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敏捷 南京市江寧區(qū)體育局
對于任何體育競技項目的運動員來說,核心力量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種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在體育競技項目的過程中,核心力量不僅能夠幫助運動員保持良好的平衡力,也能夠有助于克服技術上的難關。這樣一來,運動員在運動比賽中獲取勝利的可能性也就更高。因此,從大量的經驗結果得知,核心力量的訓練對于運動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教練也開始意識到這一點,開始在日常訓練中著重加強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
加強對運動員核心力量的訓練,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核心部位的穩(wěn)定。對于運動員來說,對于核心力量的訓練,能夠有效地協調核心部位的樞紐,保證運動員在上下肢的發(fā)力過程中能夠具有穩(wěn)定的支點,從而減少末端的肢體負荷,有效地避免運動損傷的情況出現。對于體校的學生來說,教師也需要著重加強對學生核心力量的訓練。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身體疼痛指數,還能夠減少運動損傷的現象,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
對于大部分的運動項目而言,對于運動員的平衡能力都是具有一定要求的。比方說,籃球,在爭奪球的過程中,運動員必須保持平衡,才能夠避免在奔跑中摔倒。又比如說短跑運動員,只有運動員具有足夠的平衡能力,才能夠避免摔倒,保證可以達到一定的速度,獲得好的成績。但是,在保持平衡的過程中,運動員的核心肌群就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于運動員來說只有具有足夠的核心力量,才能夠使得身體具有穩(wěn)固的支持,從而減少四肢的應力,使肢體可以更加協調地完成相關的運動技術動作。比方說,對于體操運動員來說,只有體操運動員具有強有力的核心力量,才能夠在空中保持良好的姿態(tài),并且在落地的時候,也能夠做出良好的控制。在體操運動員身體姿勢的變化過程中,核心肌群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強對核心力量的訓練,才能夠促進肢體的協調,從而使得運動員完成流暢的技術動作。
關于核心力量在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訓練,主要有兩種方式,分別是靜力性訓練和動力性訓練。一般來說,在運動員的訓練初期,通常都會采用靜力性的訓練,從簡單的支撐動作開始做起,然后逐漸深入,從雙臂支撐轉換成單臂支撐,從雙腳支撐轉變成單腳支撐等等。而動力性訓練,則是在一定穩(wěn)定的平臺上,對運動員的肢體進行屈伸或者是外展等穩(wěn)定性的訓練。
與在穩(wěn)定性狀態(tài)下訓練的方式一樣,若是在非穩(wěn)定性的狀態(tài)下對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進行訓練,也具有靜力性訓練和動力性訓練兩種。只是在非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對運動員進行靜力性的訓練能夠更加充分地調動運動員的深層肌肉。比方說,借助彈力繩等方式來創(chuàng)造一種不穩(wěn)定的情況進行訓練。而動力性的訓練則是引導運動員進行動力性的活動。在這種訓練中,需要運動先穩(wěn)定自身的身體重心,之后再慢慢增大難度,控制整個訓練過程。
對于運動員核心力量的訓練,一般需要根據運動員的年齡來選擇最恰當的訓練方式和訓練方法。一般來說,兒童或者是少年時期的運動員,肌肉中所含有的水分比較多,但是脂肪、蛋白質等含量卻比較少。這部分的運動員相對于青年或者是成年的運動員來說,肌肉的收縮機能比較差,耐力也比較差。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就需要區(qū)別其他運動員進行訓練,一般在穩(wěn)定性的狀態(tài)下進行訓練,防止出現運動損傷。而在體校中,大部分的運動員都已經成年,因此對于這部分的運動員一般需要在非穩(wěn)定性的狀態(tài)下進行訓練,從而提高運動員的肌肉力量與控制力量,保證運動員能夠更好地完成動作,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
在體校中,教師在針對運動員核心力量進行訓練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訓練,需要合理的控制練習的難度。比方說從易到難、所消耗的時間從短到長、訓練的次數從少到多、負荷的重量從小到大等等。因此,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隨著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再逐漸地加大訓練的難度。這樣一來,也能夠使運動員的身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也能夠避免運動損傷的情況出現。
在體校中,教師在對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的過程中,應該盡量根據運動項目的實際特點來進行選擇性的訓練,盡量將項目特點與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進行有效結合,根據項目的特點和運動員的實際能力來設計合理的練習方式。這樣一來,在提高運動員核心力量的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改進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從而在訓練核心力量的過程中,達到對技術動作的訓練目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核心力量的存在對于運動員來說,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加強對運動員核心力量的訓練,不僅能夠有效地防止運動損傷,也能夠提高運動員的平衡力和協調性,幫助運動員在體育競技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但是,針對于核心力量的訓練,也不能夠隨意地開展,而是需要把握相關的重點,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對于體校中的運動員來說,教師也應該注意這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