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碩
隨著田徑運動在全國的展開,高等師范院校的田徑運動員的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基于此種情況,心理因素對成績的影響就愈加的明顯了。對于運動員和教練來講,訓練效果的好壞,在比賽成績上會有直接反應,如果在比賽中可以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那訓練方式就是扎實有效地。如果運動員的心理素質欠佳,那么即使其身體素質很高也難有較好的成績。研究發(fā)現,運動員的心理狀態(tài)會直接影響其比賽的發(fā)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比賽項目的不同,對于運動員的心理要求自然也就不同,運動員彼此之間又各不相同,這源于其各自不同的經歷、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運動員各自的心理狀態(tài)也往往各不相同。本文主要探討高等師范院校田徑訓練運動員的心理及心理訓練。
競爭就是參加比賽的各方為了某一目的而彼此之間的爭奪,最終只有極少數的勝利,失敗的卻是大多數。高等師范院校田徑運動員雖然在比賽中不會有直接的身體接觸,但是田徑運動本身卻充滿了激烈的對抗性和沖突性,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勝負往往總是在毫秒、毫米之間角逐。對于運動員來講,田徑項目又幾乎全部是只能以個體的身份參加,沒有團體,沒有其他成員可以依賴,比賽總是在個體之間展開,是個體的較量。因此,與團體型運動相比,田徑項目要求高等師范院校運動員必須有更加堅強的意志和獨自迎戰(zhàn)的本領。基于此種原因,高等師范院校運動員彼此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競爭意識也更加明顯。
競爭就是彼此之間的爭奪,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證明,能力的高低在競爭之中會有明顯的體現。作為一個普通人,要想在社會中得到別人的肯定,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競爭意識的強弱。競爭意識越強,其動力也就越強,選擇任務的難度也就越具有挑戰(zhàn)性。在為了實現目標的時候就越能艱苦奮斗,保持激昂的斗志,行為高效且有高度指向性,自覺地克服困難,迎難而上,始終繼續(xù)能量充實自己,時刻為戰(zhàn)勝對手做著準備,不畏挫折,奮發(fā)圖強,只為最后的成功而努力。
高等師范院校運動員對于比賽的渴望程度越高,期望值就越高,競爭意識就越強烈。競爭意識強的運動員出現在賽場上的時候,往往總會精神更加激昂,身體各部分機能也更容易調動起來,運動員也能更快地進入比賽狀態(tài),因此競爭意識的強弱與否直接決定著運動員比賽的心理,更會影響到運動員的比賽成績。
提高高等師范院校運動員的信心。教練員在對運動員足夠了解的前提下,仔細的分析其優(yōu)勢與弱點,制定出適合的訓練計劃。在此基礎之上,運動員充分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優(yōu)勢,準確把握自己的潛力。既要有遠期目標,又要有近期目標,且彼此之間要相關聯,高低目標合理搭配,盡量克服參賽之前可能有的心理障礙。充分挖掘潛力。要想盡一切辦法使得高等師范院校運動員看到自己的潛力,發(fā)現自己的提升空間。在訓練中充分肯定每個階段的進步,對于有明顯改進的運動員可以提出表揚。通過增加比賽對抗次數的方式,提高運動員的競爭意識,時刻保持在比賽的狀態(tài),促使其在訓練中更加的積極主動。
激發(fā)訓練動機。運動員做出什么樣的行為是由其動機決定的,而動機的形成又是由世界觀、人生觀等決定的。高等師范院校運動員動機又包括自然動機和社會動機兩類,對于激發(fā)運動員的動機也需要從這兩方面出發(fā)。首先要使運動員時刻把國家和民族放在第一位,從國家的層次出發(fā),提升運動員的訓練動機;其次要讓運動員認識到提高本校的運動水平是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將其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最后是激發(fā)自尊心,運動員也是群體中的個體,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其自尊,進而影響到運動員的心理變化。
田徑運動比賽中只有接力賽是多人參與的,剩下的其余項目中,運動員都是以個人身份參加的,這就要求運動員必須學會進行心理和情緒方面自我調節(jié),將自己在平時訓練中所積蓄的能量在比賽中釋放出來。
眾所周知,田徑訓練總是日復一日,枯燥乏味的,可能一個動作訓練一個月都沒有進展,這就會使高等師范院校運動員容易產生厭倦感和懈怠感,運動員的情緒經常波動較大,比賽場的熱烈又與訓練場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長期發(fā)展,對運動員氣質的發(fā)展極易造成影響。田徑運動員在長期的高速度、高質量的比賽中,需要學會獨立思考,克服心理障礙,取得優(yōu)異成績。因此,高等師范院校田徑運動員的氣質會體現心理活動上,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高速性、穩(wěn)定性、強度性。
氣質雖然各不相同,甚至會有大相迥異的情況,但是外界環(huán)境對氣質的養(yǎng)成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在訓練中培養(yǎng)高等師范院校田徑運動員的心理其實的時候要注意以下這些方面:第一是對意志的培養(yǎng)。由于田徑運動本身就是一項以競技為目的的體育運動,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運動員總是高強度、高負荷的進行,甚至有的時候是處于生理極限的。作為教練員必須要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在安排訓練計劃的時候一定要科學合理,訓練必須不能影響到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對于訓練節(jié)奏也一定要有所把控,最佳的情況就是能做到訓練的展開是按照每個運動員的個人實際情況的,當運動員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所波動時,就要做出動態(tài)地調整;第二不管是在訓練場上還是平時休息的時候,教練員一定要做到寬嚴相濟,拉近與運動員之間的距離,有意識的將整個訓練團隊的成員引導向積極友愛的一面,增強運動員與教練之間運動員彼此之間的信任感;第三是對敏捷反應的培養(yǎng)。運動員能從普通狀態(tài)很快地轉換到比賽需要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田徑運動比賽本身是緊張刺激的,很多運動員即使在平時練得很好,可是上場以后表現得往往差強人意,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敏捷的反應,難以快速的將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很快的調整到適合比賽。第四是對穩(wěn)定情緒的培養(yǎng)。一個人的情緒總是會在很大的程度會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情緒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運動員水平的發(fā)揮,進而對其成績產生巨大影響。第五是培養(yǎng)高等師范院校田徑運動員的外傾性。田徑運動是一項戶外的比賽,在比賽的過程中會有觀眾的加油助威。因此,運動員本身應該有足夠的外傾向,能夠將外界給與的刺激轉換為內驅力,時刻保持好勝心。
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以及比賽中經常會處于高壓力的狀態(tài),而這種壓力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是來自社會的壓力。高等師范院校田徑運動員很多都是特招而來,普遍存在的狀況是運動技術水平較高而文化基礎較差,同時,學校希望運動員能夠為學校爭光,部分運動員甚至會承擔為國參戰(zhàn)的責任,因此,在此種高期望的背后自然就是高壓力。第二是來自學業(yè)的壓力,除了和普通學生一樣需要學習文化課知識,還要經常進行高強度的訓練,運動員承擔著雙重任務的壓力。第三是來自自身的壓力,每個運動員都想在每場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可是最終勝利的只能是少數的幾個人。面對這種情況。除了運動員本身要學會自己能夠調整,教練員也要幫助運動員克服心理障礙,保障運動員能有較好的心情投入訓練和比賽中。
高等師范院校田徑運動員的心理活動是由多種復雜因素組成的,是一個時刻動態(tài)變化的體系,教練員和運動員雙方都要注意時刻調節(jié),雙方只有在運動訓練的長期實踐摸索和探索之中才能逐步加深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