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扶有
案例
在孟茜眼里,媽媽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在家里說一不二,在外邊也吃得開。
在孟茜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爸爸非常難得地早早回到家,她高興地躺在爸爸懷里撒嬌,爸爸告訴她,作業(yè)寫完就帶她出去玩冰燈。豈料,父女倆出門時,媽媽把臉一沉說:“把作業(yè)拿過來讓我檢查。”這一查不要緊,媽媽很大聲地說她的字跡潦草,顯然是為了玩應付差事,要她重寫一遍。爸爸發(fā)話了:“你能不能對孩子溫柔一點啊,這么兇會嚇著孩子的?!泵宪缰缷寢屪鋈魏问露甲非笸昝?,她只能乖乖回去寫作業(yè)。
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孟茜帶發(fā)小左瑩到家來玩,媽媽滿臉不高興。等左瑩一走,媽媽不容置疑地說:“我不希望以后再看到你跟這個心眼多的女孩在一起玩?!泵宪绺嬖V媽媽,左瑩雖然心眼多,但她們兩個是發(fā)小,在一起玩得來,各方面可以互補。爸爸也說:“孩子有孩子的朋友圈子,你怎么能這樣武斷地限制孩子的交友自由呢?”媽媽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zhàn),與爸爸吵了起來。孟茜在一邊大氣不敢出,只得悄悄躲進自己的房間。
有了這次事件的教訓,孟茜在家里再也不敢隨便發(fā)表意見,做事小心謹慎,說話細聲細語。
更讓人吃驚的是,孟茜在同學們面前也像變了一個人,總怕自己的言行會對別人造成什么傷害。比如大家在一起聊天,如果別人面帶不悅,她就會十分憂慮和擔心,以為是自己說錯了什么話,或做錯了什么事情才使別人不高興的。有時,她告誡自己,不要太在意他人的情緒,可還是控制不了心頭的焦慮和緊張。有時越是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便越有可能使情境惡化,有時連說話的思路都亂了,甚至語氣都會顯得怯生生的。有時為了避免說“錯”話引起別人的不快,她就會盡量少到或不到人多的地方,若是迫不得已到了人多的地方,她也會盡量少說話或不說話。如此一來,孟茜痛苦極了:要么不說話壓抑自己的感情,要么忍受別人情緒不快帶給自己的精神折磨。因此,心理經常處于極端激烈的矛盾斗爭中,嚴重影響到了孟茜的健康成長。
強勢家長對孩子心理傷害大
如果幼年時的家庭氣氛過于嚴肅、專制,孩子就沒有或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或者表達總是被拒絕、被打擊或被忽視。如果經常得不到家長感情的溫暖和支持,孩子的性格就容易走向退縮和脆弱。這樣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會察言觀色,并善于掩飾自己真正的情感需求,而且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由于他們總是壓抑自己,順從他人,有時還會變得很虛偽。孟茜的心理困擾和糾結,正是來自于因不能接納自我而導致對他人能否接納自己的懷疑與擔心。
綜合來講,強勢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造成孩子懦弱的性格 強勢的家長,對孩子要求過于苛刻,希望孩子什么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沒主見。
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強勢的家長,總是將自己的焦慮傳達給孩子,通過自己的一系列行為,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導致孩子自信心的缺失 自信的來源在于不斷地鼓勵和肯定,家長過于強勢,孩子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變得敏感而自卑。如果媽媽的性格過于強勢,總是喜歡訓斥孩子,很少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無論做對了還是做錯了,都難以從媽媽身上得到支持和包容,這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失去自信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喪失孩子自身的個性 家長過于強勢,孩子會忽略和壓抑內心的合理要求,迎合和討好家長,從而喪失自身的個性。
孩子日后缺乏自尊心 有些媽媽太強勢,會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經常批評指責孩子,甚至是在公共場所或者外人面前對孩子進行訓斥,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難免會造成傷害,使孩子缺乏自尊心。
強勢家長如何調整自己
當強勢的家長們意識到自己的強勢給孩子帶來傷害后,務必要迅速從以下幾個方面改變自己,與孩子重新建立和諧的家教氛圍。
改變強勢的性格 家長尤其是媽媽應該改變一下強勢的性格,凡事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媽媽強勢的性格和粗暴的教育會對孩子的天性造成壓抑,從而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發(fā)展。事事要孩子聽家長的,不懂得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和讓孩子自由地選擇學習的方向,不但摧殘親子關系,而且也破壞了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因此,強勢的家長必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是否造成了傷害?
給孩子自由獨立的空間 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獨立而自由的空間,不要時時管制、監(jiān)控孩子。比如讓孩子有屬于自己的房間,他可以在里面自主布置,可以放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家長不要隨意進去打擾孩子,要讓孩子一個人獨處。孩子要重新布置自己的房間,家長也只可以做孩子的助手,讓孩子自己決定。這樣,孩子就能形成屬于自己空間的概念,擁有一定的自由,會在精神上比較放松。而放松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孩子排除焦慮、恐懼,克服膽怯,從而形成一定的自由精神。
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家長要注意家里不要變成“一言堂”,要讓孩子在其中體會到民主的氛圍,尊重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選擇,鼓勵孩子參與家庭大事的決策。平時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平等地聆聽孩子的意見,不要把孩子當成私有財產,而是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凡事和孩子商量,讓孩子自己做主。家長只給一定的指導,在這種氛圍中成長的孩子會自尊、自重、自信、自強。反之,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壓抑的家庭中,就會畏畏縮縮,不敢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更不敢堅持自己的決定,這樣,孩子慢慢地會變得不敢負責,也不善于為自己負責。
對孩子不要過高期望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越高,往往失望越大。孩子也會因為不堪重負而表現得越來越差。比如孩子剛開始學彈琴,媽媽就開始指責孩子彈得不好,過度的要求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有挫敗感,從而喪失學習的熱情。還有,孩子一旦做錯了什么事,家長就埋怨孩子笨、沒出息等,這樣會讓孩子感到惶恐。動輒指責批評也會讓孩子形成懦弱膽小的性格。
學會寬容和理解 家長不應太過完美主義,要允許孩子犯錯誤,不應動輒訓斥孩子,這會導致孩子在生活中放不開手腳,更不敢主動探索,時間一長,孩子的好奇心就被壓抑了,也失去了想象力,變成一個木訥、消極、枯燥的人。因此,強勢家長要收斂自己的控制欲,盡量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不但可以省很多心力,還有助于孩子的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