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學校附屬小學 陸春紅
“一日之計在于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晨誦時間,促使學生學習經典作品,則能讓學生提高誦讀質量,更深刻地感受國學經典作品的魅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文化傳承和理解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這能促使學生提高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為了豐富學生的誦讀內容,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組織編撰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的編撰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和課本中所學習的經典詩詞相關聯(lián)的其他詩詞經典作品,融入到校本教材中。又或者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安排一些和蒙學有關的讀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展開推薦活動,將自己喜歡的詩文佳句摘抄下來,推薦融入到校本教材中。
如在學習《石灰吟》《墨梅》等經典的古詩詞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古詩詞摘抄活動,學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摘抄到本子上,然后教師將其收集整理,將許多學生同時喜愛的作品作為誦讀的重點,編入到校本教材中,而后再輔以教師的推薦篇目,然后組織學生在晨誦活動中誦讀這些詩詞。如有不少學生都喜歡《登鸛雀樓》這首詩,教師則可以將其編如校本教材中,然后鼓勵學生積極誦讀這首詩。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有所感悟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說說自己能從這首詩歌中獲得怎樣的感受。如有學生提出:“我覺得這首詩歌告訴我們要有更遠的視野,就要登上高樓?!苯處煿膭顚W生繼續(xù)誦讀詩歌,并在誦讀中思考這首詩歌對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有什么意義。如有學生在誦讀后提出:“我從中感悟到,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要目光深遠,不能只看到自己的眼前利益。”在晨讀活動中,學生對于古詩詞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晨讀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誦讀自己摘抄的詩文佳句,并說說自己為何喜歡這些詩文。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積極誦讀,更能讓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進而提高文化傳承和理解能力。
在組織學生誦讀時,教師要規(guī)范誦讀的禮儀,讓學生對誦讀的經典產生敬畏之情。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用男女生分別齊聲讀的方式,每一位學生誦讀時都要起立。在誦讀時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要帶著情感進行誦讀。這樣能讓學生感受到國學經典的神圣性,進而產生想要探究其文化底蘊的想法。
在學習《孔子游春》后,教師給學生介紹了《論語》,并告訴學生《論語》中所記錄的都是孔子所說的名人名言,對于大家的生活和學習能起到一定的啟發(fā)作用。教師還告訴學生孔子被中國歷代作為師范的代表,因此在誦讀其作品時要懷著一種敬畏之情。教師安排學生分成男女兩組,每一組學生誦讀其中的一段,在誦讀的過程中要起立,手中捧著書本,表情肅穆,并一邊誦讀一邊思考這些話語講述的是什么內容。此外,教師還給學生講述了孔子的《論語》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讓學生更增添敬畏之情。在學生完成誦讀后,教師還給學生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初步了解祭祀孔子時的莊嚴場景,告訴學生為何要祭祀孔子,祭祀時要注意什么內容,給學生介紹學生怎樣對待師長才算是有禮貌。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誦讀,學生便會更加懷有崇敬之心,其誦讀時的神情也會更為專注。
教師如果有條件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傳統(tǒng)的禮儀,讓學生產生尊師重道的情感,這樣能讓學生的誦讀更投入。
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在完成一段實際的晨誦后,可以讓學生嘗試用模仿創(chuàng)作、撰寫讀后感、排演小組朗誦等形式表現(xiàn)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晨讀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這樣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誦讀的好習慣。
在學習《三打白骨精》后,教師組織學生在晨誦中誦讀《西游記》中的部分片段,用分角色誦讀的方式更投入地感受人物形象。教師還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誦讀活動,嘗試了解更多關于《西游記》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搭建了展示平臺,讓學生用個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誦讀成果。如有學生采用的是講故事的方式,將“石猴出世”的內容改編成了故事,在晨誦課上繪聲繪色地講述出來。教師則引導全體同學對其講述進行點評,如:“如果在講述猴子之間的對話時,能配上猴子抓耳撓腮的動作,則能更好地體現(xiàn)出猴子的性格特點?!边€有學生利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將“女兒國”的情境展現(xiàn)在了大家的面前,另有學生在晨誦課上誦讀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表現(xiàn)了自己對孫悟空等《西游記》主要人物的喜愛之情。
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作品上傳到網絡,讓更多人看到學生誦讀經典作品的收獲,這樣能讓學生產生榮譽感,進而更主動地參與到誦讀活動中。
在組織學生展開晨誦活動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經典作品的底蘊,并通過深情誦讀和作者進行情感的溝通。這樣能促使學生逐步意識到晨誦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晨誦的機會誦讀并了解傳統(tǒng)經典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