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英
摘 要?針對語文教學內容多、自學課程少的特點,根據(jù)“以生為本”的課堂教育教學活動模式,研究在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效率,以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和動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4-0100-01
一、尊重學生,著力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為什么要尊重學生呢?我認為學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學生不僅是以規(guī)范化學習為主要任務的教育對象,同時又是有思想感情的人。當學生的思想情感得不到教師的尊重時,他在內心深處就會對學習乃至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實踐證明,同一個學生在較多壓制、懲罰他的教師的課堂上,就會表現(xiàn)出思維遲鈍、舉止畏縮、發(fā)言稀少、做作業(yè)提不起興趣,整個學習缺乏積極性;而在關愛、鼓勵他的教師的課堂上,則會表現(xiàn)出思維活躍,反應敏捷,作業(yè)認真,對這門學科的學習有濃厚的興趣,且學習的自覺性強。即使是平時學習較差的學生,也會因某種機會而得到了教師的注意、關愛和鼓勵,從而在此后的學習中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我在上課前后,經(jīng)常與學生特別是個性較強的學生交流談心,摸清他們的思想狀況,盡自己的能力主動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思想上出現(xiàn)的問題。班里有一位理科好、語文差的男生,寫作文從未超過五百字。我利用班會課相互交流的機會,事先通知他做好準備,有意識地讓他上臺發(fā)言。輪到他發(fā)言時,標準的語音、得體的語言、簡明的話語令人刮目相看。原來這位學生的口才很好,于是,我及時肯定,并大加贊賞。沒想到在第二天交上來的作文本上,他的作文字數(shù)達到了八百字,而且字跡工整、語句通順,寫出了他本身的內心想法?!八街梢怨ビ??!币黄N近學生生活的優(yōu)秀范文往往是可以喚醒學生的“睡著的情緒”。
在這次的作文教學訓練中,這位男生寫的這篇十分貼近學生生活的文章,在課堂上由我用抑揚頓挫的聲音來范讀,學生的寫作情緒高漲,作文的欲望被激發(fā)出來,躍躍欲試,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時隔不久,學校舉行征文活動,以前連規(guī)定的作文都不能寫好的他,不僅積極參加了該項活動,還獲得了征文二等獎。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還有幾個不怎么愛學語文的同學悄悄地自主學習起語文來了。我還利用思想教育公開課,在思想上幫他們樹立信心,適時地給他們加油打氣,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給他們講述成功人士通過活學語文知識成為一代名師的例子,鼓勵他們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他們對學習有了更大的興趣,動力十足。
二、設法培養(yǎng)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主學習的角色轉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重在與文本對話,注重文字理解,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品味、感悟,形成獨特的體驗。而每位學生的生活體驗、情感經(jīng)歷、文化積淀都是不一樣的,感悟文本后在他們頭腦中留下的形象、意境也會不同。學生有了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才會有更多的感受,與作者產生共鳴。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中還要給學生讀書的權力,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這樣課堂教學的重點就從教轉為學,教師和學生都要進行角色轉換,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自學為主,點撥為輔的教學模式,由學生梳理已學過的知識,練習一些有針對性的習題由學生來完成語文學習工作。
(二)體驗樂趣,培養(yǎng)能力。分數(shù)是應試教育的直接表現(xiàn),體現(xiàn)在差一分入圍便需要付出高昂學費的代價,目前的教學活動基本上是圍繞著分數(shù)而開展。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可能會感覺到枯燥乏味,甚至困難重重,這時就要為他們的學習過程添色加彩。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成功體驗來源于內在和外在兩個因素:一是自己獲得知識、技能的價值感的滿足;二是別人的表揚、獎勵所帶來的榮譽感的滿足。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給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表揚的話,一個大拇指的贊,都會無形中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吶喊助威,體驗到自主探究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三、創(chuàng)設提高自主探究學習效率的情境
(一)布置課前預習。提高自主學習效率首先是要善于利用時間,在學習中,不僅要懂得珍惜時間,更要學會運用時間,使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教學設計中,我預設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來閱讀書本知識,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閱讀和思考中,加深理解和掌握。學生通過再次閱讀和思考,可以加深教材知識的理解,廓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握知識的前后邏輯關系,對知識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二)檢查預習的效果。課內討論、交流和展示是自主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當前普遍認可的教學措施。它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路,加強同學之間的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提升學生的自信,提高表達能力。我會根據(jù)本節(jié)學習的內容,創(chuàng)設好學習的情境。比如學習《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時,針對書本中的知識點設計出問題(能反映本課的教學目標、知識重點、難點等):①贊嘆紅花的鮮艷美麗,提出“花兒為什么這樣紅”;②哪六個角度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內在和外在原因;③概括總結花紅的原因;④寫觀察日記。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學,對著問題動,放手讓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使學生清晰地知道這節(jié)課學什么,怎么學,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分析花紅的原因,而且還有親身實踐的過程,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在自己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語文課的教學上升到了新的臺階,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質量更好,學習積極性高漲,自主探究學習效率有了顯著提高,學習成績更上了一層樓。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才能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他們熱愛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自主探究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就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鄭金洲.《自主學習》[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