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山洪
近期,受中華兩岸中原文教經貿交流促進會邀請,中山市直屬學校校長暨中學課程改革臺灣考察團一行15人,先后參觀了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等7所中小學校。臺灣教育的許多方面都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雖是管中窺豹,但依然可以從中追索其教育的本真。
印象一:與大陸相比,同大于異
因地域文化歷史淵源關系,總的來看,臺灣與大陸的教育同大于異。臺灣現(xiàn)行學制可分為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回流教育。其中包括學前教育二年、國民小學教育六年、國民中學教育三年、高級學校教育三年、大專以上教育四至七年、研究所碩士班修業(yè)期一至四年和博士班二至七年。臺灣現(xiàn)行國民義務教育為九年(小學教育六年,中學教育三年),辦學體制主要分為國立和私立,私立學校約占1/3。教育的多元化和可選擇性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在環(huán)境建設、硬件條件方面差別較大,其中私立學校的辦學條件達到了較高水準。臺灣中小學的課程設置與大陸幾無差別,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從筆者參觀的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一年級來看,開設有國語(語文)、數(shù)學、英語、自然(生活)、音樂、體育、美勞、綜合活動等課程。而與大陸不同的是綜合活動占的比重相對較大,立仁愛國民中學展示的藝術體操、巧固球,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的游泳課程,高雄市私立義大國際高級中學的陶藝課、廚藝課、手工課等各具特色。
印象二:教育目標明確具體
教育目標是一所學校辦學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臺灣的中小學教育目標和教育行為非常清晰具體。以臺北康橋雙語學校為例,學校提出“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社會精英”的教育愿景,根據(jù)創(chuàng)校四大理念“雙語、實驗、田園、能力”衍生出六大教育目標:國際化、鄉(xiāng)土化、一貫化、精致化、科技化、人文化。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有了具體的目標指導,學校的教學行為脈絡十分清晰。(1)課程設置體現(xiàn)了目標教育:中文課程(國語、數(shù)學、社會、自然)與英文課程比重各占40%~45%,活動課程占15%。(2)課程圍繞教育目標體現(xiàn)出幾大特色:品格力的培養(yǎng)、浸潤式英語學習、扎實的基本課程、田園體驗式自然教學、信息化的互動式教學、鍛煉體力毅力的體育活動、豐富多元的才藝社團和自主思考獨立研究的課程,并圍繞上述課程目標實施了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浸潤式教學英語學習課程為例,學校開展了英語分組分級教學、中外籍英語合作教學、補救教學、規(guī)劃英語教學情境、英語村課程模擬實境、跨領域英語學習等一系列活動。(3)目標達成分步實施,循序漸進。不僅必修課如此,學校所有課程都很好地把握了這一原則。學校的游泳課程基于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能力,分年級提出了不同的目標要求,以不同顏色的泳帽體現(xiàn)游泳水平,鼓勵學生成為“水中蛟龍”。學制規(guī)劃的一貫性和教育目標、行為的一致性,使得學生能夠依照自己的性格與智慧有計劃地學習成長。
印象三:學校建設展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
此次赴臺行程環(huán)繞整個臺灣島,最大的感受是臺灣的風土人情與大陸幾乎沒有差別,傳統(tǒng)文化味道純正濃郁,學校文化建設也體現(xiàn)了正誠真新的本質。以高雄市私立義大國際高級中學為例,盡管學校的設計裝修非?,F(xiàn)代,但依然在某些角落巧妙地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除了墻上懸掛的孔孟之論、諸子百談外,農舍門廓、踩水灌車、古典窗欞等傳統(tǒng)文化元素也會在不經意間出現(xiàn)。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完美結合,不僅體現(xiàn)了時代的變遷,更讓人時時回味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神韻。此外,臺北市永春小學的?;沼弥袊鴤鹘y(tǒng)吉祥物“鳳”演繹“永春”二字的變形體,實質上也是民族文化的傳承。傳統(tǒng)文化教育沁潤學生的生命歷程,學生也在潛移默化中汲取著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印象四:綜合活動體現(xiàn)“以生為本”
臺灣中小學非常重視素質教育,提倡全人教育和五育均衡,彰顯個性教育的綜合活動在中小學特色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1)目標統(tǒng)領下的綜合活動豐富多彩。臺灣中小學的綜合活動有班會、周會、社團及社區(qū)服務等多種形式,期許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公共服務的習慣和終身學習的興趣。(2)田園教學獨具魅力,值得借鑒。校園面積不大,但教師總能巧妙地從狹小的校園中辟出一塊空間,建置生態(tài)區(qū)。永春小學的生機花園占地僅1400平方公尺,卻是全校師生自然觀察與探索的樂園??禈螂p語學校青山校區(qū)建置室內與戶外的田園教學區(qū),室內有臺灣原生動植物、地質與板塊運動、昆蟲森林等主題情境布置,將田園教學的理念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戶外1.2公頃的保護區(qū)用地規(guī)劃為青心園、森之語兩大田園教學區(qū),方便學生與大自然交流互動。秀崗校區(qū)則依其地形地貌,規(guī)劃了菜圃區(qū)、櫻花林區(qū)、草坪區(qū)、甲蟲區(qū)、大湖區(qū)、賞鳥區(qū)、水生植物區(qū)、巖石區(qū)等區(qū)域,供師生教學探索之用。(3)綜合活動自成體系。臺灣的中小學綜合活動有著明確的目標,分階段培養(yǎng)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從而形成完整的體系。例如彰化縣私立精誠高級中學為鍛煉學生的體能和意志力,鼓勵其有計劃地進行跑步、登山、游泳等體育活動。小學畢業(yè)登玉山,八年級可挑戰(zhàn)登雪山,九年級學生能參加“泳渡日月潭”,十年級學生可以參加自行車環(huán)臺活動……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目標任務,真正體現(xiàn)“以生為本”。
“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是世界教育共同探索的命題。知易行難,“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執(zhí)著自己的教育行為”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我從臺灣同行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此次臺灣教育考察收獲頗多,體驗豐富多元。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我們今天的所思所為成為學生未來成長的堅實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