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田
(大連市普蘭店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遼寧大連 116200)
教育科學研究越來越成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課題研究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擴大了教師的視野,豐富了教師的內涵,提高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而大的科研課題對一線教師畢竟是負擔過重,難度過大,目標遙遠,有時又顯得有些空洞不實用。為了切實解決教師自身成長的瓶頸問題,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教師在工作中感覺費心勞力,認真?zhèn)湔n上課,甚至比其他教師花的時間還多,但學生還是不愛學,成績總是提不高,那該怎么辦呢?這就是小課題要研究的問題。比如,是不是教學手段應該藝術化、是不是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激發(fā)、是不是該提高教學有效性等問題。這樣就可以聚焦其中某一個問題:如何有效教學?從這個問題出發(fā),教師便確定了一個關于有效教學的研究課題范疇。教師可以把這個課題研究方向確定為“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然后添加學科,比如,“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再加上學段,形成“提高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具體操作可以就英語教學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再細化,比如,“提高小學高年級英語復習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運用一定的教學理念把課題再細化,比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提高小學高年級英語復習和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這樣,課題就通過學科、學段、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地域、背景以及問題域等途徑實現(xiàn)細小化,達到小而精,簡而易行的目的。
就教育規(guī)律而言,小課題在整個教學上可以劃分成備課、上課、作業(yè)、批改、輔導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在細化小課題的時候,可以選擇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研究。比如,備課,可以有“培養(yǎng)××學科學生預習習慣的實踐研究”,“培養(yǎng)學生課前問題意識的實踐研究”;上課,可以有“提高學生××學科課堂發(fā)言積極性的實踐研究”,“激發(fā)××學科后進生學習興趣的研究”;作業(yè),可以有“解決班級中個別學生不交作業(yè)問題的研究”;批改,可以有“分層次批改提高學習質量的實踐研究”;輔導,可以有“初中學生有效輔導的策略研究”。教學細化,是小課題劃分的基礎層級,這個做扎實,小課題才有可能做好。
就班主任而言,建立團結進取向上的班級體更有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從班級德育工作的不同層面細化小課題,更容易讓老師各個擊破,簡單快速成長。比如班主任使用班干部方面,可以有“班主任使用班干部的策略研究”;班級日常管理方面,可以有“班級日常管理責任制的模式研究”;班隊會方面,可以有“小學高年級開好主題班會(隊會)的研究”;建立良好班集體方面,可以有“通過抓好學生‘領袖’建立良好班集體的研究”;轉變班級差生方面,可以有“利用閃光點轉變差生的策略研究”,“培養(yǎng)后進生學習自信心的途徑研究”。德育,是教學環(huán)節(jié)小課題研究的靈魂,這個做好了,其他問題事半功倍。
每一學科知識都像一棵大樹一樣,由許多個知識點構成,也像一幅形象的思維導圖。教師在做課題研究的時候,可以選取一個小的分支來研究,這樣就降低了難度,而且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比如語文教學可以分解為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等。而作文教學又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指導,比如觀察能力培養(yǎng)、情境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培養(yǎng)、收集資料能力培養(yǎng)等等,就可以產生許多作文教學方面的小課題,諸如,“初中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實踐研究”,“小學作文課培養(yǎng)學生讀書收集資料能力的實踐研究”,“小學生低年級寫日記能力的研究”,“指導學生作文批改的策略研究”。學科知識點,是教學小課題這株大樹的支撐,同時也是其分布。
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很多。教師做科研,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教育家的偉大思想及其教育理論,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學以致用,成為新的巨人。在課題的細化上,教師可以采取一門深入的方式,專門研究、運用某一教育思想,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特點,以實現(xiàn)從點到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效果。如,“利用主題班會激發(fā)班級活力的行動研究”,“運用博客(微博、QQ群)引導班級輿論的行動研究”,“利用‘語文知識樹’幫助學生整理語文知識的行動研究”,“利用‘互動卡’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的行動研究”,“引入教練理念促進班級自主管理的行動研究”,“利用形體訓練矯正學生不良站姿坐姿的行動研究”,等等。這些源于教育先進理論的小課題,其效果都是十分明顯的。
有些由某些教師立項的小課題無法展開研究,比如,“高中政治課滲透情感教育的研究”,情感教育就是一個問題域,它可以細分為若干問題,“如何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和諧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問題;怎樣妥善處理好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問題;如何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問題;怎樣通過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問題;如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豐富的情感問題;怎樣激發(fā)高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如何促使學生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特征問題”等等,從而產生一系列課題。而情感教育既是一種教學模式,又是一種教學策略。因此又可以產生諸如“高中政治課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積極作用的策略研究”或者“高中政治學科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教學模式研究”。在課題名稱模式當中還有一種模式是理論依據+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在情感教育方面,著名的教育理論有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情感教育理論、蘇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動力”思想、斯卡特金的情感教學思想、洛扎諾夫的暗示教學、冷冉的情·知教育理論、陶行知的行知教育理論,等等。比如,“運用情·知教學理論培養(yǎng)高中學生豐富情感的實踐研究”。問題域很重要,小課題研究得先進入問題域,再找問題教育研究。
個案研究是最小的課題研究,是運用一定的理念,針對一個教育問題的偏差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通過這個方式也可以實現(xiàn)課題的細化。比如,“運用沙盤體驗提高唐氏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個案研究”,“運用暗示理論轉變班級后進生的個案研究”,等等。
對中小學教師而言,小課題研究,就是在自己的課堂或班級發(fā)起的一場個性化的教育改革。把課題做小,把研究做大,由小到大,逐步形成自己的強項,課題細化十分關鍵。研究題目的細化有利于教師縮小研究范圍,做小而精的課題,逐漸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和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1]高尚剛,徐萬山.中小學教師課題研究指導[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1]李沖鋒.教師如何做課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