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大泗學校 錢海蘭
隨著小學學生掌握知識的增多,數(shù)學應用題所涉及的知識點也在增多,面對新的問題,學生常感覺解決起來比較困難,尤其是小學生尚處于感性思維階段,獨立思考能力也較弱,如果沒有合理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則不利于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提升。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是一種較佳的教學模式,本文對該種模式進行分析,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主體參與式”教學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理念,該種教學方式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該種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利于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教學,該種教學模式之下的教學方式較多,包括分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以及畫圖與座談等多種方式,不過較多采用的是分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三種。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想象力與思維能力,而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能夠幫助教師構建高效課堂,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分組討論方式是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學生討論之后說出自己的結果,之后再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從而提升學生對數(shù)學課堂的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完《長方體》這一章的時候,學生對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已經(jīng)有了了解,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整理關于“長方體的面積”“長方體的體積”以及“組合圖形的體積”等的知識,并且進行推理分析,探究“容積”這一概念等。因為學生探究的是未學過的知識,所以可能會存在疏漏之處,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可以創(chuàng)造一種“共同學習”的和諧氛圍,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案例分析方式主要是通過某一典型的案例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分析,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掌握能力的一種方式。比如針對下圖來“比大小”,對于該圖,讓學生明白右邊的數(shù)大于左邊的數(shù),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大小的比較,接著對于這一題,教師還可以進行“引申”,引申到“正數(shù)、負數(shù)”之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整體處于一種積極的情境中,從而構建高效的課堂。
角色扮演方式則是教師構建一個情境,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能夠通過具體的活動來掌握知識。比如在教學“折扣”方面,讓學生了解何為“折扣”,可以構建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兩個學生進行“對話”,在對話中了解“折扣”,同時在使用中了解“折扣”與“百分比”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主體參與度,最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數(shù)學本身便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而“主體參與式”教學方法也極為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所以教師需要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樣方能使學生對舊知識進行充分的復習,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而不是直接說出兩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強行記憶,這樣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引導極為重要。
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是老師借助板書講解,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疲憊感,無法投入興趣與努力進行思考。多媒體教學的特征就在于容量大,且能將聲音、圖片、視頻融合在一起展現(xiàn)給學生,使其能夠更深入、形象地接觸知識、理解知識,為其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充足的知識儲備。同時,多媒體的使用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增強課堂活力,提升課堂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既能夠為學生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構建高效的課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本文是對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的探究,文章在對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之后,對主體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應用中對教師的要求,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同時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進行探究,從而提升該種方式的應用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鮮思東,張清華,陳六新.基于主體參與式的數(shù)學實踐教學平臺構建[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2(08):142-145.
[2]鄧華麗. 主體參與式教學之我見[J].廣西工學院學報,2016(S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