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紅
文學不是神圣的,它就是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對于寫作,我們談不談文學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藝術的談生活,并把這種藝術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去。所以,今天,我與小何的交談地點,選擇了一個比較優(yōu)雅的茶座。借用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話,希望我們在這樣藝術的環(huán)境里,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謝志紅:小何,記得是你第一次帶我來這家叫“遇見”的茶室的,這是我到過的最美的一個茶室,它的與眾不同,就是一個客間里,還有一書架的書,我曾經翻閱過,書有情感的,有政治的,有醫(yī)療保健美容的,還有一些少兒讀物,這是為茶室注入了“文化”元素,給人清新的感覺,現在的人更重視精神的愉悅了,所以對于我們寫文字的人來說,是可喜的現象,希望我們都能彼此堅持,創(chuàng)作出更多自我滿意的作品。
不過,我只是想說,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你是更想吃東西還是更想閱讀或者更愿意發(fā)呆?
何官池:每次來這間茶室,都是我最快樂或最憂傷的時候,來這里,我不會去閱讀,也不會注重是喝了一杯紅茶或是一杯綠茶,我只想遵從自己的內心,讓目光享受雅致,讓耳朵享受音樂,讓心靈沐浴文化,這樣,我會很快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我特別喜歡這里那種叫“飄香”的藤,它邊攀爬邊開花,有一股淡淡的香。
我也記不清楚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閱讀,然后開始寫作,進而思考一些文化話題的。好了,我們就別談“文化”這么高大上的話題了,別人聽見會笑出聲的,而我,就只想做那株飄香藤,邊攀爬邊開花。
謝志紅:也是。這么說,今天應該是你最快樂的時光了,真有幸能和你一起分享。哎,他家的食物真的是色香味俱全哦,真希望服務員的表情象食物一樣燦爛就更好了。我想說的是他們不要把好東西毀在了服務上。這就像立意好的文章,沒有好的語言來描述,思想是難見光芒的。
何官池:我認為一份色香味俱佳的食物就是一篇好的文章,同時就可以讓我的視角、嗅覺、味覺得到滿足,說真的,一篇好文章能給予我的僅僅只是靈魂的慰藉,我雖然是一個注重精神愉悅的人,但也是要在填飽肚子的情況下,再去喂養(yǎng)靈魂的。我不大注意別人的表情,也不會揣摸別人的心情,我覺得做好自己就行了。姐姐,我們是來享受的,能左右我們心情是對面的你我,而不是他們,不是嗎?
新鮮的原材料好比是文章的思想內涵,調料、火候都是為原材料服務的,“好的語言”就應該是好的技術吧,贊同你的說法,所以我是要多修技術了。一份好食物需慢慢咀嚼,一篇好的文章也需要慢慢品味,“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份食物、一篇文章總會遇到知音。我也希望早點遇到懂我的人,那樣我會一輩子為他好好做菜,用閑暇記錄幸福。
一本書,在“遇見”里讀,我用的是表情;在家里讀,我用的是心情;在野外讀,我用的是感情。
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是否表達了我自己思想?謝志紅:謝謝,很巧妙的回答!也祝愿你早點遇到你的真命天子。我還有一個一直想不通的問題是,有些人讀了很多書,談吐也很有思想,很有見地,但落到文字上卻無法表達出來。也有人說過,文學院培養(yǎng)的是學者,培養(yǎng)不出作家。所以,我在琢磨寫作者到底應不應該多讀書?
何官池:“有些人讀了很多書,談吐很有思想,很有見地”——我想這已經足夠了啊,當不當作家又是另一回事。我認為,思想與見地落在行動中才是最切實的。所以,書還是要多讀的。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比绱丝磥矶嘧x書,會讓我們變得更優(yōu)秀。而作為寫作者,就更應該多讀書,一個人只有當閱讀廣泛,多加以自己的思考時,才能寫出更多有見地的文章去影響別人,我想這應該是一名作家存在的基本意義。謝志紅:你這樣說我也好象明白了,其實我也只想做一個“讀了很多書,談吐很有思想,很有見地”的人,那樣不會太累又顯得自己很有文化的樣子,呵呵。對了,華坪文化名人馬海老師在文、書、畫方面都很有很深的造詣,特別他的《華坪記》、《味蕾上的云南》都寫了很多關于華坪的歷史和風物,他的創(chuàng)作思路是立足本地,找準一個點,深挖出一口井。你怎樣看待他的作品?
何官池:作家都是地域性的,每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寫自己的家鄉(xiāng),而且一個有擔當的作家也必須必須為自己生活的土地留下一些可以追溯的記憶。我們每個寫作者也應該了解自己的土地上的文化。作為一名晚輩,我沒有資格談馬老師的作品,但無可置疑地說,自己在很多年前就對馬海老師的名字如雷貫耳了。記得第一次看到馬老師的作品,是同桌送了我一本《華坪文藝》,他說他之前的班主任是馬海老師,這里面有他寫的文章。這本書我至今一直保留著,它曾伴隨著我走過高中,大學,可以算伴我成長的書之一。每到一個新的地方,我便會把它拿出來與周圍的伙伴一起分享,細細品讀。對于遠方的游子來說這是一份對家鄉(xiāng)的榮光與思鄉(xiāng)之情的寄懷?;氐郊亦l(xiāng),聽身邊的人講起華坪的作家,大家耳熟能詳之人必定有馬海老師,足見他對華坪文學影響之大,馬海老師把他對華坪這片熱土的愛,用深情的文字鐫刻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值得我們每位華坪人品讀。
謝志紅:你好象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哦,不過,也明白了,有的人的名字就代表著一種文化。你是我遇見的談吐最內斂,工作最上進,生活最勤奮的女孩子,這些美好的品質也影響著我。每次不用加班的周末你都說要回家打造自家的芒果園,也吃了你帶來的許多芒果和芒果干。如今華坪將打造建設成為芒果小鎮(zhèn),這將會對芒果產業(yè)的發(fā)展有如何的影響?
何官池:麗江市的每座縣城都是有名片的。麗江就不用說了,寧蒗有瀘沽湖,永勝有程海、紅石崖地震遺址,而說到華坪呢,前十年的煤產業(yè),如今的芒果產業(yè),都可以是我們的城市名片。在從煤產業(yè)轉型到綠色產業(yè)中,華坪銜接得非常好,沒有形成斷崖式的經濟環(huán)境。但你還記得前久一個扶貧工作調研會上,一位麗江的領導說起過,華坪芒果的名聲還沒有打造出來,在遠方的麗江人吃了那么好吃的芒果后竟然不知道是華坪的,而被誤認為是攀枝花的。這說明,我們沒有注重品牌意識。好的東西也要靠宣傳。芒果在華坪的發(fā)展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而真正的成為產業(yè)發(fā)展應該是近十年,剛聽到華坪要打造芒果小鎮(zhèn)這一消息時,內心還是非常激動的。我認為,芒果小鎮(zhèn)的打造,將會把芒果產業(yè)推向縱深方向發(fā)展,從單純的第一產業(yè),發(fā)展第二產業(yè),甚至到第三產業(yè)。我期待著不久的將來,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對“芒果小鎮(zhèn)”慕名前來,芒果小鎮(zhèn)作為華坪的一張明片,能以她最好的姿態(tài)亮相到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
謝志紅:那你以后就成為芒果莊園主了哦。不知道當莊主后,你還會寫作不?記得你前面要求自己一天寫五篇文章,是早上一篇,中午一篇,晚上三篇。有的作家認為,專業(yè)作家是不需要靈感而提筆就可以寫的,而我認為寫作中是需要靈感的,你呢?你是如何每天尋找靈感、主題來創(chuàng)作的?
何官池:當“莊主”是說笑了,“裝主”倒還可以。我想我應該會堅持寫的吧。寫作也應該是需要靈感吧。我每次寫文章的時候都是先找到要寫的主題,然后順著自己的心路寫下去,所以很多時候寫不出優(yōu)秀的作品,在大家讀來只是簡簡單單的講述,身邊一些平平常常的事和物,包括我的朋友都會說,你寫的文章怎么讀著這么直白簡單。一天五篇的要求,是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的一點心靈慰藉,想通過寫東西排遣自己的壞情緒,這些主題都是自己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從自己的經歷,自己的身邊找尋的素材,也沒有刻意的想過自己要寫出多少文章,什么樣質量的文章,只是簡單地重復著寫。
謝志紅:嗯,寫作的難點就在于言不達心。每個作家的寫作初衷肯定都不是成名成家,只是記錄一下自己的心聲。在時間的長河里,我們的文字都是滄海一粟,但我們的記錄可以證明這個世界我曾來過,我想這是我們寫作的意義。
我覺得你非常幸運,大學剛畢業(yè)就通過事業(yè)單位招考錄取到宣傳部工作,也了解到這種幸運與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你一些文章中看到你在大學時期就有打工經歷,還曾在《春城晚報》見習過,這對你如今從事文字工作有極大的幫助。我想問的是,你這種在學期間的打工經歷是緣自經濟壓力還是出于對未來擇業(yè)做準備?你對如今的大學畢業(yè)生擇業(yè)有如何建議?
何官池:畢業(yè)前我都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工作,我想這可能是許多大學生存在的困惑,特別是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如果不是特別愛好的同學,擇業(yè)會有很大的困難。我應該是運氣好,恰好遇上并考上了這個崗位。讀書時從來沒有想過會做一名記者,外加我的性格內向,覺得不適合,如今通過一年時間的鍛煉,我也適應并愛上這個職業(yè)了。作為一名幸運的大學生畢業(yè)生,如果要和大家說什么擇業(yè)上的建議,可能說什么都顯得矯情。所以我只能祝愿所有的畢業(yè)生都能找到事做,最好又是自己喜歡的,只要做著事,都能感受到自己作為社會人的存在感和價值所在。
謝志紅:非常贊同。我也覺得最好的工作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順便賺了點錢。我看你很喜歡看書,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類?分享一下你認為對你的生活,情感有影響的一本。
何官池:我看的書其實不多,尤其是許多當代作家作品的作品更少。只是簡簡單單的看了一些老師推薦的書目和自己胡亂看的一些閑書。我最喜歡的應該是科幻類的作品,最喜歡的書應該是《魯濱孫漂流記》,記得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從下午開始看,然后在被窩里打著電筒看完的,高中、大學又看了兩三遍,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觸和情懷,有時候欽佩主人公的冒險精神,有時候思考人的潛能,有時候想自己如果遇到不好的遭遇,會是什么樣的反應……總之這本書帶給我閱讀的興趣,讓我愛上閱讀,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堅強與智慧,進而帶給我對諸多對人和事的思考。
謝志紅:從年齡來說,我們是兩輩人了,喜好上會有一些差別,我倒是比較喜歡看情感類、哲理性的美文,小說呢要故事情強一些的。你喜歡科幻的我倒是聽文友說過劉慈欣寫的《三體》非常不錯。相對于麗江市一區(qū)四縣,華坪的寫作者是數量最少的,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從歷史上講華坪是一個移民小鎮(zhèn),文化多元而不純正,沒有根源的東西。你怎么認為?
何官池:故鄉(xiāng)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魂牽夢縈的地方。每個獨特性格和鮮明個性的作家,都與一種特有的地域文化血脈相連,并且都秉承了一定地域的的歷史淵源。生養(yǎng)我們的土地,給予我們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源泉,影響著我們創(chuàng)作的風格、思維、觀念、心理等方面。華坪雖沒有悠久的文化歷史,但在近年的發(fā)展中,逐漸積淀著自己的文化底蘊,相信在以后的發(fā)展中,會涌現出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作家。
謝志紅:嗯,個性是每個作家都應該在長期的寫作中磨煉的。那你有沒有覺得越是貧瘠的土地越有創(chuàng)作的源泉,越是不幸,越有寫作的精神,悲憤出詩人,寫作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
何官池:創(chuàng)作與社會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所有的文學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生活。寫作應該是一種偶然,經歷越豐富的人,寫作的可能性越大,不能說越是貧瘠的土地越有創(chuàng)作的源泉,只是說在貧瘠的環(huán)境中孕育出詩人,作家的可能性更多。
謝志紅:我看你還喜歡去圖書館借書看,很多人認為未來電子書將取代紙媒,你認為紙媒會消失嗎?如果不會,那么紙媒與電子書之間應該怎么樣一個平衡。
何官池:我認為,紙媒應該不會消失,只能說信息化時代,越來越多的先進設備會逐漸的成為主旋律,但紙媒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仍還會長期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信息化時代,電子書讓我們何時何地都能閱讀,但這是一種快餐式的消費,在腦海中停留的速度極為短暫。我覺得要有領會的閱讀,還是只能通過紙媒,才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才能找到真正需要的東西。當然,也要結合時代特點,通過電子閱讀,讓自己接受更多的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包括寫作也一樣,有的人還是喜歡用筆寫而有的人喜歡用電腦寫,個人喜好而議吧。
謝志紅:嗯,我也是如果用筆用紙寫就寫不出東西來,用鍵盤敲就會流暢。藝術是需要天賦的,有沒有覺得寫不出好東西就不要寫了?
何官池:沒有經歷過的人生,沒有資格去評判。我只把寫作看做是人生的一種享受,是一種情感寄托的方式,并沒有想成名成家什么的,即便寫不出好東西,我仍會堅持記錄。不管在大家的眼中欣賞與否,都是屬于我自己的一份享受。只要愿意,堅持做便是最好的。
謝志紅:說得好,世界的每一個“我”都是獨特的。真有幸遇見這么優(yōu)秀,獨特的你,與你同事,就像在日暮遇見溫暖的陽光。
祝愿我們都遇見更多的美好。
何官池:
《遇見》
月光下
還有淡淡的云彩
每一絲流走的空氣
都成為最美的回憶
你我相遇在最美的瞬間
沒有開始
沒有結局
耳畔響起風
你的背影在月光下如此修長
一幕幕過往
隨風潛入心底
歲月無邊無際
將你我禁錮在時間的凝滯中
輕輕地聆聽花開
慢慢地享受每分每秒
一切都是最初的樣子
不是最好
不是最壞
不是風對樹的眷戀
不是鳥對天空的向往
只是
小鹿對清泉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