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鶯
“審美價值”是書畫收藏的第一原則。因此,作為收藏家及愛好者,收藏的也應當是“審美價值”。什么作品具備審美價值,什么作品就值得我們來收藏。許多真正能成為10年、20年后“書畫大家”的藝術人才,現(xiàn)在大都在勤勤懇懇,韜光養(yǎng)晦。如果真的想找到他們,就需要建立自己的書畫朋友圈,多看展覽。這樣,慢慢提高自己的眼界,做真正懂書畫的人,逐漸成為圈中人士后,再去收藏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
追捧“名家頭銜”是收藏的誤區(qū)。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發(fā)掘有價值的書畫作品時,一定要遵循收藏的兩個首要概念:一是消費文化,提高自己精神層面的文化價值;二是保值增值的投資價值。而有繼承、有創(chuàng)新的作品,才是真正有消費文化和投資價值的藝術品。從實際情況看,當今的書畫家確實多如牛毛,“書畫名家”爭先亮相、博人眼球,“書畫大師”滿天飛,魚目混珠。加之整個國民藝術素質還有待提高,書畫的欣賞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大多數(shù)盲從的收藏者對于哪位畫家的作品真正具有藝術生命力和收藏升值的潛力了解不深,造成書畫投資不辨好壞,只看名頭大小,價格高低,使本來就不甚健康的書畫市場雪上加霜。而我想說的是,收藏書畫作品不是看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地位。有覺察力的收藏者應當清楚自己的投資目的,你要買的不應當是“官帽子”,官帽子是會隨時發(fā)生變化的,我們買的是卓越的審美價值。這一審美價值,可以從古往今來書畫藝術中的橫向和縱向中比較得來。我們看一件作品,不管它的創(chuàng)作者出身、身份、性別、種族、國籍、出生年代、創(chuàng)作時的年齡,我們只辨好壞、優(yōu)劣,只認它的審美價值,這就是收藏的真諦。
懂得創(chuàng)作者才能收到精品。作為收藏者,既要會收,也要會藏。收的是民族藝術的精華,藏的是永恒不朽的審美價值。書畫藝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收藏價值的基本因素,名家之作也未必幅幅都是精品,如應酬之作、敗筆之作、身體欠佳或是年事已高力不從心時創(chuàng)作的作品,便無法體現(xiàn)其應有的藝術水平,因而與精品的價值也大相徑庭。每位書畫家都有其藝術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書畫作品,已經(jīng)形成了自身風格,并能反映其應有的藝術功底和藝術水平。此時,作為合格的收藏者,就必須全面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成長過程,真正走進他的作品。不要做盲目的收藏者,如不知收藏欣賞,更不懂藝術作品的質量,甚至不能感悟作品,與之產(chǎn)生共鳴,則無法從書畫作品中汲取精神層面的營養(yǎng)。這樣的收藏者,等到將來只能哀嘆自己的苦心經(jīng)營卻只收得一大批劣質書畫作品,等到十幾、二十年后,社會綜合收藏水平提高之時,悔之晚矣。所以,收藏家心中一定要有一個衡量審美價值的尺度,掌握好這個尺度,你的藏品才會給你帶來美的享受和增值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