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qū)實驗小學 賈憲章
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劉老師發(fā)現(xiàn)隊員辛再嚴沒在座位上,就趕緊聯(lián)系他的家長。沒想到,他媽媽在電話里說:“辛再嚴一向懂事,可您今天卻把他的座位調(diào)到了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他個頭又不高……您是對他有成見嗎?他現(xiàn)在都不愿意去上學了……”她越說越激動。
按照以往中隊排座位時的經(jīng)驗,像辛再嚴這樣的優(yōu)秀隊員是輔導員重點關(guān)注、格外照顧的對象,可這次他被安排到“非照顧區(qū)域”時難以接受,便以“罷課”的方式表達不滿。劉老師靜靜地聽著這位家長的“掏心”吐槽,適時插上幾句話,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使得她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也漸漸聽明白了劉老師的“掏心回應”——辛再嚴學習自覺,但性格內(nèi)向,跟同學相處時缺乏主動性。
這次排座位,劉老師在辛再嚴周圍安排了幾個學習成績突出、熱情外向的隊員,希望他在學習上能起到輻射帶動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他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如果學習氛圍不好,就算辛再嚴坐在最佳的座位上也會受到干擾;相反,教室很安靜,隊員們互相合作,就算坐在最偏僻的角落,也能在收獲友誼的同時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您覺得哪種安排更好呢?”劉老師反問家長?!笆俏覀冋`解您的良苦用心,很抱歉!”辛再嚴的媽媽說?!笆俏覝贤üぷ髯龅貌粔颍女a(chǎn)生了這樣的誤會,需要反省的是我啊……”劉老師回答。
“掏心”溝通就這樣為教育增添了美麗的色彩?,F(xiàn)實中,有些輔導員因為漠視“掏心”互動,致使教育實踐一再呈現(xiàn)“南轅北轍”的窘態(tài),難以還原其應有的育人職能。怎樣才能做到“掏心”溝通呢?輔導員不妨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輔導員要擺正“親近位置”。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輔導員應注意保持“平等感覺”,像對待朋友一樣認真對待家長的建議和意見,誠懇提醒他們的失誤,及時告訴他們自己的看法,幫助他們優(yōu)化自己的教育方式,從內(nèi)心里生發(fā)對輔導員的認同感。
其次,輔導員要擺正“親近心態(tài)”。輔導員與家長溝通時,應保持“平常心態(tài)”,像朋友一樣進行自然探討,既要認真聽取不同的聲音,又要清楚闡述自己的想法,以獲得對方的理解。真誠的溝通會拉近彼此的距離。
一是凸顯“聊天時效”。輔導員有責任將自己觀察到的隊員的細微變化、可能存在的隱患以及出現(xiàn)的問題,在第一時間通過面對面交流、“煲電話粥”、網(wǎng)絡聯(lián)系等方式告訴家長。
二是突出“聊天話題”。輔導員有責任把自己在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在參與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互動中聽到的反常評價等,毫不保留地告訴家長。
輔導員在和家長溝通交流時,要堅持“正面提醒”,盡可能把問題說清楚、全面、透徹,避免使用模棱兩可的描述。無論事情出現(xiàn)在什么場合、什么時間,不僅要詳細敘述事件,還要清楚闡明自己的評價,征求家長的意見;不僅要詳盡分析各種悄然出現(xiàn)的“壞苗頭”,還要講明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以爭取家長的支持;不僅要擺明各種特殊表現(xiàn),還要說清發(fā)展下去的后果,以獲得家長的配合……
輔導員只有在育人實踐中用心珍視、精心挖掘、細心呵護每一次“溝通契機”“溝通激勵”和“溝通話題”,才會準確把握教育過程的脈搏,同步體驗教學相長的快樂,及時優(yōu)化自己的施教軌跡,進而生成最動人的教育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