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連梅 瓊臺師范學院體育系
運動損傷多常見,且急性運動損傷通常多于慢性,若未對急性損傷合理有效治療極有可能使之成為慢性損傷。目前,中藥治療在臨床中以較為多見,且效果顯著。理療是物理療法,可消除疾病因素,促進康復。本文選取112例運動損傷患者,探討理療+中藥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112例運動損傷患者,數(shù)字隨機抽取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6例。觀察組男35例,女21例;年齡18-50歲,平均年齡(30.92±3.26)歲,受傷至就診時間1h-17h,平均時間(7.05±1.25)h;損傷部位:踝關節(jié)30例,膝關節(jié)13例,髖關節(jié)腹股溝臀部9例,腰背部4例。對照組男34例,女22例;年齡18-50歲,平均年齡(31.05±3.58)歲,受傷至就診時間1h-17h,平均時間(7.12±1.30)h;損傷部位:踝關節(jié)32例,膝關節(jié)11例,髖關節(jié)腹股溝臀部7例,腰背部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就診時間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可臨床比較。
患者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運動損傷診斷標準;腫痛局部皮膚保持完整未出現(xiàn)破損;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
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腎等臟器疾??;藥物過敏;妊娠、哺乳期婦女。
對照組采用中藥外敷治療,中藥處方:沒藥100g,當歸100g,紅花100g,生梔子100g,乳香100g,生木瓜100g,生大黃50g,三七50g,血竭50g,柴胡50g,將其研為細末,經(jīng)100目篩處理,應用凡士林作基質,調為藥膏。將適量藥膏均勻敷到長16cm×厚5cm×寬15cm棉花上,將其墊敷到患處固定且注意休息,在10h后可將藥去除,間隔2h再次敷新藥,每天換藥1次。
觀察組在敷藥前實施理療,采用周林頻譜儀置弱檔照射患處30~40min,在照射前經(jīng)75%乙醇對患處清潔。
兩組均持續(xù)治療7d作為1個療程。
觀察兩組治療效果;觀察兩組疼痛情況,通過目測模擬可視疼痛評分(VAS)予以評估,以10cm長尺子進行疼痛測量,無痛:0分,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治愈:患者癥狀體征均消除,可正?;顒?;顯效:患者癥狀體征均消除,活動能力接近正常;有效:患者癥狀體征得到顯著改善,活動能力明顯恢復;無效:患者癥狀體征未明顯改善,活動不理想??傆行? (治愈+顯效+有效)/n×100%[1]。
數(shù)據(jù)經(jīng)SPSS20.0錄入處理,計數(shù)資料經(jīng)x2檢驗,計量資料經(jīng)t檢驗,P<0.05表明差異顯著。
急性運動損傷在中醫(yī)學中為“筋傷”,本文采用中藥治療效果明顯,沒藥具有散血去瘀、消腫定痛效果;當歸具有活血止痛效果;紅花具有活血通經(jīng)、去瘀止痛效果;生梔子可發(fā)揮瀉火除煩、涼血解毒作用;乳香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效果;生木瓜提取物可抗炎消腫;生大黃具有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作用;三七可發(fā)揮散瘀止血、消腫定痛效果;血竭具有祛瘀定痛、止血生肌功能;柴胡具有疏散退熱效果。諸藥聯(lián)合可達到消腫止痛、行氣祛風、活血散瘀的目的[2]。
經(jīng)樣本研究可知,觀察組治療后VAS評分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86%,顯著高于對照組71.43%(P<0.05)。對比單純中藥治療,聯(lián)合理療方法效果更為顯著。通常認為是,頻譜治療儀與人體頻譜具有相似性,對閉合性損傷進行照射治療時,可形成“內生熱能”作用,使得局部血供得到有效改善,利于微循環(huán),提高自我修復能力;與中藥熱敷相配合,可達到消腫止痛、行氣祛風、活血散瘀的效果,而且提高中藥吸收能力,增強藥效。
總之,理療+中藥治療運動損傷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