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莫
在江門市蓬江區(qū)杜阮鎮(zhèn)龍安村的挪毛咀工業(yè)區(qū)內,有一家專業(yè)從事宮燈制作的企業(yè)——江門東藝宮燈有限公司,其產品東藝宮燈的制作工藝源遠流長,出自服務于南宋宮廷的皇家工藝師之手,雖然光陰荏苒、逝者如斯,但卻傳承近千年依然綻放著奪目耀眼的光芒。在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提倡文化保護的今天,東藝宮燈及其制作技藝已被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6年11月下旬,《文化月刊》記者組一行專程登門拜訪、采訪了東藝宮燈的傳承人、江門東藝宮燈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仰東先生。
傳統(tǒng)宮燈 極富傳奇
宮燈,顧名思義,就是宮廷里的燈,歷史上為帝王之家的照明工具。宮燈又名宮廷花燈,始于東漢,盛于隋唐,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是彩燈中最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之一,以雍容華貴、充滿宮廷氣派而聞名于世。宮燈,在中國自然不僅僅限于東藝宮燈,然而,東藝宮燈從它誕生之初,就帶著唯其所獨有的傳奇色彩。
公元1279年春,元軍馬踏中原,南宋皇室被逼倉皇南遷,一場宋元大決戰(zhàn)在新會崖門鋪開。當南宋愛國丞相陸秀夫懷抱玉璽,身背少帝趙昺在崖門投海殉國,一個曾經華麗的王朝無可挽回地湮沒了。宮廷里的藝人、御師紛紛逃難流落到江門沿海一帶,其中有一名李姓宮燈御師的身影。故國雖亡,無以為寄,唯以宮燈聊表故國之思。
約在光緒年,李姓宮燈御師的后人李希焱在江門長堤開設了宮燈瓷業(yè)行,為東南亞華僑代辦宮燈陶瓷雜貨。1925年,李希焱的兒子李發(fā)于內戰(zhàn)期間將宮燈產業(yè)遷至香港。在港期間,東藝宮燈12次參加香港工展會6次獲冠軍獎,蜚聲海內外。1949年東藝宮燈申請了中國工業(yè)史最早的燈具結構專利。因為東藝宮燈傳人的不斷努力,東藝宮燈蜚聲海內外,成為華人相互饋贈的佳品,社團聚會的裝點,以及宗教場所的裝飾品。
文化傳承 義不容辭
1989年,時年73歲的李發(fā)先生將經營數(shù)十載的宮燈廠遷回故鄉(xiāng)江門繼續(xù)生產古典宮燈,產品全部外銷??上?,在一個多元化的年代,傳統(tǒng)宮燈的市場開始日漸式微,不復再現(xiàn)往日的輝煌。而李發(fā)先生也年事漸高,體力不支。在好幾年間,東藝宮燈的生產一直處于虧損之中。
李仰東的出現(xiàn),讓東藝宮燈的傳承出現(xiàn)了難得的轉機。李仰東自小熱愛藝術,1999年,李仰東隨家人移民美國紐約,先后在紐約時代廣場推介中國傳統(tǒng)彩虹書法及現(xiàn)場人物寫生,并常游走于各社區(qū)大學推介中國國畫藝術。
在此之前,李仰東一直作為原材料的供應商與李發(fā)先生保持著聯(lián)系。李發(fā)先生深為其藝術才華和愛國主義情懷所打動,意識到這位年輕人正是傳承東藝宮燈的最佳人選,于是向李仰東和盤托出內心想法,希望李仰東能挽狂瀾于既倒,將東藝宮燈做強做大。當李仰東了解到東藝宮燈面臨的困境,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2007年,正值開平碉樓申遺。在接手李發(fā)先生的工廠之前,李仰東特意回江門一趟,在賓t宮里守著電視機,天天關注開平碉樓的申遺新聞。申遺的勝利更堅定了李仰東把東藝宮燈傳承下去的決心。同年,39歲的李仰東只身返回江門,與弟弟一同接手了李發(fā)設在杜阮的東藝宮燈廠。
推陳出新 不懈努力
李仰東先生個子不高,臉上總帶著溫和的微笑,說話不慍不火。但是,在他看似溫和的背后其實有著一股看準了的事情就要一股腦干下去的韌勁。
“如果想舒服,我會留在紐約時代廣場繼續(xù)作畫。剛回來時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重新蓋廠房,找回老工人,制作模具,調配資源,還原原有的宮燈款式。2009年,連續(xù)兩個月都沒錢給工人發(fā)工資,是妻子從美國寄錢來,才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崩钛鰱|笑著說,“盡管如此,我不會考慮轉型,也沒有退路一一如果我退縮了,就意味著東藝宮燈的滅絕?!?/p>
事實上,在李仰東不懈努力下,東藝宮燈在其接手的短短幾年間,已經是聲名鵲起。2012年,東藝宮燈入選廣東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李仰東成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統(tǒng)宮燈是木制六方形的,分上下兩節(jié),兩節(jié)之間以鏈相連。上節(jié)名燈帽,下節(jié)名為燈身,分上下兩層,每層各裝有燈窗六扇,每扇糊絹畫或鑲嵌玻璃,用漆繪制圖案,材料多用紫檀、紅木、花梨、楠木,但這一工藝,將耗時耗材,難以在市場競爭取勝,李仰東決定沿用李發(fā)老先生的相傳工藝,把宮燈用現(xiàn)代材料進行改造,如把木雕改為現(xiàn)代復合材料,可折疊拼裝,用燈泡作為照明光源,不但保留了宮燈傳統(tǒng)的韻味,也增加了其實用性。李仰東還意識到,藝術品只有讓市民接受才有生命力。于是,他在宮燈嵌入五邑文化元素,在燈窗繪出宏偉的開平碉樓、美麗的小鳥天堂、清幽的古勞水鄉(xiāng)、古樸的“33墟街”。在李仰東的努力下,宮燈不再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而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日常和親切。近年來,東藝宮燈可謂捷報頻傳,先后獲得開平碉樓杯全國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優(yōu)秀作品獎,2014“江門禮物”設計大賽獎,入選江門市十佳旅游工藝品,并獲2016年“廣東手信”榮譽稱號。
2016年2月2日,李仰東被公眾評選成為2015年度江門市十大新聞人物。李仰東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僑鄉(xiāng)人民的肯定。“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承認經營東藝宮燈暫時還沒賺到錢,但它的存在,讓我覺得自己確實做了一件事。文化傳承肯定要有一個傻傻的人來做才行,而我,甘當做這樣一個傻子?!?/p>
一百年來,華僑們順著江門河分散到海外,而五邑的燈文化,也就這樣順著江門河流到有華僑的地方。如今,因為有了李仰東執(zhí)著的傳承,這一盞盞從南宋走來的江門宮燈,才會香火不斷,成為五邑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散發(fā)出璀燦奪目的光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