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桂林路小學 王 越
工作生活中,接觸初高中的老師越多,時間越長,有一種感覺就愈強烈。初高中生的學業(yè)負擔特別重,要學習的科目多,知識量大,難度高,除吃飯睡覺外,其余的時間幾乎都要用來學習。閱讀和積累成了奢望,心望之而力不足。他們還特別強調,小學語文基礎打扎實了,學生在初高中的語文會平穩(wěn)發(fā)展,不會出現(xiàn)較大波動;相反,小學語文基礎不好的,特別是閱讀習慣沒有培養(yǎng)起來的,到了初高中就很難再培養(yǎng)起來。和理科不同,語文的基礎顯得更為重要,語感培養(yǎng)重在小學。
語文來自于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就有多豐富。這就注定了語文所要走的路的長度是無極限的?!扒Ю镏惺加谧阆隆?,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任重而道遠,而擁有小學語文教學的大語文、大視野觀念,則決定了語文的生命與未來。下面,從三個方面來淺談如何打開小學語文教學的“大視野”。
201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一年平均每人讀64本。而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1本書都讀不到!猶太民族,人口總數(shù)不足世界的五百分之一,獲諾貝爾獎人數(shù)卻占總獲獎人數(shù)的五分之一。截至2008年,共有164位猶太人獲得諾貝爾獎!
每每看到這段文字,就告訴自己必須想方設法,必須用六年時間培養(yǎng)起學生們的閱讀習慣。
(一)小學一二年級是閱讀的起始階段,也是關鍵點。俗話說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個階段抓不起來,后幾年也就不會有很大的起色了。在這個階段,大力推行親子共讀是關鍵。此時,學生的識字量是有限的,讓他們獨立讀書尚有較大困難,家長的范讀、教讀、促讀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家長的工作,讓他們樂于下功夫和孩子們“共讀”呢?
用心設計班級讀書活動??梢越M織“班級詩歌朗誦會”“講故事大會”,活動時請來家長,讓他們現(xiàn)場感受讀書給孩子們帶來的知識、自信與陽光。
利用微信、班級墻報宣傳親子共讀的圖片、親子共讀的文章,大力營造親子共讀氛圍。
對親子共讀做得好的家庭,及時在班中、微信群中進行表揚。這樣做,堅持的會更加充滿信心,落后的也會跟進,從而形成全班閱讀的趨勢。
(二)小學三四年級,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較強的閱讀能力,這個階段,老師要增加閱讀課的時間,讓孩子們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并適量整理讀書筆記。
在這個階段,語文教師要謹慎選擇閱讀書目,盡可能選擇那些故事性強,語言通俗易懂的書目,從而培養(yǎng)起孩子們讀書的興趣。
這一階段,開展課前五分鐘“講書中故事”“誦書中詩詞”“講書中名人”活動,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三)五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已經(jīng)培養(yǎng)起來,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是加大閱讀量。除了學校里的固定閱讀課,可以提倡每天午飯后、晚睡前讀二十分鐘,周末每天讀一小時,給學生養(yǎng)成隨手拿書、隨時讀書的好習慣。
在書目的選擇上,可以讀一些中外大部頭的名著,中國四大名著此時便可以去讀了。力爭在小學結束前,基本名著能夠通讀一遍。
這個階段,在讀書活動設計上,可以提高要求。利用課前五分鐘,輪流讓學生介紹一本書或書中的一個人物;每個月出一期讀書手抄報;每個學期開一期讀書交流會,彼此交流讀書心得。
當生活中讀書成為了一種習慣后,我們所接觸的所有知識一定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寶庫”。在這個寶庫里,有一部分知識彌足珍貴,必須把它們珍藏起來,經(jīng)常拿出來欣賞研究才行?!胺e累本”就是在這種需求下應運而生的。為了方便使用,可以準備兩個“積累本”。學校里一個,家里一個。隨讀隨收,不會有遺漏。
上語文課時,課本上就會有許多值得積累的好東西。老師一定要隨堂讓學生整理,切不可留到課后再讓學生整理,致使有些學生偷懶,那樣好習慣就很難培養(yǎng)起來了。教師要每天檢查學生積累,并每周展覽優(yōu)秀“積累本”。
生活是多么廣闊,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語文,有生活的語文才是真語文。
語文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精彩的鏡頭,引導學生豐富自己的生活,從而讓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夠有“源頭活水”。
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是有文化底蘊的“活語文”,語文教師可以借機打開“大語文視野”。
(一)吟誦積累與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關的古詩文,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
教師要幫助學生分節(jié)日搜集相關古詩詞,數(shù)量要適宜,一旦安排了就要進行考級,一個學期結束后,要進行表彰,頒發(fā)相應證書。這樣做,學生心里會對古詩詞產(chǎn)生興趣和敬畏感。
(二)參加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在體驗后自己創(chuàng)作詩詞文賦。教師一定要用心將學生的創(chuàng)作編成美篇,在學生和家長中傳閱,調動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
(三)走進四季的大自然,拿起手中的畫筆或者相機,捕捉最讓自己心動的景色,并創(chuàng)作詩文一篇,圖文并茂,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提升。
語文是有益于學生一生的學科,語文必須服務于學生的生活,這就要求我們不能閉門“造課本”,而要放眼長遠,為學生的一生負責。
習慣于隨時讀書,習慣于隨手記,樂于為生活創(chuàng)造文章,這樣的事業(yè)多么有意義,我們自當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