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盛基
故事發(fā)生在漢朝時候。一天夜里,村里有戶人家丟了一塊肉。婆婆清晨起來發(fā)現(xiàn)晾在屋外的肉不見了,就懷疑是兒媳婦偷的。不由分說,她憤怒地把兒媳婦趕出了家門。兒媳婦很委屈,一邊抹淚一邊走??墒乔奥访C?,她不知道向何處去。路過平日要好的一個村婦家時就敲門進去了,一來訴說心中委屈,二來告別辭行。
聽完訴說,村婦心生一計,要給這可憐的兒媳婦洗刷清白、討回公道。村婦對這個媳婦說:“你且慢慢地往前走,我讓你婆家人去把你追回來?!彼龑⑿艑⒁傻貑枺骸澳苄??”村婦說:“你放心吧,這事交給我了。”聽了好友的話,兒媳婦出門走了,按照村婦交待的,她慢慢地向村外走去。
村婦找來亂麻搓起了火繩。不一會功夫,火繩搓好了,她拿上火繩來到了那戶人家。出來迎接的正是婆婆,笑嘻嘻地說:“哎呦!哪陣風把你給吹來了?”村婦笑著對婆婆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到你家來借個火兒。昨天夜里兩只野狗偷來一塊肉,在我家門口廝殺爭搶,結(jié)果一只被活活咬死了!這不,家里沒火了,我來向你借個火,回家燉肉吃?!闭f完,點上火繩走了。
婆婆如夢方醒,才知道冤枉了兒媳婦,趕緊派人去追。家丁追到村外,終于把兒媳婦追了回來。一場誤會消除了。無疑,村婦的處事方式是一個智慧女人的聰明做法,沒說一句勸解的話,想勸解的難題自動迎刃而解。勸解,忌針鋒相對,宜旁敲側(c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