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舊縣小學 黃海群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這句古人對于書籍的評價中我們可以很好地感受到“讀書”對于小學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然而在目前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中,學生的平均課外閱讀量并不是很好,其主要原因不僅表現(xiàn)在缺乏閱讀興趣,更表現(xiàn)在缺乏閱讀目標方面。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給學生指引方向,從課文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課外閱讀質(zhì)量。
任何文章都是有字詞組成的,且漢語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背后都隱藏著很多“有趣的故事”。作為教師可以嘗試從課文的字詞溯源這一角度出發(fā),簡單地將一些具有趣味含義的字詞挖掘出來,讓學生對這些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隨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對應的搜索方式和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詞語拓展閱讀活動,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比如在講授《我們愛你啊,中國》(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時,當教師帶領(lǐng)學生學到“景德鎮(zhèn)陶瓷”這一段文字時,教師給學生說道:“中國陶瓷文化博大精深,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我們常說的‘陶瓷’其實是兩個東西。”學生們一聽教師這樣說,都表示十分驚訝,教師補充道:“‘陶瓷’分為‘陶器’和‘瓷器’,倆者盡管經(jīng)常放在一起說,但其含義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大家想知道它們之間的差異嗎?”學生們:“想”。教師:“好的,今天的課下閱讀作業(yè)就是尋找我們身邊‘陶’與‘瓷’的差異。”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對即將收集和閱讀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極大的閱讀欲望,對學生更好地提升閱讀質(zhì)量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
語句同樣是構(gòu)成文章的主要元素之一,且很多語句的含義都是十分豐富的。作為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一句或者多句“有趣”“深刻含義”的語句標注出來,并以此作為“敲門磚”,給學生推薦更多有趣的文章供學生閱讀,由于學生對之前的語句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興趣,再推薦類似的文章后,其閱讀興趣會變得更加濃厚。
比如在講授課文《小草和大樹》(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時,當教師講到課文“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樹都是上帝的安排”時,教師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騷賽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來回復夏洛蒂?”學生們:“第一,騷賽非常瞧不起她;第二,騷賽非常自傲,認為自己已經(jīng)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非??床黄饎e人的作品?!苯處煟骸按蠹艺f得都很好,其實就是一個原因——騷賽對后輩沒有盡自己作為大師的職責。但從另一個角度上看,正是騷賽的這種高傲刺激了夏洛蒂,使其成為一代小說名家。其實歷史上關(guān)于這樣的年輕時不受推崇的歷史名人有很多,大家還知道有誰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教師說道:“既然大家都不知道,課下大家查閱一下相關(guān)資料,閱讀一些偉人的事跡,明天與我們一起分享好不好?!苯處熗ㄟ^這種方式開展教學,同樣可以提升學生對于課外閱讀興趣的提升。
要想更好地把握一篇文章,必須對文章的作者有深刻地認識。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作者的介紹都過于簡單,一筆帶過后學生對作者沒有太多的認識。這樣即使課文學得再深入,也無法真實地感受到作者的內(nèi)心所想。為此教師應該放大課文作者的重要性,將作者的生平編成一些小故事,并引導學生在課下閱讀更多這一作者的故事,既能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又能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比如在講授《三打白骨精》(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時,教師在上課前詢問道:“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吧,誰給我說一下它出自于中國的哪篇長篇名著?”學生:“《西游記》。”教師:“非常好,那么作者是誰?”學生們:“吳承恩?!苯處煟骸翱磥泶蠹覍@部小說都非常了解啊。我們都知道,吳承恩的這部《西游記》主要講授的是唐僧師徒求取真經(jīng)的故事,整篇小說屬于神話小說,因此我們會覺得全文具有很強的浪漫、自由色彩。其實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部長篇小說時遇到很多困難,大家想聽一聽他的故事嗎?”隨后教師將吳承恩的一些事跡告訴給學生,教師說道:“吳承恩平時勤奮好學,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或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chuàng)作《西游記》有著重大的影響……”在大家聽得津津有味時,教師突然停止說道:“關(guān)于他的故事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下課后大家可以繼續(xù)收集并閱讀他的其它事跡,明天與大家一起分享。”
總之,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將應有的教學任務順利開展好之外,更要處理好課上講授與課下閱讀的關(guān)系。小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相對比較端正,所缺乏的就是方向感, 為此教師應努力從課文中尋找突破口,給學生找出更多課下閱讀的突破口,這樣才能更好得提升學生的綜合課外閱讀量。為此教師應嘗試從“字詞溯源”“語句創(chuàng)新”“作者背景”等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