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晶
(濮陽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濮陽 457000)
預防接種指的是:將抗體或者免疫原通過生物制品輸入到人體內(nèi),使之對某種疾病、傳染病具有特異性的免疫力[1]。預防接種是防治傳染病、提高人體免疫力的重要途徑。新時期下,醫(yī)療護理模式已經(jīng)轉變?yōu)榧?、心理、社會于一體的模式,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其應用效果早已被認可。我院將健康教育應用于預防接種門診工作中,效果理想,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將近年來為兒童辦理預防接種證、建立接種檔案并帶領兒童接受預防接種的1300名家長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27名、女性773名;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38.62±1.24)歲。
1.2.1 心理輔導
盡管,計劃免疫工作已經(jīng)在我國開展多年,然而關于疫苗接種而引起的不良事件仍然頻頻報道[2],在群眾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很多想進行預防接種的家長,由于擔心接種的安全性而變得猶疑不定,內(nèi)心充滿困惑。為此,護理人員應用專業(yè)的態(tài)度接待家長,熱情、友好的與接種兒童交流,主動講解關于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用直觀易懂的語言回答家屬的問題,消除其內(nèi)心的忐忑與疑慮,獲得受種人的信任和支持。
1.2.2 做好預檢工作
護理人員在與家屬的交流中,詳細掌握兒童的身體健康狀況,包括接種疫苗禁忌癥、藥物過敏史、是否有免疫系統(tǒng)疾病、上次接種時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近期是否輸過血等。如果兒童伴有肛周膿腫,則不能注射減毒脊灰疫苗[3]。通過對兒童實施全面、細致的健康檢查,有效防止偶合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客觀、真實的告知家屬疫苗類型、效果、價格、注意事項、禁忌癥以及接種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不能隱瞞任何與疫苗有關的信息;叮囑家屬仔細閱讀疫苗資料、接種知情同意書。
1.2.3 個性化的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既要有普遍性,又要保證個性化,針對家屬對疫苗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理解能力、學歷水平實施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解。有的家屬更關注疫苗的價格,有的則關心疫苗的生產(chǎn)廠家、不良反應,還有的特別重視疫苗是對某種疾病的效果。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家屬對于健康教育的具體需求,在施教中注意突出重點,不應一味向家屬推薦某種疫苗,而是將疫苗的特點告知家屬后,充分尊重家屬的選擇權。
1.2.4 生活指導
嚴格執(zhí)行三查七對,通過語言與示范相結合的方式指導家屬,叮囑家屬為兒童做好保暖措施,以免著涼,疫苗接種后不能立即離開,應觀察30min。每種疫苗都有其特點,比如,若兒童口服了脊髓灰質炎糖丸,則要強調半小時內(nèi)不能食用任何食物。脊髓灰質炎糖丸屬于減活疫苗,進食熱的食物后,則會降低甚至破壞疫苗的免疫效果,使疫苗應用的作用大打折扣。通常,接種疫苗后,兒童會伴有輕微的紅腫、局部疼痛和發(fā)熱癥狀,比如,百白破疫苗便會讓接種部位出現(xiàn)不適感,應告知家屬和兒童,這是疫苗接種后的正?,F(xiàn)象,24h內(nèi)不要沐浴,睡前用干凈的熱毛巾覆蓋注射部位,多飲水,保持足夠的休息。叮囑家屬密切觀察兒童接種后的反應,是否出現(xiàn)嚴重發(fā)熱、乏力,若有異常應立刻來院檢查。
2016年1月~2018年1月兩年間,于我院進行預防接種的兒童共1217名,不良反應36例,發(fā)生率2.83%,經(jīng)對癥處理后,所有接種兒童均恢復健康。
兒童由于機體發(fā)育不完全、各器官不成熟,且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所以很容易罹患傳染病,預防接種無疑是防治傳染疾病的重要途徑。然而,近年來有關接種不良事件的新聞報道,讓很多家屬抱有“無病不防”的態(tài)度,很難理解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健康教育的全面實施,糾正了家屬對于預防接種的錯誤認知,使其逐漸樹立其“預防重于治療”的健康觀念,了解到預防接種是防止各種傳染疾病的有效手段,是兒童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從而對護理人員充滿理解、信任和支持,使預防接種門診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此外,健康教育讓家長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了解、參與,在健康理念的驅動下,家長主動帶領兒童接受疫苗的接種,隨著對疫苗接種知識的了解,相關不良反應了有了很大程度的減少,在提高醫(yī)院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讓廣大兒童收貨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