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寧
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成熟種仁,是一味常用的藥食兩用的食材。因為它很像雞頭,所以又稱“雞頭米”,有“水中人參”的美譽。
芡實味甘、性平,歸脾腎經,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的作用,被《神農本草經》列為延年益壽的上品,認為其“補中、除暑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非常喜歡吃芡實。他食用芡實養(yǎng)生的經驗是:將煮熟的芡實1粒,放入口中慢慢咀嚼,直至滿口生津,再鼓漱幾遍,徐徐咽,并稱贊其“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
《本草新編》認為最好將芡實和山藥一同食用,“芡實不但益精,且能澀精補腎,與山藥并用,各為末,日日米飯調服”。
我在這里給大家介紹芡實的吃法——清宮八珍糕。
中醫(yī)講,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要想氣血充沛,必須先把脾胃調養(yǎng)好才行。脾胃調養(yǎng)好了以后,再吃補品或難消化的補藥,人體也就不會出現(xiàn)不適的反應了。
有沒有既補腎又同時兼顧調理脾胃的東西呢?有,就是清宮八珍糕。
清宮八珍糕是傳統(tǒng)名點之一,歷史悠久,為明朝名醫(yī)陳實功所創(chuàng),并稱贊它“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yǎng)脾胃,妙難盡述”。
明朝當時的皇帝由于飲食不顧忌,大吃大喝,導致消化不良,時常惡心嘔吐。陳實功開了方子:芡實、人參、茯苓、生白術、蓮子(去心)、薏苡仁、山藥、扁豆、炒麥芽、生山楂各二兩,共研細末,加白糖七兩,做成糕點?;实鄢粤艘院笊眢w就好了。
到了乾隆年間,清朝御醫(yī)將這個方子獻給了乾隆,乾隆也一直堅持服用,他也是歷代少有的享有高壽的帝王之一。
到了晚清,慈禧當權的時候也因飲食不節(jié)而病倒,她不思飲食,腹部脹滿,還惡心嘔吐。
這時候太醫(yī)又開了處方:茯苓、芡實、蓮子、薏苡仁、山藥、扁豆、麥芽、藕粉各二兩,共研細粉,加白糖七兩,用水調和后做成糕點,取名“健脾糕”。吃了健脾糕,慈禧就痊愈了,此后脾胃功能大大增強,一高興便將“健脾糕”改稱“清宮八珍糕”,從此時常讓人做此糕吃。
脾胃虛弱的人可以通過食用清宮八珍糕來強壯脾胃。如果有腎虛的癥狀,如果吃補品容易上火,更應該先吃吃清宮八珍糕調理脾胃。清宮八珍糕脾腎同補,是不可多得的養(yǎng)生佳品。
這個糕點中人參補氣,茯苓利水,芡實、山藥、扁豆能補脾強腎,薏苡仁健脾開胃,藕粉養(yǎng)胃滋陰,麥芽、山楂消食,陳皮理氣。清宮八珍糕非常適合脾胃虛弱、腎陰陽兩虛、進補時易上火的人以及體弱多病的老人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