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 吳云龍
初中數(shù)學中的探究思維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對于問題核心的剖析能力和探索習慣。探究思維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基礎,對于促進學生直觀感知、歸納類比、演繹證明等數(shù)學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問題都是從表象到實質的一個過程,數(shù)學探究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觀察行為的生成,借助實踐操作或現(xiàn)象對比來吸引學生的觀察,并引導學生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開展深入探究。
以《展開與折疊》一課的教學為例進行說明:(1)學情分析:展開和折疊的過程是立體到平面的轉化過程,在該階段學生尚未形成立體與平面的轉換意識,本節(jié)內容的可操作性強,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形成對知識的認知。(2)觀察操作:給每個學生一個正方形紙盒,并以一個面為基礎找到其相鄰和相對面,學生隨意選取棱剪開,得到六個相連的正方形。(3)深度觀察:①以一個面為基準,學生觀察剪切前后,其相鄰、相對的面在什么位置;②小組對比剪切出的形狀是否一致,觀察他人的形狀并分析其相鄰、相對面的關系。
在操作觀察中,學生所識別的是問題表象,在深度觀察階段,學生逐步形成了對于平面立體變化的感知。借助觀察和操作對比,教師引導學生逐步向深度思考邁進,在該過程中,學生逐步掌握了對于立體和平面的分析思路,形成了從觀察角度入手解決幾何問題的習慣。
探究是在質疑中生成的,對于數(shù)學現(xiàn)象的質疑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問題本質的探究意識。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以核心內容為基準設置質疑點,逐步引導學生探究行為向問題實質推進,提高探究實效性。
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例進行說明:(1)學情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難點在于二元,突破口則在于“二元”到“一元”的轉換,教師可在難點處設置質疑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突破點。(2)質疑設立:①建立知識關聯(lián),給出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讓學生求解;②提出質疑關鍵:二元一次方程組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區(qū)別在哪;③學生質疑思考:相較于一元一次,多了一個元和一個方程;④給出問題突破:如何將多出的元和方程進行轉化;⑤學生探究:采用消去的方式去掉多余的元。結合小組討論的方式得出“換”和“消”的解題思路。
相較于直接講解的形式,學生在質疑中得出結論的行為更能夠促進探究思維的生成。突破質疑點的過程是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表象到實質的跨越過程,在疑點的激發(fā)下,學生很容易生成探究行為,并在過程中收獲知識能力。
猜想形成的過程是學生以數(shù)學事實為基礎所形成的對于問題的直觀感知過程,猜想驗證的過程則是學生利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階段,教師應逐步誘導學生對于問題進行猜想驗證,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條件》一節(jié)課為例進行說明:(1)提出問題:教師給出學生一個碎成兩塊的三角形玻璃,提問學生帶哪塊去玻璃店就能配出原有的玻璃。(2)引導猜想:讓學生任意選擇一塊玻璃,并從數(shù)學角度思考原因。在學生進行選擇后,教師給出思路,借助延長線對三角形進行還原并引導對比結果。(3)深化猜想:借助配玻璃的過程思考:已知什么條件可以得到原有的三角形。(4)抽象深化:將配玻璃的過程抽象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從已知條件還原三角形的角度對于課題進行深入解讀。
在教師問題和學生猜想的雙向誘導下,學生逐步向問題的核心邁進并得出了探究結果。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收獲驗證過程的喜悅,也能夠獲得科學分析的思路方法。
許多數(shù)學結論都是以解決生活問題為基礎得出的,在教學中,數(shù)學與生活的關聯(lián)性不容忽視。教師應注重二者的有效結合,通過從生活引出問題或將問題應用于生活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以《不等式》一節(jié)為例進行說明:(1)生活情境:在爆破過程中,工人需要與爆炸中心保持安全距離,才能保證自身安全。工人跑步的速度為5m/s,導火線的燃燒速度為0.7cm/s。要保持120m的安全距離,導火線長度至少為多少。(2)學生探究:根據(jù)生活情境中的問題建立不等式并求解。(3)類比體會:教師將不等式的應用問題擴展到剎車距離與汽車速度、包裝物品時質量的限制等,引導學生在面臨類似生活問題時思考不等式的解題思路。
在生活問題中開展探究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生活與數(shù)學的結合意識以及面對生活問題時主動利用數(shù)學探究的行為習慣,促進探究認知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筆者對于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探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情促進探究思維和行為的生成,有效提高學生數(shù)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薛經(jīng)蘭.高中學生數(shù)學探究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三策[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73-75.
[2]董大容.探究數(shù)學思維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意義[J].魅力中國,2017(46).
[3]羅全文.論高中數(shù)學中探究思維的能力[J].魅力中國,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