激大腦,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腦細胞的代謝。
二次運動 每天鍛煉2次。盡量避開空氣質量不好的晨起和晚上時間。
三杯開水 晚上臨睡前半杯開水,晚間起夜半杯開水,晨起后半杯開水,以稀釋血液,防止心腦血管意外。
四季相應 四時氣象的特點為春溫、夏熱、秋燥、冬寒。衣食住行要符合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guī)律。
五穴按摩 百會、涌泉、足三里、天樞、三陰交早晚各堅持按摩100次,起到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
六里步行 快速步行是最好的運動。每日堅持步行6里路,可強身健體。
七天洗澡 洗澡間隔時間不宜過長過短,一般秋冬季節(jié)7天為宜。頻繁洗澡會將人體表面的皮脂膜洗去,失去第一層保護。平時要做好擦身清潔工作。
八時睡眠 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以恢復體力。過短,體力不宜恢復;過長,也會使大腦混沌,精神萎靡。
九成飯飽 每餐九成飽,健康活到老。一日三餐,早晨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
十分笑容 每天笑15分鐘,等于運動45分鐘。
李佃貴認為,疾病的生成與情緒有很大關系,生氣、郁悶會導致肝氣不暢,肝氣不暢會導致氣滯血淤,氣滯血淤則易濁毒侵犯,最終導致萎縮性胃炎等疾病,而慢性萎縮性胃炎又與胃癌關系密切。
“90%的成人都有胃病,只不過程度輕重不一。飲食會對胃部造成生理性、病理性的刺激?!崩畹栀F說,“80%以上的胃病都不是單純由飲食造成的,引起胃病的重要因素是情緒失衡,‘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是引發(fā)胃病的內因,而飲食結構等變化都是外因。思慮過度傷脾,怒則傷肝,肝氣不疏影響脾胃,久而久之,就影響到腸胃的正常功能?!?/p>
李佃貴認為,秋季更要注意七情的調節(jié),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萬物蕭條的深秋景象,易產生抑郁情緒。黃芪是補氣良藥,尤擅長補肺氣,具有健脾、益氣、固表、提升免疫力之功效。肺氣虛者日??梢院赛S芪茶(黃芪、紅景天各6克,枸杞、百合6~10克)以補益肺氣。
平常,還要注重三分養(yǎng)。常用薏苡仁、山藥、大棗、茯苓、芡實等煮粥,起到健胃補氣的作用。
在養(yǎng)肝脾方面,李佃貴建議不思飲食、經常乏力的人可以通過健脾四法來開胃增食、振作精神。
醒脾法
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許飯前拌食,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可預防腸道疾病。也可用山楂條20克、生姜絲5克拌食,有消食開胃之功。還可用香菜125克、海蜇絲50克、食鹽、糖、醋少許拌食,有芳香開胃健脾之功。
護脾法
選用各種藥粥護脾益胃,如蓮子、白扁豆、薏仁米各50克煮食;或銀耳綠豆各20克、百合10克、糯米100克煮粥食;或山藥、茯苓各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
健脾法
老年人宜用摩腹功,即仰臥于床上,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用手掌旋轉按摩20次。
溫脾法
對于貪食生冷,造成寒積脾胃影響消化功能的人,可用較厚的紗布袋,內裝炒熱的食鹽100克,置于臍上三橫指處熱敷,有溫中散寒止痛之功。
雙節(jié)剛過,李佃貴提醒人們護肝。中醫(yī)認為,酒精肝和肝郁痰濕有關,很多酒精肝的發(fā)生大多是因體內濕氣重,因此,可以用生山楂、薏米、荷葉等藥食同源的食物來健脾利濕。而預防脂肪肝,則應多吃黑芝麻、黑木耳、海產品等去脂食物,可促進磷脂的合成,協(xié)助肝臟的脂肪轉變。
日常食物中有養(yǎng)肝六君子。小米等谷類食物是護肝首選,還能夠保護胃黏膜。青蘋果有養(yǎng)肝解毒的功效。海帶的鈣含量是牛奶的10倍,含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多吃對肝有益。蘑菇等具有強解毒功能的食物能對肝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牛奶含優(yōu)質蛋白質、易吸收的乳糖與乳脂和多種維生素,是養(yǎng)肝的天然美食。當然,綠葉蔬菜更不能少。
李佃貴認為,對健康人來說,所有的食物都不是發(fā)物。有病后,那些引起疾病復發(fā)或加重的食物才是發(fā)物。對每個人來說,發(fā)物是不一樣的。另外,如把發(fā)物反過來用,能防病治病。
寒性體質吃動火發(fā)物。生姜、花椒等刺激性調味品,羊肉、狗肉等溫補腎陽的食物是“愛上火”的人的禁忌。但對寒性體質的人或嚴寒時節(jié),這些是暖身的好食物。
熱性體質吃積冷發(fā)物。西瓜、梨、冰激凌等能降體溫的食物就是積冷發(fā)物。在炎熱季節(jié),熱性體質的人可以多吃些。
陽氣下陷吃動風發(fā)物。蝦、蟹、魚、貝、雞蛋、牛乳等屬于動風發(fā)物,可用于防治陽氣下陷,如食欲不振、四肢無力、下肢浮腫等。
【國醫(yī)檔案】
李佃貴,第三屆國醫(yī)大師。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附屬醫(yī)院原院長,河北省中醫(yī)院名譽院長,國家級名老中醫(yī)。坐診時間:每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在河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附屬醫(yī)院燕趙名中醫(yī)工作站坐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