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兆乾
摘 要?“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海量的閱讀攝入,才能有生花的文筆傾吐。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币虼嗽谛W語文的教學中,寫作和閱讀是其兩個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讀寫結合在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和原則,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積累素材和知識,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以逐步提升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我想從以下幾點闡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4-0099-01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
(一)我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深深影響著我國教育水平,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課本的學習往往是采用老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教學模式,在整個課堂的語文閱讀學習中,雖然整體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狀況比較和諧、積極,但是整個領讀過程中,學生沒有得到有效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只是盲目跟隨老師的步伐學習課本內容;在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自主把握整體課本內容和內在思想,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學生會形成無法獨立閱讀的依賴性格,這些缺點會對整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很大的阻礙作用。
(二)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和習作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且二者之間存在極其重要的聯(lián)系,閱讀是寫作的重要基礎,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積累大量知識底蘊;寫作過程恰好是將自己閱讀中所積累的文字和底蘊加以分析和組合,從而結合自己的真實情感,融會貫通。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很多學校的語文教學都沒有注意到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方法,從而將閱讀和寫作分割開來進行教學,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甚至忽略語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從而導致學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基礎,也使作文的語言文字缺乏藝術感。
二、措施和方法
(一)根據(jù)教材,以讀帶寫?!坝媒滩慕獭弊鳛樾抡n標改革的亮點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根據(jù)教材教學的質量,讓教師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充分發(fā)揮了教材編寫的本意。
因此,教師可以對小學語文的教材進行深挖,使其教學功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具體來說,首先,教師要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認真研讀并深刻理解教材的內容,在掌握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和交流。而且還要在日常的讀寫訓練中,在重視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經(jīng)典文章的誦讀,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以提升其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在學習課文《桂林山水》時,作者并非是直接對桂林山水的秀美進行描述,而是從西湖和大海的對比之下把漓江之水的美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然后將“靜、清、綠”的特點運用排比句式生動地展示在讀者面前。而教師要做的,不僅要帶領學生領域桂林山水之美,還要帶領他們通過對教材的仔細“挖掘”,從而在寫作過程中加以靈活運用。
(二)拓展閱讀,打好基礎。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二個要求,教師應當及時擴展學生的學習領域,讓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閱讀材料,從而在閱讀與寫作中逐漸提升自己的讀寫能力。教師在拓展課外閱讀時,要及時指導學生,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同時教師需要在課堂閱讀的基礎上增加課外閱讀,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課外閱讀的內容,將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結合起來運用在寫作中。另外,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書籍內的名人名言、優(yōu)美詞句或是好的段落等摘錄下來,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例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周末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在看完一本課外書籍后,摘錄200字的優(yōu)美詞句,再寫200字的心得體會,在周一語文課堂時抽取幾名學生誦讀自己摘錄的優(yōu)美詞句和心得體會,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也能在拓展學生學習領域的同時,逐漸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三)強化寫作,以寫促讀。由于學生的資質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某些學生閱讀能力較強,但寫作水平一般,其原因是因為這一部分學生的閱讀知識沒有得到鞏固,在讀寫分離之后,沒有及時將自己的閱讀知識運用在寫作當中,才造成寫作水平不高的現(xiàn)象。讀與寫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要想同時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在閱讀后,要及時進行寫作練習,在寫作中運用和鞏固自己的閱讀知識。要想使小學生完成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就需要讓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逐漸由具體思維轉換成抽象邏輯思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仿句練習,如給學生一個句式,讓學生運用自己的閱讀知識,重新寫出一個屬于自己的句式,或者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考優(yōu)秀的作文來寫,讓學生在這些優(yōu)秀的文章中,逐漸找到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結論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老師應從自身出發(fā),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能力和素養(yǎng),有效地展開小學教育工作。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深化語文教學的改革,進一步轉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理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意志,達到教學的目,真正地為小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李顯順.淺談語文課堂教學[J].文學教育,2010(2):122.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薛曉倩.教師如何教語文[J].當代教育科學,201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