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六級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部分常常讓考生覺得頭疼。尤其是文章中的長難句,單詞基本都認識,可就是無法將句意完整、通順地理清楚。如果教師能總結歸納一些長難句的基本結構和成分,并讓學生常常加以翻譯,就能夠讓學生熟悉這些句型,并掌握理順這些基本結構和成分的方法,增強他們理解長句的語感,最終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翻譯實踐;長難句;理解
一、引言
四六級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部分分值比重較大,一直以來是學生備考的重點。許多大學生都有這樣的困惑:一個長句,單詞基本都認識,可就是沒辦法將它的意思完整、通順地理清楚。這樣的句子會讓學生思路受阻,無法繼續(xù)讀下文。一旦這個句子正好是某題的答案出處,學生就很有可能誤選答案。
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在教學中時常有意讓學生翻譯一些長句,旨在讓學生熟悉這些句型,并掌握理順這些基本結構和成分的方法,提高他們理解長句的語感,最終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翻譯長難句
1.分析句子的主干結構
長句的信息量大,結構錯綜復雜,由關聯(lián)詞連接各個部分,因此翻譯起來比較困難。要想將長難句的意思理清,必須首先抓住句子的主干。
例1:So here was a physically handicapped woman, covering the Dodgers as extensively as any reporter in the country, yet writing for an obscure website with an impossible address, with a readership of about two.
譯文:所以,這是一位身體有殘疾的女人,她像美國其他記者一樣在廣泛地報道著道奇隊,但卻在為一個不知名的網站寫作,這個網站的名字很難記,大概只有一兩個讀者。
此句主干為here be句型,covering和writing作為woman的后置定語,因定語較長,翻譯時可以單獨處理為短句。
2.分析從句
長難句中往往有多個從句,如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等。學生如果不能分析清楚這些從句,往往就會理解受阻,一籌莫展。
例2:I was just walking out of the local library, having unsuccessfully sought employment there, when I saw a man walking across the road with the obvious intention of talking to me.
譯文:我當時剛剛從圖書館走出來,沒能在里面找到工作。這時我看到一個人穿過馬路,看樣子好像是想要跟我說點什么。
此句中having sought部分為動詞ing引導的伴隨狀語,還有一個由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
例3:He was puzzled that I did not want what was obviously a “step-up” toward what all Americans are taught to want when they grow up: money and power.
譯文:他感到大惑不解,因為所有的美國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長大后應該追求金錢和權力,而我卻偏偏不要這個明明是朝著這個目標“邁進”的工作。
此句中puzzled后跟一個由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在此賓語從句中want后跟一個由what引導的賓語從句,在此第二個賓語從句中介詞toward后又跟一個由what引導的賓語從句,句末還有一個由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此句中的從句一個套一個,不仔細分析清楚很難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也就無法將句子翻譯通順。
3.找出固定搭配和插入語
英語長難句中常常會出現插入語和固定搭配,如果不把這些成分挑出來,很多時候會影響學生對主句的把握。
例4:Barbara sees such nascent groups, and her own web of relationships that she calls a “mandala of friendship”, as models for the growing cohort of people facing illness and old age alone.
譯文:芭芭拉將這些新生的團隊及那個被自己稱為“友誼曼陀羅”的關系網看作是越來越多的病患和獨居老人應該仿效的模式。
學生在翻譯此句的時候往往沒有看出sees...as...這個搭配,因為它們相隔較遠。一旦看出,學生會恍然大悟。
三、結語
我們可以看出,長難句結構復雜、邏輯性強,翻譯起來難度較大。但無論這些句子有多長、結構有多復雜,它們都是由一些基本成分構成的。只要學生能找出英文長句的句法結構,找出句子的主要內容及其他各層意思,并分析出各層意思之間的邏輯關系,再按照漢語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特點就可以譯出原文了。當然,在長難句的英譯漢練習中,我們應該牢記英語和漢語在句法結構上的差異,不要拘泥于形式。
參考文獻:
[1]羅維.通過分析英語長句的從屬結構提高閱讀能力[J].大學英語(學術版),2006(2).
[2]董亞芬.大學英語精讀3[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劉乃銀.英語泛讀教程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譚立(1977— ),湖北宜昌人,研究生學歷,講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優(yōu)化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