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城東實驗初級中學 徐曉艷
求成避敗、趨利避害乃人之天性,處于身心發(fā)展時期的學生總是追求成功,避免失敗,喜歡獎勵,害怕懲罰。獎與懲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我們的教育脫離了教育的“懲罰與強制”,只堅持“正面引導,說服教育”的獎勵理論,將教育集中在正面教育的狹窄范圍,這只能使教師的教育工作走向片面。只有將獎與懲結(jié)合,才能塑造學生的健康人生。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在學校里,學生可以為了獲得獎勵而表現(xiàn)出良好的行為,也可以為了逃避懲罰而表現(xiàn)出良好的行為。雖然這兩種做法都能讓學生形成某一良好行為,但學生在進行這種良好行為時的心情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在愉快的情緒中完成的,有利于行為的塑造和保持,而后者是在痛苦的情緒中完成的,不利于行為的改變和矯正。
1.情感支持,樹立信心
情感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語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的情感比較脆弱,用真情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會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感覺到自己不是永遠的差生,而是有老師的支持和幫助,因此能夠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積極愉快的情感,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無論難易,都應認真給予分析或引導,不挖苦,不譏諷,多贊許,多鼓勵,促使學生接受來自教師的情感支持,同時產(chǎn)生對教師的好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融洽師生關(guān)系,化學習的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為學生的成功奠定基礎(chǔ)。
2.創(chuàng)造機會,體驗成功
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不能過高過急,應采用符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在教學中,盡量做到低起點、小步伐、多活動、快反饋的教學原則,多給甜頭,讓他們嘗試成功,使他們及時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不斷實現(xiàn)近期目標,增強自信。例如有時上課,我會特意讓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回答那些淺顯的、簡單的題目,并不失時機地表揚他們,肯定他們,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就大大增強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很多學生從一開始的底子薄到慢慢地會做一些簡單的題目,無不體現(xiàn)他們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
盡管獎勵是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但在扼制學生的破壞性、危險性的行為時,必須依靠懲罰。如果教師僅僅寄希望于獎勵,排斥懲罰,那只是天真的人道主義者的一廂情愿,在實際工作中是站不住腳的。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結(jié)合自己的數(shù)學教學,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懲罰有理由,凡是要“有言在先”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不恰當?shù)男袨檫M行懲罰時,要有理有據(jù)。所謂“有理有據(jù)”就是要以客觀事實和規(guī)章制度為依據(jù),在證據(jù)不確鑿或沒有弄清事實真相之前,不能過早下結(jié)論,輕率予以懲罰,更不能泄私憤、圖報復、道聽途說、無中生有或空穴來風。切忌在懲罰時主觀主義、事實不清、責任不明、黑白顛倒,或采取高壓手段逼迫學生認錯。當懲罰和說理相結(jié)合時,較輕的懲罰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對所有犯錯誤的學生一視同仁,所采取的懲罰方式應由學生所犯錯誤的性質(zhì)與程度而定。
2.將懲罰與行為指導相結(jié)合
要罰而有“引”。懲罰前要進行說理,懲罰后也要進行說理,了解學生行為不良的原因,并輔之以行為指導,切忌一罰了之。懲罰只能傳遞受罰行為應該停止的信息,卻無法提供該如何做的指導。因此,應該將懲罰與提供適當行為信息的指導結(jié)合起來使用。教師一方面要指出學生的不良行為,另一方面還要讓他知道該如何行為,并且還要對他的任何變化加以強化表揚,使他形成正確的行為。
3.靈活懲罰,避免負效應
有些不良行為剛發(fā)生時,教師要迅速作出反應,這樣能夠遏制不良行為對其他同學的負面影響,能夠使學生迅速恢復常態(tài)。但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不可當堂發(fā)火,可以在下課后不影響學生自尊心的情況下指出其錯誤,幫助其改進,這樣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能督促學生改正錯誤。懲罰要避免產(chǎn)生效應,避免對班級其他學生產(chǎn)生負面影響,禁止使用有損學生人格和尊嚴的語言,當學生發(fā)生問題行為后,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
在新課改逐步推進的形勢下,“師生平等”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所以當學生出現(xiàn)不良思想和行為時,教師有權(quán)加以批評,同樣,當教師犯錯誤時,也應該虛心、誠懇地聽取學生的意見。這樣做不僅不會損害教師的形象,反而會使教師的形象更高大。
1.樹立新型“師生觀”,正確角色定位
新型師生關(guān)系中,教師所充當?shù)慕巧菍W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學生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教師的職責是“促進”,是“培養(yǎng)”,是“引路”,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個性地和諧健康發(fā)展。對教育過程發(fā)生的問題,在思想上要有明確的認識,處理要適度妥當,既不小題大做,過分渲染夸大,也不簡單粗暴,草草了事,這樣才能促進師生關(guān)系健康、和諧。
2.敢于道歉,承擔責任
世界上沒有什么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所做的事都是正確的,教師也不例外。但有些老師明知自己錯了,卻總以怕影響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為由而拒絕道歉,還千方百計加以掩飾。事實上,這只能使學生更加反感,敢于負責的舉動不僅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有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出更具責任感的下一代。
出于育人的目的,教師在進行獎勵時,可以適當拓展,全面肯定,但當學生犯了錯誤時,出于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要求,教師應就事論事,不可牽扯到與主題無關(guān)的事。獎與懲結(jié)合,塑造學生健康人生。
[1]唐濤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J].甘肅教育,2012(23).
[2]黃勇.問題解決與中學數(shù)學課程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4).
[3]劉寧.中學數(shù)學課程教學有效性措施分析[J].網(wǎng)絡(luò)導報,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