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縣第一中學 毛普義
剛參加工作時,我一米七八的個頭只有一百三十七斤,盡管還算苗條,但還是缺少了些文人氣質。與生人接觸,常會有人問我:“在學校教體育吧?”我搖頭,還有人會問:“該不會是教物理吧?”我一直在想:體育老師與物理老師有什么相似之處嗎?莫非是面部線條和氣質上趨于簡硬,讓人聯(lián)想到搞體育的頭腦簡單和搞物理的機械刻板?古語云,“相由心生”,該不會是自己內心的“直爽豪放”沖淡了作為教師應具備的“書生氣”吧?!
打造書生氣,談何容易。
我很長時間都以為,書生氣需要包裝,戴副眼鏡一定會有好的效果。當我把100度的眼鏡架在鼻梁上時,還是沒有效果,老教師的眼鏡是大圈套小圈,厚如瓶子底兒??!當時真恨自己:讀了十幾年書,眼睛咋就不近視呢?可見用功不夠,書讀得不多。戴眼鏡效果不理想,那就從言行上下功夫。我專門留意書生氣濃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并刻意在一些場合實踐,效果還是不如人意:與自己的性格氣質不搭呀。不由心中暗想:當初不如學體育了,那就表里如一了,呵呵。
靜心讀好書,確有道理。
粗獷豪放的性格加速了歲月在身體上的積淀,與日俱增的壓力讓身體過早地變胖走形,“書生氣”離我越來越遠了?!绑w胖就要多鍛煉,人丑就得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嘛。半路出家真是痛苦啊!小時候沒有養(yǎng)成好的讀書習慣,工作后靠著“小聰明”勉強應付,讀書少方法、缺經(jīng)驗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就從自己感興趣的題材開始吧:《水煮三國》《鬼谷子》《王陽明》《曾國藩》……雖然都不是儒家經(jīng)典,但好歹也算讀過書了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幾年下來,我還是我,書生還是書生,沒能建立起絲毫關系。不過,潛移默化中,還是有影響的。我始終相信:占有知識不是力量,使用知識才是力量。在處理棘手的問題時,從書中積累下來的訣竅還真發(fā)揮了作用:在一次與難纏的人打交道時,此人在我有意激怒之后,竟突然暴怒情緒失控了,而我則冷靜淡然處之,兩相對比,高下立判,哈哈。
但求文質彬彬?不必,不必。
《論語》上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原來孔夫子在兩千年前就給“君子”下了定義:文質彬彬。我想,做好自己就足夠了,何必追求什么“書生氣”,呵呵。人生就是一臺戲,本色出演,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學校就是一個小舞臺,有了“生旦凈末丑”,校園生活才會豐富多彩。個性化的老師才能打造獨具特色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個性張揚的學子。社會不需要千人一面的人才,學生也不需要千人一面的老師。學高身正便可為師,不必苛求所謂“師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