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曹正昌
“問題教學法”是將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技能,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皢栴}教學法”作為啟發(fā)式教學的核心被廣泛運用在課堂上??梢哉f,教學離不開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教學。如何在問題教學中運用好問題,彰顯教師智慧呢?
進入課堂教學視野的問題,僅僅考慮停留在激發(fā)學生興趣上是不夠的,更應該是能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情緒在或亢奮或沉靜中積極思考。那么,怎樣的問題才讓學生既感興趣又有思考力呢? 例如,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的教學中,有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在松骨峰戰(zhàn)斗中,敵我態(tài)勢的對比是怎樣的?” 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后,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按敵我雙方的地形、作戰(zhàn)前準備時間、兵力、武器等,找出有關說明并記在自己的課堂筆記本上。這時學生一方面進行著從分析到歸納的思維活動,另一方面又從客觀事實上看到敵強我弱的態(tài)勢對比。切合學生的知識背景,切合學生的情感情況,切合學生的思維特點,這樣的問題才讓學生既感興趣又有思考力。
課堂教學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問題連續(xù)跟進的過程。一個問題生成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力能達到多深,問題能探討和解決到什么程度,這是教師在實施問題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密切關注的事情。問題是幫助學生透徹地閱讀文本的誘因,離學生太近或太遠,都不能挖掘學生學習的最大潛能,都不能切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此,下一個問題應該在哪里等候,一定要根據學生在上一問題的“誘導”下走出的距離來確定,及時調整。可見,跟進的問題要能讓學生步步上臺階。
問題教學中,我們發(fā)現許多老師還缺乏“核心問題”的意識,不懂得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不懂得解決主要問題主要矛盾。所謂“核心問題”,就是課堂諸多問題中最能揭示文本教育教學價值的問題。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要獲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勢必要求把學生的精力集中在對核心問題的探討上。教師的智慧就表現在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握重點和難點,并尋求突破,讓學生的思維在核心問題上碰撞,以求得文本的透徹理解。在《七顆鉆石》中,“小姑娘的水罐為什么會變化”就屬于核心問題;在《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愚不愚”就很有教學價值。因此,教學過程一定要確立重點問題,求“精”——教師應用問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能用偏了精力,也不能對所有的問題平均用力,淺嘗輒止,否則,就容易流于形式,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就成為空話,就在課堂上出現“熱鬧有余而深度不足”的問題。
我們常說:細節(jié)最能打動人。不錯,能捕捉產生在課堂上的動態(tài)問題(或突發(fā)問題),巧妙化解或利用,常常能形成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教師善于因勢利導,對于課堂動態(tài)細節(jié)問題進行靈活處理,這不是與生俱來的稟賦,不是虛情假意的做作,它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教育藝術,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反應,是教師個性、品德教育、理論藝術、教育實踐等多種因素熔鑄的教學智慧。
由此看來,問題教學在思“切”、求“當”、追“精”的過程中,一定要凝“智”,讓教師的智慧在問題教學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