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川
(山西大同大學,山西 大同 037009)
國內的鋼琴教學工作更加注重個人能力的提高,忽視了與其他演奏者以及整個樂隊的配合。結果就是使鋼琴演奏者的專長只局限于鋼琴,而缺乏對于其他樂器的駕馭水平以及理 解能力。東西方截然不同的教育風格,產生了兩種不同的教學結果,西方的蕭邦、李斯特等人,不僅是卓越的鋼琴演奏家,更是有著非凡創(chuàng)作才能的作曲家。反觀國內,近年來在國際鋼琴演奏比賽中涌現(xiàn)大量新星,如朗郎、李云迪等,雖然有高超的鋼琴演奏技巧,但卻缺乏鋼琴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才能,歸根到底,這就是中西方鋼琴教學思想差異帶來的不同結果。
新媒體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學人員的計算機水平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受制于計算機動手能力的限制,部分教學人員的教學效果反而不如傳統(tǒng)的言傳聲教。除了多媒體課件的教學以外,更多的新媒體教學通過網絡進行傳播,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鋼琴教學過程當中,這些人之中有單純的教育工作者,也有只為追逐經濟利益投機主義者。由于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甄別,使得整個網絡上的新媒體鋼琴教學難以區(qū)分真假優(yōu)劣,不僅會浪費學員的時間以及金錢,也會將學員引入誤區(qū),不利于其水平的提高。
在新媒體的鋼琴教學過程中,可以與學員隨時進行學習目的以及教學思想上的交流互動,摒棄學員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思想,加強與樂隊成員的合作,在與樂隊成員不斷的交流與合作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音樂演奏水平。而作為教學工作者,除了依托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對學員進行指導外,還需要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教學的資源優(yōu)勢,結合時代發(fā)展以及民族特色,鼓勵學員在演奏過程中大膽融入新的時代元素,從而提高學員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其不再局限于單純的鋼琴演奏,實現(xiàn)從演奏家向音樂家之間的轉變。
國內目前主要借鑒西方先進的鋼琴教學方法,但是其缺點也是存在的,除了中西方教育存在的固有差異外,過多的條條框框也阻礙了國內鋼琴教學的理論研究以及本土元素的發(fā)掘。因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除了需要對原有的西方曲目進行分析和解讀外,還可以針對學員的具體情況,如學員的地理位置以及風土人情等情況隨時進行交流,更多的引入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鋼琴作品,依托新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實現(xiàn)中西方傳統(tǒng)文化精髓之間的交流,在提高學員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提升其藝術修養(yǎng)以及鑒賞能力。
新媒體模式教學下,教學人員可以突破教學時間以及地點上的限制,隨時對學員進行指導,有利于對學員的學習情況以及掌握程度進行實時的跟蹤,從而對原本的教學計劃進行適當?shù)恼{整,以更好的適應學員的實際情況,有效杜絕了學員中途流失現(xiàn)象的發(fā)生。為了加強學員的學習興趣,除了要向學員傳授必要的專業(yè)知識以外,還需要對其進行西方音樂歷史,以及鋼琴文化的宣傳教育,將鋼琴教學從學科領域上升到文化領域,樹立學員對于鋼琴文化的認同感以及歸屬感,將鋼琴教育不僅僅視作一種工具,更將其視為可終身為之奮斗的事業(yè),推動我國鋼琴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新媒體的教學模式依托現(xiàn)代化的科技手段,大大減輕了教學人員的工作強度,同時利用各種身臨其境般的多媒體課件,也有利于加深學員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與學員全程進行交流以及互動,是時針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保障學習效果,因此在國內鋼琴教學師資力量普遍不足,以及教學場所偏少的情況下,推廣鋼琴教學的新媒體化轉變,具有良好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