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其與學科教學的不斷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在信息環(huán)境下,語文教學哪些該變,哪些不該變,值得我們深入地去思考和踐行。
如今,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已成為我校師生教與學的常備工具,每個班級都安裝了智慧黑板,學校還建設了網(wǎng)上教學平臺。教育教學改革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把信息技術引入學科教學。從結合、整合、融合到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逐步深入。做微課,設計學習任務單,設計在線測評,分析測評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展示點評……信息技術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狀態(tài),加強了師生、生生的交流,促進了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激發(fā),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實踐等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教科研能力等也得到了較大提高。
語文是一門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因此語文學習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鑒賞、理解和應用?,F(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只是課堂上的“佐料”,可以讓課堂更加“有滋有味”,然而要烹飪出一道好菜,更重要的還要看“主料”。語文教學再怎么變,那些最基本最原始的東西無論到什么時候都要堅守。
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且達到一定深度,必須引導他們多讀課文,讀透課文。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詩歌等,只有在多讀中才能體會其精妙,才能對其內(nèi)容和語言、結構、修辭等有更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名家誦讀的視頻來讓學生模仿。當然,教師自身也要具備良好的范讀能力,這是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語文閱讀既要有深度,更要有廣度;既要精讀,也要泛讀。教師要引領學生增加閱讀量,以實現(xiàn)厚積薄發(fā),同時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的便捷與網(wǎng)絡上的海量信息,讓學生把誦讀當成一種享受,把讀書看作一種樂趣,向著理想的語文教學境界不斷邁進。
寫是語文教學的關鍵。語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重視漢字,寫好漢字,以達到“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效果。文字書寫準確、漂亮只是語文教學初級階段的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一顆顆“珍珠”串成美麗的“項鏈”,即要學會駕馭文字,寫得一手好文章。要使學生實現(xiàn)從“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轉變,這既需要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即以自身的“好寫”來熏陶和帶動學生的“好寫”,同時還要讓學生多看多想,多讀多練。教師可搜集、利用一些比較權威的關于漢字書寫和解讀的視頻,督促、幫助學生寫好漢字,同時了解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還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廣泛搜集相關資料,提升寫作水平。
背是語文學習的支柱?;诳茖W記憶基礎上的背誦,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于潛移默化中提升其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背誦是語文教學重要且基礎的一環(huán)。教師可利用《中國詩詞大會》等節(jié)目的視頻資料,激發(fā)學生的背誦熱情,也可以利用微課讓學生的背誦變得更加輕松愉快。
讀、寫、背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方法。無論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結合得多緊密,這些傳統(tǒng)的、基礎的語文學習方法到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棄。如何恰當利用好信息技術?怎樣守住語文教學的根本?這是擺在當代語文人面前的重要課題。就讓我們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巧妙融合中,推陳出新,讓語文教學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