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育英小學 楊建秋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老師的責任,科任教師雖不如班主任與學生的關(guān)系那么“近”,但也對學生的思想品格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英語教師在教語言的同時,更需融入如何做人、如何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的教育。不僅將知識的種子播進學生心田,更要在播撒知識的同時播撒善良、溫暖、友誼、仁愛等“良種”,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努力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尤其強烈。所以,在兒童教育中,故事是一種非常好的載體。下面就以“The Snowman”這一課來淺談一下。
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我通過設(shè)置層層遞進的問題,在引導學生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做人方面的德育。
在故事學習伊始,首先通過師生 對 話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引導部分學生回答出:“Winter.Because I like to make a snowman.”就此引出本課話題,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引發(fā)學生對故事的發(fā)現(xiàn)欲望。
在讀前環(huán)節(jié),先出示雪人圖片,通過設(shè)置一系列問題:What’s this?Can you make a snow?man?What can your snowman do?Can he sing a song?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接著,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見一個與眾不同的“雪人”,讓學生自己看圖片,尋找答案。學生看圖很容易發(fā)現(xiàn):雪人會滑冰,雪人在冰箱里。同時大家還發(fā)現(xiàn)了本故事的兩個主人公:John and the Snow?man。
在讀故事環(huán)節(jié),老師提出問題:When could the snowman talk?When could the snowman skate?利用視頻,讓學生關(guān)注故事的細節(jié),為后面的教學內(nèi)容做鋪墊。
John設(shè)身處地站在他人角度去思考,他的熱心、愛心、善解人意等品格因子傳遞給了學生,讓學生的內(nèi)心變得豐富、溫暖起來。
在學生基本理解了故事后,老師又提出:Why was the snow?man in the refrigerator at the end of the story?讓學生在學習常識的同時又充分體會John和the snow?man在一起玩得多么開心,不舍得讓雪人消失。共同玩耍讓John和the snowman建立了純潔的友誼。
在讀后環(huán)節(jié),設(shè)置問題:什么造就了雪人的神奇?經(jīng)過認真思考,有的學生嘗試說出是因為“帽子”。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逐漸靠近答案:John。他先堆了一個雪人——和我們大家堆過的雪人沒有什么不同。然而,在寒冷的風雪中,John將自己的帽子給雪人戴上,這時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雪人睜開了眼睛,開始說話。接著John給雪人穿上冰鞋,教雪人滑冰。雪人學會了滑冰,最后進入了電冰箱。是John的善良、愛心、同情心和樂于助人的實際行動讓雪人變成了會說話、會滑冰、會傷心的“活”的雪人。
古人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思考之后的舉一反三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要。
本課中,在學生弄懂故事的同時,引領(lǐng)學生思考:假如你是John,你會有什么樣的感悟?然后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完成“假如你是John,寫一篇日記”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為主人公寫日記的方式再次體驗愛心創(chuàng)造奇跡的心理。
最后,引領(lǐng)學生去敘述自己幫助他人的故事。比如班上有同學因為骨折做了手術(shù),行動不便,每天上下樓、上廁所、打水、取放書本、收拾書包等都由同學相幫。老師引導學生回味幫助同學或接受同學幫助時的情緒:你們幫助他們時,你們快樂嗎?別人幫助自己時,自己快樂嗎?相信學生會發(fā)出會心的微笑。
簡單的故事中有著并不簡單的做人的道理。作為學生的引領(lǐng)者,教師要想方設(shè)法讓學生思考故事“后面”的東西,讓故事中的情節(jié)與他們的生活體驗交融,或者讓他們由主人公的視角出發(fā),去建構(gòu)自己的故事,從而把那些優(yōu)秀品格的種子留在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