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現在科學教育已經發(fā)生質的飛躍,要想成為一名現代名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通過多年來對教育教學的深入研究,以及對身邊優(yōu)秀教師的觀察,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設立目標是關鍵,并有為之堅持不懈努力下去的毅力、決心
既然自己已經設立了成為名師的目標,那我們先來剖析自己的目標,你的目標是成為學校名師,市名師,省名師,還是全國名師?當你設立了目標之后,你就知道自己所走的路還有多長,而研究名師他們的軌跡特點,他們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追求,堅守著對事業(yè)、對學生的愛,堅持、堅持、再堅持,始終如一地向著一個又一個目標邁進。有了敢為人先,追求卓越,持之以恒的精神,相信每個人都能成為名師。
二、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態(tài)度是事業(yè)成功的前提
首先要有強健的體魄,這是所有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擔負起繁重、艱巨的工作,并按時完成任務。教師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和工作特點,要求教師的身體素質要全面發(fā)展。而重點應體現在耐力較強、反應敏捷、精力充沛、耳聰目明、聲音洪亮等方面。
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教師的職業(yè)是一種特殊的職業(yè),是一種用生命去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yè)。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教師要予人健康,首先要自己健康,要有樂觀開朗的性格、坦蕩寬廣的胸懷、積極進取的精神、正確的角色認知、飽滿的工作熱情、融洽的人際關系、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以及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面對挫折的勇氣,這些都是為人師者應具備的心理素質。
第三要有良好的個性特征。個性即特色是一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良好的個性是一種優(yōu)勢資源,與創(chuàng)新能力和事業(yè)成功關系密切。教師的個性不僅影響學生知識的學習、智能的發(fā)揮,而且影響他們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
三、端正的工作態(tài)度
態(tài)度決定一切,細節(jié)決定成敗。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其前提取決于教師對工作的態(tài)度,取決于教師是否有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取決于教師對工作的激情。優(yōu)秀教師對工作的態(tài)度,最重要是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
教師的教育行為至少要面臨三項責任:一是崗位責任。就是要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這是教師的職業(yè)特征。二是社會責任。人民群眾把子女送到學校,就是把家庭的美好希望,都寄托給了學校,我們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把學生教育好、保護好、培養(yǎng)好,有責任讓家長放心、滿意,有責任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三是國家責任。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訓和現代化宏偉目標,都要求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這個轉化工作需要教育來承擔,這也是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肩負的責任和義務。
2.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師的工作是繁雜的,不只是限于工作上的八小時,他充斥著教師的整個生活之中,如果教師沒有奉獻精神,是做不好這項工作的。教師的工作又是精細的,它需要教師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它還需要教師要有無私奉獻的愛心,既要了解學生的愛好、才能、個性特點和他們的精神世界,又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chuàng)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創(chuàng)造欲望。
四、廣博的學識
教師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通曉基本的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的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的博學多才是至關重要的。
1.教師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具有扎實而淵博的知識
馬可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蘇霍姆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師的知識面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多,他才能成為教學過程中的精工巧匠”。對每一個教師來說,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加強進修和不斷學習,跟蹤學科的學術動態(tài),了解新觀點,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前沿,實現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
2.教師應該博學多才
作為一個教師,跟其他的專家不同,他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識,力爭“樣樣通”。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以人格的感召。學生年齡越小,他們對教師的期望就越大,他們常常把教師當成百科全書,在他們眼中,教師是無所不知的,無所不曉,如果教師一問三不知,或者經常被問住,學生會非常失望,對教師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將會大大降低,也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勤于學習,不斷完善和充實自我,做一個知識淵博的教師。
3.教師應具備教育科學的理論修養(yǎng)
科學的教學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師要較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要掌握好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的理論基礎知識,教師不僅要懂得教什么,還要知道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么教,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一專多能,多元的知識結構
學科教育的整體化是21世紀教學工作的發(fā)展趨勢。教師必須具備能夠適應現代教育對本學科教學所要求的專業(yè)知識。要有從事教師職業(yè)所規(guī)定的合格的學歷和文憑。但是,作為現代教師,只掌握單一學科的知識還遠遠不夠。還要構建多元的知識結構,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教育理念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出教師的教育功能。
誠然,想成為一名名師,還要做到很多很多,如:胸襟寬闊、為人真誠、樂于助人、具有合作精神、敢于挑戰(zhàn)自我等等。只要我們能堅持不懈認真地完善自我,用我們一腔愛生、敬業(yè)的熱血,去做好教育工作,我相信大家都會成為家長歡迎、學生滿意的名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