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珍
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說,多閱讀多思考固然非常關鍵,但教師對作文寫作的方法指導也至關重要。因為小學生寫文章,除了用一定的閱讀積累去夯實基礎,還需要講究方法規(guī)律。筆者姑且將小學作文規(guī)律方面的教學指導稱之為可操作作文教學,意即作文教學指導是有規(guī)可循的,可以從目標、技法、范式等方面進行操作性指導,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理解、運用、思維與審美等語文素養(yǎng)。
一、可操作作文教學的目標分層
一般來說,有關能力性的教學目標基本上比較籠統(tǒng),很難直接轉(zhuǎn)化為實踐操作?!缎W語文課程標準》(2016版)對小學階段的寫作總目標是這樣要求的: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課程標準還按照三個學段,對每一學段的寫話寫作都作了比較具體的要求,概括起來主要有:有寫作的興趣,能將所見所聞所感表達清楚,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學會修改等。應該說,這些要求符合小學生語言表達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也符合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問題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容易陷入泛要求中,怎樣界定前后的邏輯關系,每一項要求該怎么落實,這往往使一線語文教師感到很困惑,很難將課程標準的要求直接對接教學目標,寫作教學效能因此受到很大影響。
如何理清每個學段寫話、習作目標之間的關系?如何將課程標準中的泛要求落實到實際操作中?這就體現(xiàn)在對各學段目標要求的具體界定和操作要求中(見表1)。
由表1可知,對于小學三個學段,由寫話到作文,實際上體現(xiàn)了從篇幅的由短到長、詞語運用的由少到多、個人感受的由淺到深以及表達方式的由簡單到復雜這么一個過程。每一學段的目標是明確的,每一學段的操作是具體的,無論是作文指導還是評價,都具有層次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這樣的目標體系,才能使作文教學有的放矢。
二、可操作作文教學的技法訓練
1. 觀察生活
語文來源于生活,作文更離不開生活。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觀察生活的方法。為了避免學生觀察過程中抓不到要點,出現(xiàn)“不長也不短”“不胖也不瘦”“長得很高大”“長得很漂亮”等模糊表述的情況,教師其實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基本的方法。如觀察人物可總結(jié)為:觀肖像、抓特點,察言行、重細節(jié),揣心理、善聯(lián)想;觀察事物可總結(jié)為:按順序、抓特點、加想象。
在平時的作文指導中,教師還可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觀察作業(yè)。筆者在指導低年級學生觀察時,以學生熟悉的小動物為例,一是設計觀察表格,讓學生知道如何觀察;二是自己寫下水觀察作文,和學生一起交流,讓學生掌握觀察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觀察和寫作的能力。
教師設計的表格要有針對性,能指導學生如何去觀察。教師形象化、具體化的引導對學生具有指明燈的作用,對他們觀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啟發(fā)性作用。
2. 積累素材
(1)從所學課本中積累。學生的語文學習從語文課本開始,課本中選取的文章在藝術(shù)性、思想性等方面都是有代表性的,是學生學習的范本。讀中感悟、以讀促寫是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范式,依據(jù)的是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思想,讀是吸收,寫是傾吐??梢婇喿x和寫作密不可分,從課本中積累素材是小學生學習寫作的首選。精彩的語句、語段一定要指導學生背一背,把語言印記在腦海里,學生的語言自然就會豐富起來。
(2)從課外閱讀中積累。隨著學生視野的開闊、知識儲備的增加,僅靠課本里的文章積累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寫好、寫活文章,還須大量閱讀,汲取各方面的營養(yǎng)。筆者在三年級到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每學期都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主要做法有:設立班級流動圖書角,學生自由交流;課前一分鐘演講,談讀書體會;每周設好書推薦活動,收集好書推薦詞;每周小組檢查讀書筆記,每月班級展示讀書筆記;每學期評讀書之星、演講之星;編印班級讀書報《小荷》等。在具體的操作中,筆者還就讀書筆記記哪些、好書推薦詞寫什么、讀書體會怎么講等制定基本要求和標準,供學生參考。經(jīng)過長期積累,學生的文章越寫越生動,不少文章還在報紙雜志發(fā)表,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能動性。
(3)從社會生活中積累。寫作離不開生活,要想寫好文章,還需從生活中多積累,才能寫出鮮活的內(nèi)容和真實的情感來。筆者要求學生平時要準備好四個“一”:一雙眼睛、一對耳朵、一支筆、一本筆記?!耙浑p眼睛”是指發(fā)現(xiàn)了有趣和值得思考的現(xiàn)象,看到有意義的對聯(lián),見到美好的景色等就要記下來;“一對耳朵”是指聽到諸如生活中的歇后語、地方特色話,或者有意義的故事等也要記下來;“一支筆”“一本筆記”就是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哪怕有一個好的想法或靈感,都要及時記下,為以后寫作所用。
3. 大膽想象
(1)引導學生回歸自然。如果學生整天關在教室里,泡在所謂的興趣班上,其想象力是很難得到培養(yǎng)的。教師要多讓學生和大自然接觸,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和天地接軌,天性才能釋放,想象力才會有萌芽和發(fā)展的可能。筆者根據(jù)課本學習的內(nèi)容,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中山文化名人故跡尋”“我眼中的中山自然人文”等,在活動中讓學生自由交流和暢談感想。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細致入微的觀察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理清事物的本來面貌,同時也會觸發(fā)新的疑問和困惑,引導學生繼續(xù)加強探究,形成良性循環(huán)。良好的觀察力也是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的前提,大自然中的事物是具象的,而其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抽象的,要建立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就需學生積極發(fā)揮想象力,如:看到一片云,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一滴露水,你想到了什么?看到晨霧,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落日、朝霞,你又想到了什么……所有這些,都必須基于仔細觀察,否則,學生只能是憑空想象,閉門造車。
(3)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培養(yǎng)想象。無論是課本里的文章,還是課外的文章和視頻,里面都有很多基于想象的文字和視頻,這些都是對學生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的誘因,是最好的材料和例子。作為語文教師,尤其要通過課本里的想象方面的文字,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大膽發(fā)揮,讓他們通過想象來進行再描述,并進行鼓勵和發(fā)揚,這是促進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的有效途徑。
4. 學會審題
現(xiàn)在的作文命題往往只給一段提示語,由學生自己擬題。如三年級上冊習作七的提示語:“我們已經(jīng)讀過不少童話故事。這次習作就來編童話故事。請你任選幾種動物作為主人公,編一個故事。先想象一下它們之間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然后寫下來。寫好后讀給大家聽,看誰編的故事最有趣?!保ㄌ崾菊Z后附有鴨、狗、兔、貓、馬這五種動物圖片)
這樣的出題方式在給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空間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審題難度,學生極易離題、偏題,甚至白辛苦一場。筆者就以此為例談談怎樣進行審題指導。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明確寫作對象。這段提示語共有5句話,既有體裁的限定,也有寫法的指導,學生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寫什么”, 即明確寫作對象。筆者引導學生讀這段提示語,尋找最關鍵的詞語——編童話故事,其中關鍵中的關鍵是“編”,不是介紹一個現(xiàn)成的童話故事,也不是寫讀童話故事的感受,而是“編”童話故事。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明確寫作對象,能有效防止“離題萬里”情況的出現(xiàn)。
(2)引導學生找準限定語,明確選材范圍。因為本次習作提示語圖文結(jié)合,所以筆者引導學生結(jié)合圖文尋找限定語,共有三個,兩個明的,一個暗的:明的是“幾種動物”和“一個故事”,暗的是“從圖中選幾種動物”。當學生找準限定語,明確選材范圍,作文基本也就不會偏題了。
(3)引導學生推敲提示語,明確寫作重點。明確寫作對象和選材范圍,是習作能合格的基本保證,但要想習作達到“優(yōu)秀”層次,還需在下筆前明確寫作重點。筆者引導學生再讀提示語,想想達到哪個要求的作文才能算得上好作文,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最有趣”這三個字,知道并不只是選幾個動物編一個童話故事那么簡單,這個故事還得“有趣”,這才是寫作的重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