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鶴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研究生院,山東 濟南 250000)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三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即堅定“四個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又把堅定“四個自信”列入“八個明確”的重要內容。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之所以反復強調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因為能否堅定“四個自信”,事關我們能否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進而事關我們能否自覺抵御西方和平演變的圖謀。改革開放40年來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總體而言,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包括普通群眾也越來越為祖國感到自信和自豪了,這種自信和自豪更多是基于親身感受的樸素情感,要讓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及普通群眾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對西方和平演變圖謀的免疫力,就必須從學理上進一步說明,為什么我們應該能夠堅定“四個自信”?筆者認為,可在七個方面論證堅定“四個自信”的學理依據。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基本動力。在這一矛盾運動的作用力下,人類社會將實現由低級社會形態(tài)向高級社會形態(tài)的演進,這是不以任何人、任何階級、任何政黨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人類在經歷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之后,最終走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指向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把建設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主義并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作為奮斗目標,不但是崇高的,牢牢占據了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實現人類美好理想的道義制高點,而且是符合歷史進步潮流和客觀規(guī)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價值觀的崇高性與科學性、真理性的統(tǒng)一,我們理應理直氣壯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毛澤東曾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頁。正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揭示的社會形態(tài)更替規(guī)律的真理力量讓我們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低潮時期,仍然能夠堅定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必勝信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1989年9月4日,在蘇聯和東歐正在發(fā)生劇變的過程中,結局尚未明朗,鄧小平指出,國際局勢有一個問題,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動亂,帝國主義國家肯定想要社會主義國家變質,問題不是蘇聯的旗幟倒不倒,而是中國的旗幟倒不倒,“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堅持社會主義。我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充滿信心”*《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1頁。。1992年年初,蘇東劇變塵埃落定,中國是步其后塵,還是堅定不移走自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鄧小平發(fā)表了一次歷史性談話,即南方談話。他說:“我堅信,世界上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過一個長過程發(fā)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主義歷史發(fā)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間,發(fā)生過多少次王朝復辟?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程度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guī)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頁?!拔覀円诮ㄔO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xù)前進?!?《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頁。
2018年距離鄧小平發(fā)表南方談話已經過去26年了,26年來,我們牢記鄧小平的囑托,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埋頭苦干,在若干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我們有理由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正確道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講話中,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頁。
只有理論先進、科學,才能真正確立起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所以先進、科學,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大公無私,勇于為人民利益探索規(guī)律,追求真理,修正錯誤。其次,是因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了正確的思想路線,即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這樣的思想路線,就容易探索到規(guī)律和真理,即使發(fā)生認識上的偏差,也比較容易得到糾正。第三,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充分發(fā)揚思想民主的政黨,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局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讓毛澤東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在改革開放時期得到發(fā)揚光大,形成了鼓勵理論創(chuàng)新的科研政策和氛圍,極大地調動了思想理論界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新思想、新觀點、新主張層出不窮。改革開放40年來,眾多學者或走出國門、或深入社會、或研讀經典,為探索強國興國方略、為民造福之策嘔心瀝血,為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每逢黨和國家出臺重要文件,中央都要指示文件起草組先深入各地各部門開展調研,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經驗教訓,吸取其他國家謀求發(fā)展成敗得失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是充分發(fā)揚民主的產物,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科學性、真理性和先進性的品質。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講話中,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頁。
筆者認為,在“四個自信”中,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yōu)勢是增強“四個自信”的關鍵。要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yōu)勢,既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實際效果上說明,也應從學理上予以說明。從學理上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到底有沒有優(yōu)勢?有什么優(yōu)勢?
可以肯定地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有政治優(yōu)勢的。1987年,鄧小平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指:“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等。我們并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三權分立、兩院制。我們實行的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這最符合中國實際。如果政策正確,方向正確,這種體制益處很大,很有助于國家的興旺發(fā)達,避免很多牽扯。當然,如果政策搞錯了,不管你什么院制也沒有用。”*《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頁。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yōu)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頁。
鄧小平和習近平關于我國政治制度優(yōu)勢的論斷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要進一步系統(tǒng)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yōu)勢,首先,必須講清楚當前我國政治制度的“特色”,在明確“特色”的基礎上,用中西方對比的方法講清楚我國政治制度的優(yōu)勢。
筆者認為,我國政治制度具有鮮明特色,在國體方面,我們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堅持國家是有階級性的,某些國家刻意掩蓋國家的階級性,但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的或者是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聯合專政的國家。在政體方面,其一,在立法機構的設置方面,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上議院、下議院(或參議院、眾議院)兩院制;其二,在政黨制度設置方面,我國實行非多黨競選制,共產黨是法定執(zhí)政黨,其他民主黨派是參政黨,西方國家實行多黨競選制;其三,在權力分立和制衡方面,西方實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我國實行非西方的權力分立和制衡制;其四,人才選拔制度方面,西方更多強調選舉,我國實行多措并舉的黨政人才培養(yǎng)選拔制。
在客觀分析我國政治制度“特色”的基礎上,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yōu)勢:一是由于國體即國家政權性質的不同,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從政治文化的根本理念和價值觀來看,我國政治制度的價值觀比西方政治制度更崇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根本靈魂是實現排除金錢影響力的真正平等、集體主義、大局意識,西方國家由于國家政權是資本主義的根本性質,其政治制度的根本靈魂是個人主義。我國之所以能夠堅持民主集中制,團結度高,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根本原因就在這里。二是從政黨制度來看,憲法規(guī)定由中國共產黨做法定執(zhí)政黨,不搞多黨競爭,能夠避免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出現的惡性黨爭政治,執(zhí)政黨能為國家做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政策穩(wěn)定性強。在一些實行多黨競選制的國家,反對黨為反對而反對,造成國家機器空轉,新當選的政黨,多傾向于否定原執(zhí)政黨的政策,政策穩(wěn)定性差。有的人迷信多黨競選制,認為選票競爭的壓力會讓各政黨向民眾的利益讓步,棄惡從善,實行最有利于國家發(fā)展的政策。實際上,一個國家是否發(fā)展得好,人民是否生活得好,從根本上來講,不在于是否有政黨競爭執(zhí)政地位,或有多少個政黨競爭執(zhí)政地位,而在于執(zhí)政黨的根本性質是進步的,還是反動的,是維護人民利益的,還是剝奪人民利益的。如果參與競爭性選舉的多個政黨本質上都是反動的,漠視人民利益的,無論多少政黨參與競選都枉然。筆者認為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資質是過硬的,因為,中國共產黨理想崇高、指導思想科學、政治信用過硬、執(zhí)政業(yè)績顯著、未來引領力強、管黨治黨嚴格、閱歷豐富,由其做執(zhí)政黨,政治上是值得信賴的,是中國之福。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講,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原因就在這里。三是從立法、行政、司法之間的關系來看,我國實行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權力分立和制衡制。立法、行政、司法也是權力分立的,立法機關產生政府、監(jiān)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監(jiān)督政府、法院、檢察院,后四者對立法機關負責。立法機關由人大代表選舉產生“一府、一委、兩院”首長,充分體現了選人用人的民主精神。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權力分立和制衡制,既包含了權力制衡的現代政治原則,也體現了民主的現代政治原則。這體現了對西方政治制度學習借鑒的一面。這種借鑒,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超越,超越體現在立法機構、“一府、一委、兩院”都要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為了保持國家機關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四是從立法機構的政治制度來看,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比西方國家的兩院制民主性更強,工作效率更高。西方國家實行兩院制,表面上都有非常堂皇的理由,實際上,上議院(或參議院)的設置,不是為了發(fā)揚民主,主要是為了相反的目的,即統(tǒng)治階級為防止失去對下議院(或眾議院)的控制,不惜疊床架屋,設一個上議院(或參議院),作為一個防民“安全閥”,把“代議民主”關進上議院(或參議院)的籠子里。五是從選拔制度來看,西方國家鼓吹用直接選舉的辦法,選舉各級公務員中的政務官,我國則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原則,綜合運用直接選舉、間接選舉、考選、委任等多元化的黨政人才選拔辦法,在選拔的過程中,既看重實績,又重視民意測評、組織考察、公示等環(huán)節(jié)的信息。在我們這種人才選拔制度中,我們更重視觀其行,而不是聽其言,我們看重的是候選人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做人做事,反對候選人做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宣傳,扎實做事、政績突出的厚道人更容易勝出。在西式選舉中,候選人必須能言善辯,善于通過宣傳打擊競爭對手,抬高自己,擅長操弄選舉、能言善辯者更容易勝出,政務能力和個人品德反而是退居其次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綜合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精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給了我們文化自信。
我們的祖先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跨越時空的永恒價值。如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誠信、尚合和,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處世理念;推崇為政者具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責任感,具有“不為五斗米折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節(jié)觀念,具有“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具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民本思想;推崇為政者做清官廉吏;推崇軍人“精忠報國”;重視樹立良好家風,倡導孝老愛親,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培養(yǎng)和父母的言傳身教等等。這些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我們必須倍加珍惜。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立了感天動地的紅色革命文化。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的《就義詩》,體現的是共產黨人把堅守信仰看得高于生命的價值取向。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中華民族敢不敢斗爭,有沒有爭取獨立自主的希望?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頁。這是一個被壓迫民族敢于戰(zhàn)勝強權、勇于奮起的吶喊!方志敏烈士在獄中寫的《可愛的中國》《清貧》,是中國共產黨的愛國精神和清廉追求的深情流露。堅守信仰、敢于對抗強權、熱愛祖國、清廉,不但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努力奮斗的精神力量。
在社會主義改造、建設、改革時期,以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為靈魂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崇尚的集體主義、愛崗敬業(yè)、互助友愛,崇尚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等進步價值觀,是促進我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精神動力。
1987年,鄧小平在會見加蓬總統(tǒng)邦戈時指出:“但最終說服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要靠我們的發(fā)展。如果我們本世紀內達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們清醒一點;到下世紀中葉我們建成中等發(fā)達水平的社會主義國家時,就會大進一步地說服他們?!?《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4頁。事實勝于雄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正確不正確、科學不科學、先進不先進,最終要通過所取得的實效來判斷。從我們自己發(fā)展的縱向比較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發(fā)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由建國初期的不到40歲,增加到目前的76歲左右;中國由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國,絕大多數人民群眾擺脫了絕對貧困,過上了小康生活,數億人口過上了有車、有房、有智能手機或電腦,可以出境旅游的富足生活。我國還在航空航天、深空探測、深潛、新能源、新材料、量子科學、激光技術、重型機械等眾多高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人民的創(chuàng)新活力空前迸發(fā)。我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橋梁等領域的建設成果,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國因而獲得了“基建狂魔”的稱號。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國開始著力發(fā)揮對世界的影響力和塑造力。近年來,我國先后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G20峰會、上合組織峰會等大型國際會議,積極參與其他多邊國際會議,闡明中國主張、中國方案,我國致力于參與全球規(guī)則的制定和為國際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為改善全球治理,促進世界發(fā)展貢獻力量。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還是世界上最為穩(wěn)定,安全感最強的國家之一,對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來說,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也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巨大成就。我們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選擇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指導,有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保障,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精神支柱和動力。
不但通過我們對自己的縱向比較,使我們增強“四個自信”,通過對國際觀察和比較,也會進一步增強我們的自信。
我們先同西方發(fā)達國家進行比較,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和發(fā)達國家在高科技、人均預期壽命、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國民收入、公共產品的可及性方面的差距大大縮小了,在國際影響力方面,西方發(fā)達國家已經感受到中國的壓力。進入2018年以來,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奧地利等國政要紛紛表示西方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抱團抗衡中國影響力,我們可以把這看作是西方政要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fā)展成就的另一種形式的肯定。
另一組可以拿來同我國進行對比的國家,就是發(fā)生劇變的蘇聯和東歐國家,特別是蘇聯解體后其最大的繼承者俄羅斯。當年,蘇聯、東歐各國作為執(zhí)政黨的共產黨,由于對產生本國問題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方案認識錯誤,選擇走向自我否定、改旗易幟的邪路,希望通過實行多黨制和經濟私有化、自由化解決本國存在的民主法治不健全、特權腐敗和經濟效率低下等問題。這就是蘇東劇變。蘇東劇變以后,這些國家在主要發(fā)展指標方面,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取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動蘇東劇變的旗手戈爾巴喬夫的兩個重要假設被證偽。他的一個假設是多黨制能消除腐敗,但事實上,根據總部設在柏林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1995年以來公布的清廉指數,在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俄羅斯的排名一直在第100名以外,而且一直排在中國之后。另一個假設是只要放棄蘇共的執(zhí)政黨地位,實行西方的多黨制,蘇聯變成所謂“民主國家”,蘇美或俄美關系就會得到根本改善。但事實上,蘇東劇變之后,沒有蘇共的俄羅斯,仍然與美國之間存在很強的敵意和對抗性,在看得見的將來,仍然看不到俄美關系大幅度改善的前景。當前,世界上一些實行多黨制的國家,腐敗十分嚴重。我國堅持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十八大以來我國黨風廉政建設的實踐證明,只要中央意志堅決,壓實主體責任,嚴肅執(zhí)紀問責,增強執(zhí)紀問責舉措的可操作性,廉政建設就能成效顯著。事實證明,共產黨一黨長期執(zhí)政,也能很好地解決腐敗問題。
還有一組可以拿來同我國對比的國家,就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二戰(zhàn)以后,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二戰(zhàn)后新獨立的國家,曾為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蘇聯的社會主義道路舉棋不定,冷戰(zhàn)結束后,除了中國、越南、老撾、朝鮮、古巴仍堅持共產黨執(zhí)政地位,絕大多數亞非拉國家向西方看齊,以奉行所謂的“華盛頓共識”為正途,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搞多元化,在政黨制度方面搞多黨制,在經濟上搞私有化和自由化。蘇東劇變近30年了,那些走西方道路的發(fā)展中國家,有幾個發(fā)展的綜合成果是超過中國的?可以確定地說,超過我們的一個國家也沒有,失敗的倒是不少,如個別中亞、中東、北非國家被西方國家搞得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能否正確地看待現實存在的問題,是衡量一個政黨、一個民族是否成熟的重要方面。西方有句諺語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即使選擇了正確的發(fā)展道路,有了先進理論作指導,有先進的制度作保障,有進步的文化做支撐,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仍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在一定歷史階段,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只要我們敢于直面問題,以科學的態(tài)度研究問題,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更加光明的前景。中國共產黨一直保持著強烈的問題意識,敢于主動發(fā)現問題,直面問題,認真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之道。我們始終堅信,只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對于任何問題,都會找到解決的辦法。正是因為有這種成熟的對待問題的心態(tài),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看似無法解決的難題,翻越了一道道山,跨過了一道道坎,不斷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境界。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夠完善,我們的個別政策也并不完美,我們的社會還存在不少缺點,但我們堅信,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框架下,吸吮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養(yǎng)分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繼續(xù)探索,不斷深化改革,終將清除前進道路上的各種絆腳石,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