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迎 天津河東天鐵醫(yī)院放射科 (河北 涉縣 056404)
上頜埋伏阻生牙的產(chǎn)生因素有多種,因為結構位置等較復雜多變,使得臨床的治療難度較大;因其萌出通道受阻間隙不足容易發(fā)生相鄰的牙根部吸收及鄰牙移位等情況,既影響了患者的日常咀嚼功能,又對頜面部的美觀造成影響。臨床上常采用正畸牽引進行治療,本次研究就對不同年齡的上頜埋伏阻生牙患者采用正畸牽引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上頜埋伏阻生牙患者80例,根據(jù)年齡段的不同分為研究組(n=45例)和對照組(n=35例)。研究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范圍在11~18歲,平均(13.2±2.4)歲;對照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范圍在20~34歲,平均(28.5±3.7)歲。對全部患者的資料分析,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全部患者均采用正畸牽引的方法進行治療,即把患者的牙列排齊之后使用工具擴展埋伏阻生牙的萌出位置,間隙足夠后再根據(jù)三維CT影像及臨床情況手術去除埋伏牙冠冠方的牙齦組織及骨組織,去除部分阻力建立牽引通道再針對需要牽引治療的牙進行牽引治療。如果間隙不足或者鄰近阻擋牙根吸收嚴重要先拔除牙齒;矯治過程中要注意對牽引力的方向及力度控制,盡量保持在60g作用,并且方向要符合牙齒的正常生長方向。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根據(jù)臨床上對于埋伏牙治療指標進行療效評判[2],分為治愈、有效和無效,總有效率為治愈和有效的總比。
采用SPSSl8.O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行χ2檢驗,結果用百分比(%)表示,若檢測顯示P<0.05,代表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中,治愈26例(57.78%),有效17例(37.78%),無效2例(4.44%),總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中治愈12例(34.29%),有效15例(42.86%),無效8例(22.86%),總有效率為77.14%,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差異顯著(P<0.05)。
臨床上把頜骨內(nèi)萌出方向不對或者因阻擋不能正常萌出,致使不能達到正常咬牙合位置的牙齒稱為阻生牙;上頜埋伏阻生牙是常見的臨床癥狀,其中上頜尖牙埋伏阻生牙的幾率較高,約為3%的發(fā)生率。而埋伏牙的產(chǎn)生,主要是由于牙齒往萌出通道受阻,萌出方向異常及發(fā)育異常。埋伏牙牙冠常常被覆牙囊上皮,容易產(chǎn)生含牙囊腫。有文獻研究表明[2],臨床上一些年齡較小的患者,對稱同名牙已萌出半年者而該牙沒有萌出跡象,要考慮該牙有埋伏租生的可能,要盡量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埋伏牙的治療過程較復雜,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埋伏牙的發(fā)育形態(tài)埋伏位置等較特殊,如果萌出間隙不夠要拓展間隙,如果牙齦覆蓋較厚存在阻力要切開牙齦,被骨包埋了要先行把骨去除,甚至對于被鄰牙擋住的上頜埋伏阻生牙不能拓展間隙的要先行劈開牙冠,然后進行分片拔除,所以矯治過程復雜療程較長。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未萌芽的上頜牙并及時進行埋伏阻生牙牽引治療,對于患者的手術過程和預后具有積極作用。正畸牽引治療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阻生牙的方法,有文獻研究表明,正畸牽引治療方式在較小年齡患者中的治愈率較高,并且治療時間相對較短[3]。本次研究中,經(jīng)過對年齡進行分組的治療效果比較,結果顯示,青少年組中總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中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7.14%,兩組患者的差異較顯著(P<0.05),結果和文獻結果一致。產(chǎn)生這個結果的原因和患者的年齡具有相關聯(lián)系,可能是因為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身體機能還處于發(fā)育當中,他們的肌肉、神經(jīng)以及骨骼等改建活躍,因此所需要的牽引力較小,并且牙齦等組織的功能恢復更快。結果也表明,對于上頜埋伏阻生牙的患者,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臨床效果更好,更利于患者的健康,并且對于臨床矯治該病的效果也更好。
綜上所述,不同年齡段的上頜埋伏阻生牙患者采用正畸牽引治療效果不同,青少年患者的矯治結果較好,因此在實際生活中因盡量早一步實施矯治。
[1]熊焱,張慧娟.關于上頜切牙倒置阻生矯治時機的探討[J].農(nóng)墾醫(yī)學,2014,36(2):125-126.
[2]黃成龍,肖金剛,羅世洪,等.錐形束CT在定位和拔除上頜埋伏阻生牙中應用的臨床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9(5):763-766.
[3]范磊.口腔正畸輔助治療上頜埋伏阻生牙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4):6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