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大石鄉(xiāng)大石初中 章建平
數(shù)學教學質量低下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同樣,要想改變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達到目的的,尤其是教師面對的群體是初中生,很容易把握不好度而弄巧成拙。一般來說,老師和學生溝通比較少,彼此不能互相了解,達不成默契,雙方在一起共同學習的問題就很多,教師需要首先邁出第一步,讓學生和自己能有一定的共同語言和興趣,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打好基礎。
在以往,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求無非就是成績好、課堂上能夠準確回答問題等,做好這兩點,學生在課上是否聽講、是否認真做筆記、是否認真思考自己的問題都不重要,在教師眼里,初中生本來就沒有良好的上課狀態(tài),所以也見怪不怪,只要學生沒有很過分的出格舉動,教師一般都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求要有一定的改變,好讓學生的能力更加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具體的要求主要包括: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意識,課堂中敢于表達自己,不僅要把自己的能力體現(xiàn)在成績上,在平時的課堂中,無論是聽講還是交流,都要有優(yōu)秀的表現(xiàn),這樣才算是新社會需要的人才。這些新要求可能會給教師帶來很大的壓力,不知道該如何讓學生達到這些標準,也不知道如何讓學生在不喜歡的課上有良好的表現(xiàn),但只要教師愿意改變,并且意識到新要求對學生的好處,那么實施起來也不會無從下手。
提升教學質量和改變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tài)息息相關,教師要想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在課堂中集中精力,敢于表達自己、能夠獨立思考,就需要利用學生身上的特點,讓學生自愿改變自己。
教師首先要利用的初中生普遍的特點就是學生喜歡競爭、喜歡出風頭,這一特點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關鍵看學生運用在什么地方。在傳統(tǒng)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一直都帶領著學生一步步進行數(shù)學的探討,學生不用準備,不用思考課本之外的東西,所以讓學生養(yǎng)成了很多學習中的壞習慣。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以實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課堂中的主體,有責任意識,上課時的注意力自然能夠集中。比如教師在進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一課時的教學時,可以不自己親自講,而是讓學生去講,找一個愿意主動講的學生,告訴學生要在講臺上講課,讓其他學生們都聽懂自己講的內容,教師和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如果學生有任何需要,教師都會不遺余力地給予幫助,這樣一來,學生就必須自己在課前預習,并且搞清楚這一課時的重點,如果學生能夠把這一課時的內容讓其他學生都聽懂,那就說明講課的這位同學已經完全透徹理解了關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方法,并且能夠把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方法互相轉換,教師可以在學生講完課之后問其他學生都聽懂了沒有,是不是有什么問題,這樣,既能讓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也能讓學生通過提問暴露自己的不足,聽不懂哪里,哪里講得不清楚等等,最后教師可以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寫在黑板上,給學生三到五分鐘讓學生理解記憶,幫助學生在之后的練習中能夠更加順利地使用這些內容和知識。教師在運用了這種方法之后,學生受到鼓勵,其他的同學也會躍躍欲試,初中生喜歡競爭,所以會在不知不覺中做得更好,只要教師能夠開個好頭,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態(tài)也會越來越好,不會像以往一樣在課堂中死氣沉沉。學生在課堂中慢慢敢于表達自己,明確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即使不用學生講課,教師繼續(xù)講,學生也能夠組織好語言和教師進行良好的交流,提升課堂效率。翻轉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學生就能夠在課堂中有更加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會不斷提高。
第二個要求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初中生雖然不像小學生,但是學生在課堂中也是一直在依賴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需要教師放手,在開始時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討論,教師提出問題,類似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聯(lián)系等,讓學生在小組中思考,交流意見,這樣就能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情況,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也會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不需要教師刻意注意也能夠提升。獨立思維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當前的學習中取得進步,也能指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在各種競爭中體現(xiàn)自己的思維能力,成為新課改背景下要求的新人才。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數(shù)學教學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要打破傳統(tǒng),要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為現(xiàn)代教學方法,要從多個方面加強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提升他們的學習樂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只有在教學中多多開拓思路,運用不同教學法,才能實現(xiàn)教學的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