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波 宋婉琴
《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边@是蒯通游說韓信時所用的譬喻,譬喻是縱橫家語言的顯著特征。裴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p>
帝位的重要標(biāo)志是玉璽。據(jù)史料記載,秦始皇的玉璽“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東晉時,冉閔大將蔣所獲的傳國璽“昊天之命,皇帝壽昌”。徐廣認(rèn)為秦朝舊璽是“受天之命,后帝壽昌”?!端鍟ざY儀志》記載的玉璽為“受天之命,皇帝壽昌”。雖然四種玉璽的內(nèi)容不盡相同,共同之處是昭示“天命”。
《說文解字》:“祿,福也。”帝位是天命眷顧、上天福佑的結(jié)果?!疤烀保褪翘熘?、天之福;歷史上皇帝的詔書,都要宣示“奉天承運(yùn)”。楊樹達(dá)《漢書窺管》、黃現(xiàn)《古書解讀初探——黃現(xiàn)學(xué)術(shù)論文選》認(rèn)為,“鹿”“祿”同音,以“鹿”雙關(guān)為“祿”,“鹿”作“祿”解。
《晉書·段灼傳》:“秦失其鹿,豪杰競逐,項(xiàng)羽既得而失之。”司馬貞《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索隱述贊》:“亡秦鹿走,偽楚狐鳴?!薄妒酚洝で爻H月表·索隱述贊》:“秦失其鹿,群雄競逐。……真人霸上,卒享天祿?!边@些文字表明,秦所走失的“鹿”,就是“天祿”,即帝位、權(quán)力和天下,先為項(xiàng)羽所獲,最終為劉邦所享。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衣服旄旌節(jié)旗皆上黑。數(shù)以六為紀(jì),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鼻厥蓟矢鶕?jù)五德終始理論,順應(yīng)天命規(guī)律,以六為紀(jì),崇尚水德。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六, 象兩壁架有一極兩宇之棚舍正視形,此為田野中臨時寄居之處,其結(jié)構(gòu)簡易,暴露于野,即古之所謂廬?!瓘]、六古音近,故 得借為數(shù)詞六?!薄傲弊x音為廬、陸。
“六”與“祿”“鹿”同音。“秦失其鹿”,是以“鹿”喻“六”,以“鹿”喻“祿”。從天命分析,是“失六”“失祿”“失天命”;從人事分析,是“失賞罰”“失政教”“失帝位”。
作為縱橫家的蒯通非常善于運(yùn)用譬喻:“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不可言。”秦漢時期,“離合背向”“背公向私”“背向”都是常見的詞語。蒯通用“相君之面”,譬喻韓信朝向、忠誠劉邦的結(jié)果?!稘h書·五行志》:“內(nèi)臣外鄉(xiāng)茲謂背……諸侯更制茲謂叛?!庇谩跋嗑场?,譬喻韓信背叛劉邦,與劉邦、項(xiàng)羽鼎足為三,就有機(jī)會追逐貴不可言的皇帝之位?!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绊n信猶豫不忍背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
南朝陳國的陳寶應(yīng),蓄意起兵造反?!蛾悤び堇髠鳌酚涊d,陳寶應(yīng)“嘗令左右誦《漢書》,臥而聽之,至蒯通說韓信曰‘相君之背,貴不可言’,寶應(yīng)蹶然起曰‘可謂智士’”。陳寶應(yīng)清楚地知道,蒯通的譬喻是要引誘韓信背叛劉邦自立。
蒯通所說“秦失其鹿”的譬喻,被后世廣泛借用、引用。范曄《后漢書·杜欒劉李劉謝傳》:“高祖之起,始自布衣,拾暴秦之敝,追亡周之鹿,合散扶傷,克成帝業(yè)?!蔽菏铡段簳分尽罚骸安苁渎梗湮绯藭r,晉氏之樂更名正德?!标悏邸度龂尽菚づ岁憚P傳》:“曹失綱紀(jì),晉有其政?!彼抉R光《資治通鑒·唐紀(jì)》(蕭)銑曰:“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眲⒒度瘥滍灐罚骸霸渎?,天下共逐?!?/p>
“追亡周之鹿”“曹失其鹿”“隋失其鹿”“元失其鹿”,都是以鹿喻祿,指失去了天祿、天命、帝位;其中已沒有了秦王朝由“失六”而“失祿”的內(nèi)涵。
漢初,以“天鹿”喻“天祿”。陳直先生在《漢書新證》中指出,“天祿閣遺址曾出土‘天祿閣’文字瓦當(dāng)(懷寧柯氏所藏拓本),又出天鹿畫瓦,知‘天祿’即‘天鹿’之假借”。
北魏《張黑女墓志》把鉅鹿太守寫作“巨祿太守”。
唐代以“鹿”喻安祿山之“祿”。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改河北地名為“束鹿”“獲鹿”“平山”,寓意束縛、平定、斬獲安祿山。姚汝能《安祿山事跡》:“至鉅鹿郡,欲宿,祿山忽驚曰:‘我名祿,非所宜宿也?!茽I至沙河縣?!卑驳撋桨砚犅估斫鉃椤熬艿摗薄?/p>
《說文解字》:“祿,福也。”人們?nèi)∶麨榈?,反映了對福祿的希求。商紂王之子,武庚祿父。《元和姓纂》卷十:祿氏,“殷紂子武庚祿父后,以王父字為氏”?!妒酚洝R太公世家》載齊莊公“六十四年,莊公卒,子公祿甫立”。范雎從魏國逃到秦國,自稱“張祿”。為秦始皇修造靈渠的人習(xí)慣上被稱為“史祿”。
秦始皇陵出土有“榮祿”印章。周曉陸、路東之的《秦封泥集》收錄有“宋祿”“祿”。王輝的《秦文字編》還收錄有:任祿、杜祿、楊祿、安邑祿、趙祿、賈祿、駱祿、王祿、橋祿、公祿。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蕭何,蕭祿“孝惠三年,哀侯祿嗣,六年薨,亡后”。陳嬰,陳祿“高后五年,共侯祿嗣,十八年薨”。許盎,許祿“孝文元年,簡侯祿嗣,十四年薨”。華毋害,華祿“后四年,侯祿嗣,七年,孝景四年,坐出界,耐為司寇”。呂后的侄子呂祿,封為趙王。田祿伯,西漢景帝時人,事吳王劉濞。公孫祿,西漢末新莽時人。
比如,《論語·顏淵》:“政者,正也?!薄墩撜Z·八佾》:“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薄抖Y記·中庸》:“義者,宜也。”《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也;王者,天下之所往也?!薄对娊?jīng)·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演變?yōu)榻裉斓某烧Z“逃之夭夭”?!盾髯印ご舐浴罚骸捌溉艘裕瑔柺恳澡?,召人以瑗,絕人以,反絕以環(huán)?!薄敖^人以,反絕以環(huán)”,楊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huán)則還,與之則決,皆所以見意也?!薄捌溉艘浴?,寓意為“歸”,回家;“問士以璧”,寓意為“辟”,征辟;“召人以瑗”,寓意“援”,援助?!盾髯印べx篇》:蠶“名號不美,與暴為鄰”。陳直《讀子日札》指出:“蠶與殘同音,殘暴二字連文,故曰與暴為鄰?!?/p>
呂亞虎在《秦簡中的夢幻占禳信仰初探》一文中指出:“這類占夢法,秦簡《占夢書》中也有反映。如簡文云:‘夢見桃,為有苛憂?!↗53正)‘夢見李,為復(fù)故吏?!?508正)‘夢乘周(舟),為遠(yuǎn)行?!?591正)……按,‘桃’與‘逃’通假,……這與‘有苛憂’之文類似。而‘李’與‘吏’音同?!畯?fù)故吏’,即恢復(fù)原來的吏職,此乃吉夢之兆……劉文英注意到先秦時期已運(yùn)用諧音法來占夢的現(xiàn)象?!薄啊墩級魰匪f的‘夢見桃,為有苛憂’‘夢見李,為復(fù)故吏’,或者即是對此類諧音占夢法的反映。而‘舟’為古代交通出行工具,自然與行有關(guān)。基此聯(lián)系,‘夢乘周(舟)’,則將有遠(yuǎn)行之事?!边@從一個方面佐證同聲相應(yīng)是古代的一種思維方式。
班彪《王命論》:“游說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薄熬嘀鹇怪f,審神器之有授。”沈約《宋書·律歷志·序》:“欲使逐鹿弭謀,窺覦不作?!薄蛾悤な雷婕o(jì)》:“是以逐鹿貽譏,斷蛇定業(yè),亂臣賊子,異世同尤?!崩畹铝帧短烀摗罚骸安蛔R天道,不悟人謀,牽逐鹿之邪說,謂飛鳧而為鼎。”
從“逐鹿之瞽說”“逐鹿弭謀”“逐鹿貽譏”“逐鹿之邪說”,可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是蒯通的游說言辭、離間計(jì)謀,希望挑起韓信的“逐鹿”之心,使其背叛劉邦,與劉邦、項(xiàng)羽鼎足而三。
有專家、學(xué)者曾引用“秦失其鹿”,佐證歷史上的鹿崇拜和“秦人為鹿”,應(yīng)是對《史記》文本的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