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我國普及中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普及音樂教育,音樂教育作為中小學教育的啟蒙階段,是美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來,由于農村教育方式和教學理念的落后,使得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一直處于止步不前的狀態(tài)。本篇文章主要是對目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進行綜述,并且提出了幾點相關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 中小學音樂教育 新課標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由于基礎教育的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中小學的音樂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重視,但是相對來說,城市中小學對音樂教育比較重視,廣大的農村地區(qū)卻沒有對音樂教學進行重視和發(fā)展,這不僅僅是學校,家長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也非常低,很多家長認為升學應試教育才是根本,素質教育和音樂教育只是現在的形勢需要,所以對待音樂教育的態(tài)度非常消極;并且由于農村教育條件的落后,很多學校并不具備鋼琴、電子琴等基礎的教學樂器,更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這樣的教學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音樂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使教學質量下降;還有就是目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形式單一,一般農村中小學將唱歌作為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雖然唱歌教學是一種容易被學生接受、喜愛和理解的教學形式,但是音樂教學并不是唯一的教學形式,還有樂器教學、音樂欣賞、識譜知識以及課外音樂活動等等,但是由于農村中小學師資水平的不高。設施設備單一,使得農村的音樂教學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我國及世界音樂教育改革的發(fā)展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都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由于競爭日趨激烈,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全面,應試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目前對于中小學生的美育教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當然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發(fā)展落后是大家共睹的,采取措施促進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精神指導下制定的《音樂課程標準》,根據音樂藝術的特征和現代教育的要求,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審美認識規(guī)律,提出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等10個全新的音樂教育理念。
三、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策略
中小學音樂教學是學校開展全面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作為中小學教育的啟蒙階段,是美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學與其他科目的教學方式不同,其能夠淡化知識的傳遞過程,使學生以一種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方式進行交流,并且音樂教學是美育的重要途徑,將其列入中小學教學中,使學生感受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實踐音樂的同時,能夠學習美學的知識和技能技巧,對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一)加大宣傳,促進政府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投入
由于音樂教學需要教學設備、教學場所等條件,很多的音樂訓練項目需要通過樂器進行輔助教學,舞臺的表演也需要通過燈光、音響等配合,只有通過以上的音樂教學和訓練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所以基礎性的教育場所是必不可少的,這就需要我國的有關部門對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學進行高度重視,使得無法開展的教學活動能夠正常開展,實現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
(二)轉變音樂課堂的教學理念
由于很多農村經濟發(fā)展落后,很多與時代發(fā)展不協(xié)調的問題伴隨著中小學的教學過程,例如課堂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不靈活,對教師的講授高度重視,忽略學生的自學,注重教學結果、忽略教學過程。所以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關注音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要想實現以上的目標,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創(chuàng)新意識、想象能力等等,并且還需要在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結構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巧妙設計音樂課
很多農村的音樂教室都忽略了音樂作為一種自然科學的真正含義,僅僅認為音樂課是一種單純的教唱課,所以很多農村的中小學的音樂教學課堂單一、乏味,很多學生都是在被動的狀態(tài)中接受知識,造成很多學生不愛學習的現狀。教師應該對教材的運用方式進行理解和分析,并且將課堂的教學內容從單純的唱歌形式轉變?yōu)槎喾N多樣的形式,從而達到音樂教學的目標。
(四)積極開發(fā)本土音樂資源
由于我國的很多農村地區(qū)的學校發(fā)展受到政府經濟補給的限制,并且由于本地經濟發(fā)展不盡如人意,使得很多學校的發(fā)展也比較滯后。所以學校可以通過吸引外資的投入,例如廣西的田東、平果等地區(qū),由于一種民歌的形式—嘹歌,是一種該地區(qū)特有的民歌形式。嘹歌有一萬多首,其中《三月歌》廣為流傳,但是由于社會發(fā)展、生產方式的變化等因素,使得這種原生態(tài)的民歌形式在逐漸滅亡,所以對于以上的情況,可以通過該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來引進一些外來經濟,例如舉辦一些音樂節(jié)、活動演出等,吸引外來的游客,打造文化品牌,促進當地經濟的增長。這樣的措施不僅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增長,還可以促進本地區(qū)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使得學生的音樂實踐更加豐富。
四、結束語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發(fā)展,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已經不能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zhàn),對于農村地區(qū)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來說,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音樂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關鍵步驟,應該把音樂教學當成一種全民事業(yè),需要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家庭的共同關心和努力,使農村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能夠更快、更好地發(fā)展,這不僅僅有利于農村中小學音樂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也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推行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濱.小學音樂課激趣、創(chuàng)編、表演和評價小議[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5,11(2):72
[2]陳君玉.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激趣教學的探討[J].新課程·上旬.2017,2(2):124
[3]費金亮.激趣樂學,成就小學音樂課堂的精彩[J].北方音樂.2016,36(23):108
[4]劉佳.小學音樂教學以境激趣打造高效課堂的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8):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