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之祺 陳 推 (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 214000)
華夏民族傳說上可追溯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造人等神仙故事,下可探尋鮮有史載記錄的美女鄭旦以及人間未完的紅樓傳說故事。這些玄幻浪漫的千年傳說故事吸引著后世學者和藝術家們?yōu)橹远鴱氖卵芯縿?chuàng)作。筆者帶著這份情感和新意,用畫筆來傳頌這些美好的傳說,使之不落于傳統(tǒng)的總結,也不諂媚于現(xiàn)代的回歸。把過去的好意為現(xiàn)代人所賞用,使傳統(tǒng)的美意不局限于說教,而是一種存在于現(xiàn)代快速生活的新生。
早在魏晉時期,古人已學會使用多種礦物質(zhì)顏料給仕女形象上色的繪畫技法,敦煌壁畫中發(fā)現(xiàn)古人將金、銀、云母、石英等作為繪畫的裝飾輔料。當代巖彩畫在繼承了礦物顏料和技法使用的同時,也運用了現(xiàn)代科技和綜合材料,使古老的巖畫藝術復蘇并賦予了新的時代風格。筆者追尋水彩與水墨的印跡,使之交匯融合,成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創(chuàng)新畫風。
水,以其獨有的神色存在著,滋潤孕育著世間萬物,令萬物生生不息。水受重力與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以一種流動的、未知的、無常的形式而存在著。水是自然的、無意識的形態(tài),它可以是柔軟的,也可以是堅韌的。筆者常常醉心于其變化無常、隨遇而安的性格,就如所有的似曾相識都是注定的不期而遇。水的這種性格吸引筆者去探索水彩與水墨相融合的繪畫技法。畫筆隨勢而走,而水便能隨勢延展,畫紙吸納了水分,而季節(jié)氣候使水分蒸發(fā),風干了顏色,回歸自然。無論是墨汁的浸透,還是水彩的暈染,都透著季節(jié)的氣息而存在著,在落筆處栩栩如生、耀耀生輝,這自然地體現(xiàn)了水的美學涵養(yǎng)。西方的水彩與東方的水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的結合更好地將中西文化融會貫通,讓通透、嬌艷的色彩畫面與含蓄素雅的東方美意融合。
筆者所繪制的水彩與水墨融合的現(xiàn)代古風仕女圖嘗試著對古代仕女圖繪畫技法和畫風的繼承,從現(xiàn)代人審美視角對古代仕女圖進行詮釋和創(chuàng)新。水彩與水墨在仕女圖上碰撞的火花帶著獨特的時代韻味引領我們走進千年流傳的佳話。在繪制仕女圖人物姿態(tài)神情時需要極其細致的畫筆,以及使用顯色極優(yōu)和混色極妙的繪畫工具。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出畫面的質(zhì)感,筆者在水彩畫創(chuàng)作時特意精心選用了紙感細膩的法國康頌阿詩水彩紙。這種紙材的原料源自歐洲干燥的土地,創(chuàng)作時能夠充分吸收水分,然后慢慢變干,顏料在紙材上有一種厚重感。也正因為如此,阿詩的紙張猶如皮膚一樣呼吸著空氣,容易受潮。但只要懂得妥善保存,陳年的紙材稍微經(jīng)過烘烤就可以使用了。水彩顏料采用溫莎牛頓、倫勃朗固體水彩以及日本吉祥固態(tài)珍珠色。水墨勾線畫筆選用日本Copic防水針管筆作為暖灰色、冷灰色、棕褐色墨水勾線使用。水彩畫筆選用水自閑水彩國畫白描筆和秋水齋水彩工筆畫畫筆。畫筆帶著顏彩的水滴落在漸趨凝固的顏色上,兩者慢慢滲透,有其獨特的延展效果與融合之美。
筆者在創(chuàng)作時首先確定畫稿的主題思想,確認仕女主體形象、背景、裝飾圖案與版式的合理布局,用細軟鉛筆輕輕定位畫面元素,打上底稿,并不斷修正元素之間的構圖關系。主體與背景的關系是互補互存的,如果說主體是正像,那么背景就是主體的負像,這是一種守恒空間關系。這種面積分布關系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畫面結構松散,使畫面美感無法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其次,以紅茶泡制打底水,涂至水彩紙表面,使其產(chǎn)生做舊效果,方便二次上色,這同時也使水彩紙產(chǎn)生宣紙的視覺效果。在平底盤中放入水,將染在大理石紋紙上的染料滴到專用的紙張上。用攪拌棒攪動,或用嘴吹氣的方式,將染料像年輪一樣一圈圈渲染開,做出圖紋。圖紋做好后,輕輕地將圖畫紙放到水面上。當水滲透到位后,立即將紙從水中提出。用毛巾等以按壓的手法將多余的水分拭去。干燥暈染好的紙張,放置陰涼晾干至紅黃色。以墨二次上色,厚涂墨色至油亮,薄涂墨色至清透,渾厚均勻,此起彼伏則為妙。經(jīng)過多層上色以及金粉的添加,畫面層次感不斷增強,甚至還可用很多畫具以外的綜合材料拼貼而成。最后,用畫具將人物躍然紙上。筆者一邊在腦海中浮現(xiàn)精彩故事的情節(jié)畫面,一邊感受紙、筆、顏料、墨水所帶來的生命力,漸漸勾勒出人物的輪廓和神情。以此法創(chuàng)作的畫作不同于單用水墨或是單用水彩創(chuàng)作的畫風,層次感不夠豐富。水彩與水墨結合的方法則不單單只用于勾線或用于上色。以下具體以筆者創(chuàng)作的《白蛇》畫作為例。在裱好紙后,將墨與水以1:5的比例調(diào)制,鋪大底色,清淡為主。在等到淡墨色未完全干卻的時機點,進行二次上墨。即將永固淺綠、寶石翠綠等顏色混入墨汁中,為墨色底添加幾分色彩。因水彩畫不同于水粉畫的特質(zhì),本身便具有通透、明亮的水印質(zhì)感,因而混合水墨并不相互沖突,反而有著行云流水般的暢快質(zhì)感。不同于水粉與油畫顏料,他們之間是不相融的。水粉,雖也是以水為媒,但其顏料固有的粉狀物理特性,其在使用于繪畫時具有一定的覆蓋力,不具備水彩的通透感。油畫,以油為媒,因其油水不相溶的物理特性,是無法溶于水作畫的。另外,想要將水彩畫達到畫面通透而顏色亮麗鮮艷的效果就應勤換筆和水。水粉畫如若加上白色,畫面就會略顯粉氣。水彩畫也是如此,加白則會顯得色澤不夠均勻,黑色不夠透亮。水彩與水墨相結合的畫法,是將水墨的透亮色澤融入水彩中的朱紅、土黃、湖藍、寶石翠綠等各類彩色,為水彩畫面披上一層神秘而有韻味的面紗。
綜上所述,筆者深愛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想用一己之力,用水彩與水墨相融合的繪畫技法,使傳統(tǒng)文化融入現(xiàn)代生活。雖也深知其深度和難度,但能常懷匠人之心,將千年華夏民族的美好傳說,以畫筆來傾訴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意,傳播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以此記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好,愿其長存于人們心中。
[1]栗珊.淺析審美意識在水彩畫材料選擇和技法中的作用[J].美術大觀,2012(04).
[2]房福來.水彩畫材料的水分研究[J].大眾文藝,2013(11).
[3]董佳赫.水彩技法之留白法淺析[J].大眾文藝,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