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國社會發(fā)展速度較快,大眾為了適應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在家庭結(jié)構(gòu)以及養(yǎng)育方式上正發(fā)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這是不得已需要做一些家庭的取舍,這樣的結(jié)果無疑給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增加了一些緊張因素,致使兒童心理問題相比從前較多,造就心理問題已逐漸成為阻礙幼兒發(fā)展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家庭
一、 現(xiàn)狀分析
學前兒童的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目前,幼兒園普遍比較重視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許多孩子不會正確的抒發(fā)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遇到一些不如意,不開心事的時候。有的孩子可能選擇把不開心憋在心里,時間長了,必然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很大的負擔。有的孩子可能會哭鬧,甚至采取暴力的方法,如果這時候老師或是家長沒有很好的安撫,控制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法抒發(fā)情緒,就會影響孩子性格的發(fā)展。
二、 原因分析
(一) 家庭原因
首先是家庭原因?,F(xiàn)在很多年輕的父母,或是外地的家庭,像我們班就有很多這樣的家庭。爸爸媽媽都很忙,孩子基本都是由爺爺奶奶的帶,來園離園也大多是爺爺奶奶接送,有的甚至是請隔壁的鄰居幫忙接送。爺爺奶奶大多只關心孩子的吃穿,只要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可以了,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如果孩子出現(xiàn)鬧脾氣,一般都是以哄為主,時間長了,孩子的受挫能力會比較弱。而爸爸媽媽因為平時忙,沒有空陪孩子,如果有空,一般都是帶孩子出去玩,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彌補平時沒空帶孩子的愧疚。也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還有就是家庭環(huán)境比較緊張,不和睦。也會給孩子帶來心理的壓力。這樣的孩子往往把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在幼兒園也比較不合群。
(二) 忽視幼兒心理健康
在幼兒的教育中,也比較重視孩子在身體發(fā)育,手腳動作方面的發(fā)展。我所在的幼兒園就是以體育為特色的。所以孩子的動作發(fā)展能力普遍較好。而對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平時會穿插在日常的教育中,但是并不多。再加上一個班孩子那么多,老師很難細致的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情緒變化。
三、 關注幼兒心理問題,增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早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未來的發(fā)展尤為重要?!边@是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的話。由此看來,早期教育對一個人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謂心理健康,屬于長期積累致使的結(jié)果,具有一定的積累性。幼兒在早期形成一定的個性,在生活的發(fā)展過程中,會產(chǎn)生個性心理傾向。對于幼兒的心理問題,筆者認為,應從全方面實施,采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和風細雨的實施過程,以此讓幼兒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一) 打造優(yōu)良和煦的家庭氛圍
每一個人最初的成長環(huán)境便是其家庭,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便是其父母。換句話說,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父母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寸思想、每一段的情感態(tài)度等等,這對幼兒的性格以及個性的作用是十分強大的,所謂潛移默化,便是如此。若幼兒生活在被批評的環(huán)境中,那他將來必定會指責;若幼兒生活在充滿敵意的環(huán)境中,那他將來則會打架;若幼兒生活在被鼓勵的環(huán)境中,那他將來則特別自信。陳鶴琴也有一句話闡述了這個道理:“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鏡子,怎樣的父母就在孩子身上反映出來?!蓖瑯拥牡览?,教會大家如何為人父母。故而,針對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父母要以身作則,精心打造優(yōu)良的家庭氛圍,以自身作為榜樣,即便是在困難、挫折的問題前,也要保持一份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以良好的心態(tài)成為孩子的榜樣。
(二) 樹立正確的育人觀
教育這件事,有家長的責任,也需要教師的責任。家庭與園區(qū)共建,才可讓幼兒成長更加健康,若想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就需要心理健康的教師才可。在幼兒園生活中,推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四個方面:其一,需要以提升教師培訓為前提,提升教師的個人心理素質(zhì),以此加強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其二,需要設置專門的心理檔案,以此方法推動幼兒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其三,改善周遭環(huán)境,為幼兒建立良好的氛圍。其四,可開展幼兒混齡活動,以此幫助幼兒可以更好地協(xié)調(diào)同伴間的關系。
(三) 維護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在新《綱要》指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薄白鹬赜變涸诎l(fā)展水平、能力、經(jīng)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雖然幼兒年齡較小,但是,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位幼兒,都會有自己的夢想、都會有自己的需求、都會有不同的興趣的產(chǎn)生等等,成年人應和孩子之間形成互相尊重的平等位置,換句話說,即便他們是幼兒,他們也是有自己的自尊心。成年人應換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若將自身的愿望與夢想加于孩子身上,無疑是他們的負擔,從而扼殺了他們的天性。幼兒是有一定的成長規(guī)律的,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有他們自身的需要,允許即可。因每一位幼兒都是不同的個體,故每一位孩子都會呈現(xiàn)不同的成長特點,造就的幼兒的成長經(jīng)歷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雖然會有很多的嘗試行為,但是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挫折也是每一次的嘗試行為中隨處可遇的,我們面對他們的失敗,不可一味指責或者是批評,以此打壓幼兒的自尊,他們只是需要成年人多一點的愛護,多一點的安慰和支持。關注幼兒的閃光點,多一點的給予鼓勵和支持,以此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愛護和維護幼兒的自尊心。
在教育領域,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尤其是他們的幼兒時期,不但需要學校、家庭,還需要社會,只有三方攜手,有機融合且互相滲透。讓我們攜手共建打造一個優(yōu)良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易杳,陳寶家.家庭教育在締結(jié)中華民族的未來[J].嘹望,1995(10).
[2]方明.推進家園共育?提高幼兒素質(zhì)[J].學前教育研究,2002(1):29-31.
[3]李靈,劉偉偉.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進展與發(fā)展趨勢[J].幼兒教育(教育科版),2007,11(20):51-55.
作者簡介:
顧馨珊,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斜塘街道車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