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學要
摘要:在我國現有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大量的青壯勞動力由農村進入珠三角、長三角等東部沿海發(fā)達城市,由此帶來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現象嚴重,留守兒童這一群體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對于一線老師來說,留守兒童即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問題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
關鍵詞:德育 思維 關愛 留守學生
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靈魂,培養(yǎng)一個團結向上、和諧奮進、充滿陽光溫情的班級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校是一個山區(qū)縣城小學,有不少學生家長為了謀生,長期離家在珠三角地區(qū)工作。作為一名低年級的班主任,我努力將我班建設成一個學習主動型、目標一致性、和諧溫情化的班級,在廣大家長的配合下,我的班級管理目標不斷實現,而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我根據實際情況充分關注留守學生的教育分不開?,F就我近年來在留守學生的教育過程中的一些心得與同行們作一分享。
近年來新聞媒體報道的不少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狀態(tài)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黨中央、國務院都為此作了工作部署,團中央啟動的“七彩假期”志愿者活動……極大地改善了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
如何教育好留守學生我一直在思考和實踐。為做好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我先進行了大量的家訪調查工作。根據我個人調查所知留守學生基本上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叔伯、姨舅等親屬代為監(jiān)護人。
缺乏父母的監(jiān)管,很多留守學生身上存在自閉、厭學、逃學、親情淡漠、欺負同學、喜歡泡網吧、甚至年紀大點的留守參與打架斗毆等不良社會現象。
為了讓留守學生在啟蒙階段遠離以上現象,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我從班級文化建設、情感轉化、家校結合、社會資源整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打造和諧的班級文化
企業(yè)界一直有“一流企業(yè)靠文化管人,二流企業(yè)靠制度管人,三流企業(yè)靠人管人”,由此可見文化的魅力與力量。在班級建設中注重文化建設將會讓我們的工作輕松高效。
1.成立興趣小組,讓每個孩子都能展現個人風采。我們成立了繪畫、講故事、舞蹈、寫字等興趣小組,由組織能力強或有特長的學生擔任組長,每周的興趣小組學習后,組與組之間、組員與組員之間進行展示競賽,及時小結表揚,極大的提升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情。
2.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節(jié)假日前,我會組織孩子們錄制小視頻,將他們想對父母說的一段話錄制好發(fā)在班級微信群里,讓父母與孩子更多交流的機會,將親情教育融入活動中;有針對性地組織主題班隊活動。這些活動,讓留守學生在各項活動中感受集體的溫暖。
3.成立學習小組,幫助學習有困難的留守學生。留守學生在家里的學習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幫助,容易成為學困生,為此學習小組不但在學?;ハ鄮椭?,通過我與家長們的溝通,因地制宜讓就近的幾個孩子結對幫助,在師生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的成績一直排在年級前列。
4.加強規(guī)則教育。學生在低年級,處于規(guī)則意識模糊時期,因此加強規(guī)則教育極其重要。在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滲透規(guī)則教育,讓學生理解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如在小組活動中必須個人服從集體、在男女生交往中必須建立性別意識等,校紀班規(guī)就從墻上走下來了,成了孩子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二、用愛心感化留守學生
高爾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一個老師只有懷著一顆愛孩子的心,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愛,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橋梁,是一條基本的教育原則。
留守學生最缺乏的就是父母的關愛,如果老師能在這時填補孩子缺位的父母的愛,將會讓孩子對老師充滿信任、尊敬,自然能夠做到對老師聽其言,信其道。小王的父母在外省做生意,他跟著外婆生活,外婆因年紀大了,只能照顧他的基本生活,對于孩子課余時間無法監(jiān)管,加之父母做生意經濟條件較好,養(yǎng)成了愛炫富并用錢收買同學為他做事的壞毛病,多次教育后收效甚微。有一次他外婆生病了,二人生活成問題,當我知道這種情況后及時家訪并將他帶家里照顧了二天。這一小小的舉動,讓小王深受感動,從此將我視為親人,對我言聽計從。
更多時候,我們需要用一顆愛心、以朋友的身份與留守學生談心,傾聽他們的心聲,讓孩子們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視,這樣才能將留守學生心中的堅冰融化,讓他們心中充滿陽光。
三、建立留守學生檔案
我做了大量的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將之形成檔案資料,有助于我更深入研究這一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及時矯正留守學生存在的問題。
當留守學生的家長來到學校時,我全面地、真實地向家長反映孩子各方面的情況,家長看到了我對他孩子的重視并充分理解學校和老師的工作。
四、加強學校、家庭、社會資源整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育必須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結合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留守學生因父母不在身邊,其家庭教育變得復雜。我利用上門家訪與其代理監(jiān)護人達成共識,同時利用班級微信群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方法,將家長的思想武裝起來。及時將班級學生動態(tài)在微信群里發(fā)布,遠在他鄉(xiāng)的家長,通過這一平臺及時了解班級狀況和自己孩子的狀態(tài),讓教育無縫對接。
為加強對孩子們的教育,不定期邀請優(yōu)秀家長或代理監(jiān)護人一起座談,請他們幫忙出謀劃策,同時利用他們的資源幫助開展孩子在校外的管教工作。
對留守學生家長我提出建議與要求,在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前配合我錄制小視頻發(fā)給我,將他們要對孩子的話說出來。我將這些資料整理后,與錄制的孩子的視頻,利用班隊活動課播放給全班學生。每一次都能讓孩子們感動得流下眼淚,教室里一片啜泣聲。真情的流露,意味著教育目標的達成。家長們都對我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
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必定是一個充滿激情與愛心的智者;一個成功的班主任,必定是一個在學生心中貼上“愛心、智慧、民主、好朋友”標簽的好老師,他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充滿智慧,尊重理解學生,善于引導學生共同形成班級的文化,實現讓每個班級成員在陽光下健康成長的目標。
我們每一位教師將對孩子的關愛,放在我們每天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可以預見一批批的棟梁之材在成長;我們每一位班主任,應該將教育的目光放到每一個孩子身上,尊重他們的個性、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我們每一位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特殊學生群體的狀況,給予更多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愛的溫暖,與班集體共同成長,一起編織屬于孩子們共同的夢想。
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開拓德育新思維,留守學生一定會在我們的期待中成長為祖國藍天下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