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吾
看 過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讀者,一定會對喬峰的一個霸氣職位感興趣,那就是遼國南院大王。在真實的歷史中,喬峰的結拜大哥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確實任命過一名叫耶律乙辛的大臣擔任南院大王,只是這位耶律乙辛不僅不像喬峰那樣豪爽磊落,反而是一名心狠手辣、禍國殃民的大貪官。
說到貪腐,不少人印象中往往浮現(xiàn)出錢權交易、奢侈糜爛等主題詞。實際上,發(fā)生在古代的貪腐大案,最令人驚心動魄的往往不是貪錢色,而是貪權。有時貪權造成的內斗,能給朝政造成極大的破壞,甚至毀掉一個王朝。耶律乙辛,便是這樣一名權奸。
從農民的兒子到權傾天下
耶律乙辛出身契丹貴族,不過到其父親耶律迭剌這輩,已是家道中落,一貧如洗。
家貧的乙辛小時候要去放羊,一天,到了很晚也沒有回家。心急的父親迭剌過來尋找,竟然發(fā)現(xiàn)乙辛正在草地上呼呼大睡。迭剌過來把乙辛踢醒,乙辛不僅沒有認錯的表示,反而憤怒地說,你怎么把我驚醒了!剛才在夢中神正在給我吃太陽和月亮,月亮已經被我吃掉,太陽剛咬一口,就被你驚醒了。
一個很小的孩子竟然為了一個夢向父親發(fā)怒,可見乙辛膽大;也許他夢到的不過是吃大餅什么的,只是為了讓父親不懲罰自己,才編造吃月亮、太陽,足見其內心的狡黠。
實際上,乙辛長大以后,《遼史》對其的描寫就是“儀表堂堂,外貌謙和,內心狡黠”。正是憑借這些性格特點,踏入仕途后的乙辛一路平步青云,1069年終于署理太師,位極人臣。
從此以后,乙辛權傾天下,門下賄贈絡繹不絕,家產萬千,富可敵國。凡曲從迎合的,就會受到薦舉提升;凡忠信耿直敢于違逆乙辛的,則會被廢棄貶逐。
乙辛的好日子隨著一個可怕對手的出現(xiàn),變得危險起來,這個對手就是皇太子耶律浚。耶律浚是耶律洪基與皇后蕭觀音所生,而且耶律浚還特別聰慧,連耶律洪基都曾經說:“此子聰明慧達,大約是上天所授吧!”
1075年,虛歲18的皇太子耶律浚開始參政,“法令制度整飭清明,乙辛不能再隨意得逞”,早已習慣賣官鬻爵、把持朝政的乙辛很不適應,他決定對這個剛剛崛起的對手下手。
策劃謀反案害死太子
乙辛想廢掉太子,可見其權欲熏心、膽大包天。他把這個目標分解成為兩步:第一步先廢掉耶律浚的母親皇后蕭觀音,第二步再廢掉太子。
而耶律洪基卻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喜歡外出打獵,皇后蕭觀音多次規(guī)勸,反而惹得耶律洪基不高興,漸漸疏遠了蕭觀音。
心情苦悶的蕭觀音為此作了十首《回心院》,傾訴了被疏遠后的凄涼之苦。當時,有一名叫趙惟一的伶官彈唱此詞令蕭觀音頗為滿意,禍根由此埋下。
等到乙辛準備對蕭觀音下手時,蕭觀音與趙惟一的關系被挖掘了出來。乙辛一伙買通了宮女單登、教坊藝人朱頂鶴,并派人作了十首言辭曖昧香艷的《十香詞》。宮女單登將《十香詞》進獻給蕭觀音,并說是宋朝皇后所作,請皇后“御書”,以為“雙色”。
蕭觀音不知是計,就認真抄寫了《十香詞》,并自作了一首《懷古》附上:“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云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詩中首句有“趙”,第三句有“惟”“一”。乙辛立即以此為證據,指派宮女單登向皇帝耶律洪基“揭發(fā)”皇后蕭觀音與趙惟一有奸情。
耶律洪基賜蕭觀音自盡。蕭觀音想再見丈夫耶律洪基最后一面也遭到拒絕,于是,她作了一首《絕命詞》后,自縊而死。
蕭皇后被逼自殺以后,年輕的皇太子耶律浚滿臉憂色,這讓乙辛一伙十分不安,更加快了對太子構陷的步伐。
乙辛進行“逆向思維”,暗中指使黨羽誣陷護衛(wèi)蕭忽古與都宮使耶律撒剌、知院蕭速撒等人,陰謀廢耶律洪基,另立耶律浚為新君。唯一的兒子要廢掉自己,耶律洪基大驚,下詔調查,卻沒有查到證據,只好不了了之。
但乙辛不甘心就此放棄,他不惜自毀也要把太子謀反的罪名坐實。他對耶律洪基說,不久前大臣“揭發(fā)”太子謀反那件事,我也參與了謀劃?,F(xiàn)在如果我不坦白承認,恐怕真相大白之后,我會被牽連獲罪。
看到乙辛如此坦白,耶律洪基大為感動,也相信了太子一伙確實策劃了謀反。于是,太子被幽禁,被誣陷的同伙被抓捕。又是一輪屈打成招,太子的“同伙”們認罪了。
看到供書,耶律洪基十分震怒,下令立即誅殺這些“同伙”。擔心耶律洪基事后起疑,乙辛以退為進,勸諫耶律洪基,事情涉及太子,為了謹慎起見,最好再審一遍。
耶律洪基對乙辛更是信任,便讓乙辛等人再審。
再審很簡單,這些“犯人”被提上來時,都是戴著重枷,繩索捆著脖頸,以致不能出氣,人人難以忍受酷刑,唯求趕快一死。
乙辛回報耶律洪基,眾“犯人”沒有不同的說法。于是,眾“犯人”被殺,太子被廢,不久被遷移到上京囚禁。乙辛再派人將耶律浚害死于上京。
權奸現(xiàn)形,終遭制裁
兒子的死訊傳來時,45歲的耶律洪基難免有些心痛,他想傳來兒媳問問兒子的死因。乙辛大為擔心,立即派人將耶律浚的妻子殺了滅口。
耶律浚雖死,但還好留下一個兒子耶律延禧。不過,因為其父耶律浚曾經參與“謀反”,耶律洪基對這個孫子也心存猜疑。
而乙辛對耶律延禧更是心存畏懼,畢竟是有殺父、殺母之仇!所以,必須將耶律延禧除去,才能以絕后患。然而,正是乙辛的這種焦急心態(tài),讓他暴露了。
1079年,耶律洪基再次要出京打獵,乙辛奏請將皇孫留在京城,耶律洪基同意了。但同知點檢蕭兀納諫說:“陛下如果聽從乙辛的意見留下皇孫,皇孫尚且幼小,左右無人照顧,愿留臣加以保護,以防意外事件?!庇谑且珊榛鶐Щ蕦O一起上路。由此開始,一貫對乙辛信任有加的耶律洪基開始對乙辛產生懷疑。
抵達北方之后,耶律洪基發(fā)現(xiàn)很多自己的邑從官員都跟隨在乙辛身后,他對乙辛已經從懷疑變得討厭,將其貶為南院大王,逐出權力核心。一年多以后,乙辛因將法令禁止的物品賣給外國而獲罪,最后以勒頸絕氣的刑罰被處死。耶律延禧即位后,乙辛被掘開墳墓,陳其尸骨示眾。
雖然耶律乙辛案正式落下帷幕,但耶律乙辛把持朝政多年,阿諛奉承之輩崛起,正義之士被驅逐,遼國國力日衰。
加之像金庸小說中描寫,耶律洪基當政時,金國開創(chuàng)者完顏阿骨打已經崛起, 1125年被金國所滅,耶律延禧也成為了被俘身死的遼國最后一任皇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