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不是風幡正是心,嶺外別傳挹清芬
        ——評李舜臣《嶺外別傳:清初嶺南詩僧群研究》

        2018-01-27 04:31:51姚蓉王天覺
        探求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僧人嶺南群體

        □ 姚蓉 王天覺

        一、歷史、地域、群體相結(jié)合的視角

        首先,《嶺外別傳》(以下簡稱該書)對明末清初史事的論述頗為到位。該書的研究范圍是明末清初,而明末清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天崩地坼”的時期,朝代鼎革引起的社會動蕩,促使大批士人遁入山林、寺院,嶺南一帶由于反清復(fù)明活動的持久存在,故而此風尤熾。世道人心的轉(zhuǎn)變、詩人身份的轉(zhuǎn)換,都使這一時期的歷史、文化、文學(xué)呈現(xiàn)出復(fù)雜、多樣的景觀,尤具看點,也尤具難度。不同于有些著作的面面俱到、籠統(tǒng)論之,該書緊扣“清初”這一要點,又始終結(jié)合“嶺南”和“詩僧群”闡發(fā)清初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這就較同類著作更顯得有的放矢和收放自如。如在論述清初嶺南詩僧群崛起的政治文化背景時,作者分別從“‘應(yīng)劫而生’的詩僧群”“明中后期‘儒釋會同’的學(xué)術(shù)背景與詩人禪悅之風”“豐厚的禪文化土壤”“詩文化的蓬勃”四方面立論,直面要害問題,剝離復(fù)雜現(xiàn)象,并總結(jié)言簡意賅的結(jié)論。例如,作者把明末昏暗的政局總結(jié)為文士逃禪、長年戰(zhàn)亂、武夫跋扈這三點,又如,在論述嶺南士人的禪悅之風時既詳細梳理了明中后期以來的學(xué)術(shù)背景,又有針對性地重點闡發(fā)陳獻章、憨山德清這兩位代表人物的儒學(xué)和禪學(xué)實踐,論證一目了然。還有些總結(jié)性話語一針見血,如說“遺民們在頭發(fā)上的‘用心’之苦,實際也透顯出他們在面臨‘文化之劫’時,似消極實積極的抗爭態(tài)度”[1](P33)、“詩、文、詞中,澹歸詞的藝術(shù)價值最高”[1](P253)等。此外,全文的《結(jié)語》更是畫龍點睛之筆,作者寫道:“首先,從規(guī)模看,清初嶺南詩僧是中國有史以來人數(shù)最多的詩僧群體?!薄捌浯?,從詩歌表現(xiàn)的情感看,清初嶺南詩僧之詩也較此前的詩僧更為豐富?!薄霸俅?,從審美情趣和詩歌風貌看,清初嶺南詩僧的詩歌也出現(xiàn)了新變?!薄白詈螅瑥娜烁窨?,清初嶺南詩僧不但是詩人與僧人的結(jié)合體,而且還帶有極為鮮明的遺民色彩?!盵1(]P295-296)

        其次,該書對廣東一地的文化解讀甚為精微。書的題目有“嶺南”二字,根據(jù)作者在“緒論”中的概念界定,該書研究的地域?qū)崬閺V東一省。就此而言,這又是一本地域文學(xué)與文化研究的專著。為了投身此一課題的研究,作者不但細讀文獻、多方討教,而且積極與佛教中人交往,參與佛寺活動,甚至到粵北寺廟中掛單修行。因此,在行文立論時,作者能重點抉發(fā)清初嶺南佛教的特點,而非清初佛教的特點,體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性。如言及“佛教在嶺南有著十分深厚的根基,自六朝以來,一直就是中國佛教的重鎮(zhèn)”這一觀點時,作者給出了三個分論點,“其一,嶺南歷代高僧輩出?!薄捌涠?,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上的許多重要節(jié)點均與嶺南休戚相關(guān)?!薄捌淙?,嶺南寺院林立,佛教滲透社會的方方面面?!盵1](P40-41)無一不是嶺南特色的反映。

        再次,該書大大推進了清代文學(xué)群體的研究。在21世紀初,作者選擇詩僧群體為研究對象之時,古代文學(xué)研究界內(nèi)的文學(xué)群體研究正在興起,詩僧群體因為處于文學(xué)史的邊緣地帶,尚未受到重視,明清詩僧群體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清初嶺南一代到底有多少位詩僧?他們的生平狀況又是如何?而此書作者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指明清初嶺南這一時段、這一地域的能詩僧人共有154人,并將他們的基本履歷、詩歌存佚情況制成了《清初嶺南詩僧總目表》。而因是群體研究,故須發(fā)掘群體的共性。這種共性當然是相對的:相對于這154位中的每一位是共性,而相對于從古至今的詩僧群體,這無疑又是個性了。作者先把這154位僧人根據(jù)宗門世系關(guān)系以類相從,劃分為五個亞群體:“陣容龐大的天然系詩僧群”“‘戒律精嚴’的鼎湖山系”“一枝獨秀的大汕長壽系”“光孝寺詩僧群”“以外籍僧人為主的曹溪詩僧群”,然后探究他們“充滿著法緣與俗緣糾葛的生活形態(tài)”。這些論述共同建構(gòu)了第二章“群體之構(gòu)成與生活形態(tài)”的內(nèi)容。第三章研究的則是“清初嶺南詩僧的結(jié)社活動”。從第四章“清初嶺南詩僧的詩心”到第五章“詩學(xué)旨趣與詩歌風貌”又是純粹的文學(xué)研究,從內(nèi)容、藝術(shù)到風格,作者提要鉤玄、旁搜遠紹,確實把握住了清初嶺南詩僧群的文學(xué)特點。

        二、僧傳、佛學(xué)、詩學(xué)相勾連的考辨

        該書作者以學(xué)者的身份探究禪詩的魅力,既不滿足于胡適先生在20世紀所倡導(dǎo)的禪學(xué)研究的歷史的、科學(xué)的道路,也不偏執(zhí)于鈴木大拙先生主張的超越歷史時空的感悟性研究,而是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

        就歷史的、科學(xué)的一面而言,該書體現(xiàn)出了難得的考辯精神。如在論述清初嶺南詩僧的“務(wù)實媚俗之態(tài)”時,作者通過詳細舉證表達了與陳垣先生不同的觀點:“對于清初嶺南詩僧詩歌中呈現(xiàn)出的奉承、媚俗的傾向,不能簡單予以否定,而應(yīng)當深入彼時的歷史情境,充分考慮到他們作為僧人的特殊身份,這樣方能做出較為客觀的評價。若僅從‘遺民’的角度觀之,自然就會得出像陳垣先生那樣‘惡劣’的印象。”[1](P166)與之相類的是對金堡澹歸的歷史評價問題。金堡本為南明諍臣,直言敢諫,人稱永歷“五虎”之“虎牙”,出家后卻為新朝權(quán)貴歌功頌德,替平南王尚可喜編次年譜。邵廷采、陳垣先生對金堡澹歸頗多微詞,而作者不茍合邵、陳之見,能跳出狹隘的遺民觀,從而真正做到了知人論世??梢姡唧w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研究對象的身份變化及時調(diào)整研究思路和方法,是作者成功考辯“僧傳”的一大法門。其訣竅在于就僧言僧,既看到僧人身上的士風印記,又充分抉發(fā)其為僧人的身份認同。

        除了人物評價不隨人短長外,史事辯駁也是本書的一大亮點,其發(fā)力點主要集中在“詩學(xué)”和“佛學(xué)”上。作者善于捋清基本的詩歌史事。例如,東北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個詩社是“冰天詩社”,可關(guān)于其成員的認定學(xué)界積壓了不少誤判,作者辯駁道:“這里必須指出的是,后世不少學(xué)者皆誤將這幾人歸入冰天詩社。其實,李呈祥于順治九年(1652年),陳心簡于順治十一年(1654年),季開生于順治十五年(1659年),方抵遼東,根本不可能參加冰天詩社于順治七年所舉行兩次詩社,因而,他們決不在‘三十二’位詩社成員之列。”[1](P120)再如,清人李呈祥,字吉津,號浣木齋主。有學(xué)者在論文中不慎將其弄錯,作者則在注釋中點出一筆:“曹汛《剩人和尚<金塔鈴>詩集考述》(載《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第1期)一文中以為‘北里先生’系指李呈祥,實誤?!盵1](P120)

        相對于“詩學(xué)”的考辯,該書更多的是對“佛學(xué)”的考辯,這就需要研究者具備深厚的佛學(xué)修養(yǎng)。遇到“豆腐渣材料”難免一番辯駁,如宋人姚勉云:“漢僧譯,晉僧講,梁魏至初唐,僧始禪,猶未詩。唐晚禪大盛,詩亦大盛?!边@段材料較為常見,引用者往往不予細究,舜臣則補充道:“姚勉所說未必盡合事實,因為僧人做詩之始實可溯自東晉,但‘唐晚禪大盛,詩亦大盛’云云,確為的論。據(jù)《全唐詩》所載115名氏家詩人中,可確考生活于中唐之后者90余人?!盵1](P40)不但梳理佛史,且用數(shù)據(jù)說話,很有說服力。

        再如有學(xué)者依據(jù)《海外紀事》中的文字,斷定“大汕對佛學(xué)只懂一點皮毛知識,并無多少學(xué)問。他在越南販賣的是儒、佛、道合一的理論。”[1](P87-88)作者認為這種判斷與事實不符。證據(jù)有三:一是《海外紀事》屬于記錄聞見的筆記,其目的并非為了闡釋精深的佛學(xué)義理;二是大汕面對并不了解禪宗的安南信眾,首先要做的是“普法”工作,而非闡釋深奧難懂的佛理;三是大汕崇尚的是活潑任運的生活禪,而非死參經(jīng)義的“文字禪”。因此,切不可以《海外紀事》而否定大汕的禪學(xué)修養(yǎng)。這三點,分別從材料本身的性質(zhì)、僧人普法的目的和僧人推崇的佛法立論,自然比盲從原始材料者高出一籌。

        可以說,書中的辯正之處俯拾皆是。這當然與清初嶺南文學(xué)的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有關(guān),故對史料的發(fā)掘和辨析還須眾人拾薪,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作者具有很高的識見。唐代史學(xué)家劉知己認為治史者須同時具備史才、史學(xué)、史識,清代學(xué)者葉燮也認為學(xué)者須同時具備才、膽、識、力。因有過人的識見,往往能在習(xí)以為常的材料中發(fā)現(xiàn)人所不見之處。書中的第六章“論金堡澹歸”,第七章“論石濂大汕”即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的識見,故辯正發(fā)覆之處也最為詳細。關(guān)于澹歸,前已舉出事例,茲不再贅。這里就大汕再補充說明一二:石濂大汕是清初嶺南詩僧中最值得重視的人物之一,精通佛法、天文、地理、兵農(nóng)、禮樂、術(shù)數(shù)、書畫、琴棋、劍戟、百工之藝,可謂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還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應(yīng)越南國王阮福周之邀,抵達安南傳法,度弟子上千,次年返粵,并帶回大量珍寶重建長壽寺,其建構(gòu)之富麗、耗奢,為當代罕見,儼然是一位“實干家”,但他卻“常畫素女秘戲圖莊,以媚諸貴人,益昵近之”,因此被屈大均、王士禛、潘耒等人譏為“花怪”“妖僧”“狂僧”,最后被潘耒刻《救狂砭語》一書攻擊,為朝廷驅(qū)逐致死。大汕在當時即有正反兩面評價,且針鋒相對。清以后學(xué)者,言及大汕,仍“非此即彼”,落于前人窠臼。姜伯勤先生的《石濂大汕與澳門禪史》以40余萬字的篇幅研究此一人物,可謂一網(wǎng)打盡、塵埃落定。就此看來,對大汕的評價已經(jīng)可以止步于姜伯勤先生“同情式”的理解和饒宗頤先生在《<石濂大汕與澳門禪史>序》中所持有的中肯評價了。再往前推進一步,似乎都難上加難,不可企及。面對先賢的成果,作者并沒有低眉斂手,而是在占有大量一手資料的基礎(chǔ)上,從文化學(xué)的角度對其展開研究,旨在說明大汕乃“在欲行禪”,并將其置于禪宗史的鏈條上審視,最終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他與慧可、仲殊、慧洪等僧人一樣,也是中國佛禪文化中一位典型的‘在欲行禪’的僧人,是佛教日漸世俗化的集中體現(xiàn)?!盵1](P292)這就完全跳出了前人的思維定勢,而將這一問題大大的、精彩的推進了。它如,對詩僧們寫頌圣詩、祝禱文的考辯,指出頌圣文學(xué)歷來真假參半,詩僧們寫作頌祝詩文時的普遍心態(tài)是既苦于作此等詩文,又不得不為之,這些作品并非出自詩僧們的真心。[1](P165)也頗能體貼古人之心,令人讀了耳目一新!

        總之,僧傳、佛學(xué)、詩學(xué)相勾連的考辨是本書值得稱道的又一特點。如果說僧傳的考辯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或曰以僧為本,那么佛學(xué)和詩學(xué)的考辯就直指僧人安身立命之所在。從人出發(fā),抵達佛和詩,這種研究思路本身就具有方法論上的啟示。

        三、會通、專精、感悟相交融的批評

        李清照說:“慧則通,通即無所不達;專則精,精即無所不妙。”(《<打馬圖經(jīng)>序》)[2](P340)今人治學(xué),主張會通與專精并舉。會通是面上的融會貫通,專精是點上的深挖細刨。該書即體現(xiàn)出了會通與專精相結(jié)合的特點,全書第一章至第五章,縱論清初嶺南詩僧群體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群體構(gòu)成、生活形態(tài)、結(jié)社活動、詩心、詩風、詩藝、詩學(xué)等,無不大處著眼,宏觀著手。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嶺南詩僧群體雖在整個中國文學(xué)史中居于一隅,但走進這個領(lǐng)域,亦五光十色、別有洞天,作者有能力帶領(lǐng)讀者領(lǐng)略這個小范圍中的大世界。從第六章至第七章,又從面入點,選取眾僧中最具代表的兩位:金堡澹歸和石濂大汕做個案分析,儼然又是仰觀星河、手摘日月了。除了整本書的框架體現(xiàn)出會通與專精的特點外,每一章的撰寫也多是點面結(jié)合、由表及內(nèi)。

        作為一本文學(xué)研究專著,回歸文學(xué)本位至關(guān)重要。嶺南詩僧群體的詩心、詩風、詩藝、詩論是什么?這恐怕是很多文學(xué)研究者首先關(guān)心的問題。作者敏銳地看到,自宋元以降,僧人的思維方式、情感生活已逼近俗世常人,嶺南詩僧又多為“有托而逃”的文人志士,故其思想也半為俗人半為僧次?!耙虼?,我們在研究詩僧以及僧詩時,既不能忽視他們的特性,亦不能過于拉大他們與一般文士的距離而置于玄渺之境,只有同樣以世間法和出世間法觀之,或可獲得更多的會通契機。”[1](P134)正是在這種“會通契機”的原則下,作者將清初嶺南詩僧的詩心概括為“苦難的悲吟”、“故國的挽歌”、“塵勞的解脫”、“禪悅之風致”、“友誼之求”、“媚俗之態(tài)”等方面。這幾點有與前代詩僧相同的地方,亦有與前代詩僧相異的地方。相異的地方自不必說,僅就相同之處而言,作者亦能匠心獨運地提煉出彼時僧詩的“異量之美”,雖在措辭上偶有因循——這其實是無法避免,也不必避免的——在內(nèi)涵上則迥然有異。如“禪悅之風致”可謂是歷代詩僧共有的特點,作者也承認“與前代詩僧的禪詩相比,清初嶺南詩僧的禪境詩、禪理詩并不顯得很突出”[1](P151),但他并不因此對其置而不論,因為這些詩不但體現(xiàn)的是詩僧的身份意識,而且“仔細品味,仍禪意盎然,禪理精辟?!盵1](P151)在結(jié)論部分,作者說:“作為最能體現(xiàn)詩僧特色的禪境詩與禪理詩,清初嶺南詩僧的確創(chuàng)作了一些佳制,但若將此類詩作與王梵志、寒山、皎然、齊己、惠洪等唐宋詩僧相比,似乎又遜色不少?!盵1](P157)可見,至始至終,橫亙在作者心中的都是歷代詩僧群像圖,作者要做的就是在千年詩僧的長廊里,找到清初嶺南詩僧的合適地位。這一過程雖不乏對詩僧詩心的瑣碎言說,其結(jié)論則早已打通了千年僧詩的研究。

        “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學(xué)諸進士作精衛(wèi)銜石填?!罚3](P770)將韓愈的這兩句詩用在作者身上并不過譽。如果說上文對第四章“清初嶺南詩僧的詩心”的介紹旨在說明作者深具會通的視野,那么下來對第五章“詩學(xué)旨趣與詩歌風貌”的介紹,就側(cè)重于說明作者如何在會通之外,將專精的研究發(fā)揮到酣暢淋漓的境地。當然,在論述詩學(xué)取向和詩歌風貌時,作者也還時時顧盼禪宗詩史的發(fā)展脈絡(luò)。但一落實到對僧詩特質(zhì)的分析,對“蔬筍氣”和“酸餡氣”的討論,作者馬上就擺出窮根究底的姿態(tài)。第五章伊始,作者先拋出三個問題引人思考:“蔬筍氣”和“酸餡氣”的內(nèi)涵究竟為何?它們又是怎樣成為評鑒僧詩的重要術(shù)語?清初嶺南詩僧在觀念上是否承續(xù)了此種創(chuàng)作模式,他們的詩歌風貌是否也具有此等特質(zhì)?眾所周知,對“蔬筍氣”和“酸餡氣”最有發(fā)言權(quán)的是周裕鍇先生,作者本可將周先生的觀點拿過來直接使用,但鑒于對這兩個術(shù)語的闡發(fā)還有可茲探討的空間,于是干脆采銅于山、另起爐灶,重新論斷一番。這番功夫畢竟不白費,正如書中所說“因為無論是在觀念上,還是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中,清初嶺南詩僧們多能突破此等習(xí)氣,表現(xiàn)出與前代僧詩迥然相異的審美情趣與藝術(shù)表征?!盵1](P183)這樣,就把清初嶺南詩僧的特質(zhì)水到渠成地引出來了。

        作者對禪詩往往別有會心。例如,面對萬余首僧詩,其整體風貌如何描述?詩僧山水詩的自然意象過于豐富,又如何把握?事實上,這些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固定、標準、唯一的答案,也正是在這些地方作者發(fā)揮了自己的感受能力。其中對大汕詩“日出鋤白云”的心解,[1](P281)對大汕詩好用“隔”字的揭示,[1](P282-284)皆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大有禪宗祖師以心傳心,教外別傳的風范。平心而論,感悟性的詩歌批評在書中并不占有很大比例,作者總歸是把重點放在了史事的梳理和理論的闡發(fā)上,但這偶一寓目的吉光片羽已足以使人“破顏微笑”了。

        面上的會通,點上的專精,加上點面結(jié)合之上的心靈感悟,融為一體,共同搭建了一個三維立體式的批評空間,其對僧詩的闡釋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作者不但理論功底扎實,而且文筆優(yōu)美,書中時有珠玉之語跳入眼前,令人心醉。如說“屠夫本性,暴露無遺。他們將戰(zhàn)馬牽入城內(nèi),使‘城內(nèi)外三十里所有廬舍墳?zāi)梗ち罟佘娭B(yǎng)馬’,‘羊城’居然變成了‘馬城’!”[1](P28)“這些高僧大多道法精深,提持祖道又能苦口婆心,悲智雙遣。明季清初的很多文士,皆因久慕他們的德容風范而趨皈浮圖。”[1](P44)“衲子嘔出心肝,磨破蒲團,苦吟冥搜,雖遠文人習(xí)氣,卻也含帶酸味。”[1](P182)無不彰顯出老練的文字功夫。

        概言之,清初嶺南詩僧是中國有史以來人數(shù)最多的詩僧群體。在清初風云變幻的時代里,這些僧人騰挪活躍,為清廷忌憚,文集慘遭禁毀,乃至造成了對這段歷史描寫的缺位,今天看來殊為可惜。隨著時下學(xué)術(shù)研究的蓬勃繁榮,學(xué)者們逐漸對這一詩僧群體展開零星研究,但既不具體,也不充分,且偶有偏執(zhí)之論。該書論述全面而成熟,能從歷史、禪學(xué)、文學(xué)等層面深耕細作、爬羅剔抉,可謂有俾于學(xué)術(shù)之功大矣。

        [1] 李舜臣.嶺外別傳:清初嶺南詩僧群研究[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7.

        [2] (宋)李清照.徐培均箋注.李清照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 (唐)韓愈.錢仲聯(lián)集釋.韓昌黎詩系年集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猜你喜歡
        僧人嶺南群體
        必然的結(jié)果
        必然的結(jié)果
        讀者(2024年3期)2024-01-29 05:41:37
        憶嶺南
        黃河之聲(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50
        雨嶺南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4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鄭巢與僧人交游詩歌考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不辭長作嶺南人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5:58
        易說嶺南
        當老鼠變成虎
        国产亚洲曝欧美不卡精品|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250p| 亚洲最大av在线精品国产| 午夜免费观看日韩一级片|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日本一级特黄aa大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麻豆| 性欧美长视频免费观看不卡| 又粗又黄又猛又爽大片app| 日本护士xxxx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极速版|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日韩丝袜| 久久亚洲午夜牛牛影视|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国产av精选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偷拍自综合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vr老人| 狠狠色综合播放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日本黄色高清视频久久| 亚洲美女主播内射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黄色网页|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中文字幕免费不卡二区|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99p| 妇女性内射冈站hdwwwooo | 日本一级淫片免费啪啪| 国产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偷偷|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