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媛媛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對肢體語言的運用是聲樂舞臺表演的一個顯著特征,同時也是聲樂舞臺表演過程中大家常可見到的一種表演手段。在一場聲樂舞臺表演里,表演者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來演繹作品中所創(chuàng)造的各種各樣的人物角色,展現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感情。這些表現形式里,除了對燈光、聲樂的協調配備,對肢體語言的有效運用,可以更好的傳達作品感情,使觀眾融入聲樂舞臺表演中去,引起觀眾的共鳴。
肢體語言,也可以稱身體語言,指通過身體各種部位的各種動作,如頭、眼、手、肘、臂等,協調統(tǒng)一起來從而形象的傳達人物的想法、思想活動,以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例如鼓掌可以表示高興的情緒,頓足表示生氣、郁悶的情緒,搓手表示焦慮的心情等[1]。聲樂舞臺表演上的肢體語言是表演中常可見到的一種表現形式,它通過對身體各部位的運用,來表達傳遞出一些特定的思想感情,使自身能夠更好的融入舞臺,從而更好的表現角色特色,豐富舞臺魅力。
第一個特點,表達具有直觀性。肢體語言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它可運用臉部的神情、身體上的動作形成一個協調統(tǒng)一的整體圖像,來向觀眾展現一定的舞臺,表達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具有視覺的形象可感性。
第二個特點,依賴以有聲語言為主的載體。在聲樂舞臺的表演中,肢體語言形式的表演只是起畫龍點睛的輔助作用。離開了聲樂舞臺表演的其他表現形式,肢體語言的表演就會顯得單調無力,無法引起觀眾共鳴,舞臺的豐富表現力就無法真正展現出來。
衡量一場聲樂舞臺表演的演出是否成功,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分析。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除了對燈光、歌聲、背景音樂的整體把控,還需要注意肢體語言的運用是否恰當、到位,是否能與歌聲、燈光相容,增加作品的藝術效果。在聲樂表演的舞臺上,表演者可以預先對作品進行剖析,分析作品中的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作品所描述的時代背景,以及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通過對作品的剖析,進而設計出更符合人物角色、作品背景的藝術表現形式。肢體語言表現形式是眾多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它具有直觀的感染力,更細致,更隱晦。往往通過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細微的小動作、小手勢,展現出人物角色的特點、彼時的心理活動軌跡,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使觀眾對作品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引起與觀眾的共鳴。
在聲樂舞臺表演的藝術表演形式里,除了聲樂、燈光的藝術烘托形式,有效的肢體語言運用,可以將表演者自身與聲樂之間切合的聯系在一起,對于聲樂藝術的表演起著畫龍點睛的輔助作用。因此,當一個聲樂作品展現在觀眾面前時,觀眾所注意到的信息,除了舞臺的情節(jié)發(fā)展需要、曲調在歌曲中的轉換外,還有表演者通過各種各樣的肢體動作、神情姿態(tài)所展現出來的人物情感信息。因此,切合作品的肢體動作不僅能夠將作品的中心思想充分的表達出來,還[2]能將表演者的心理活動軌跡細微的表現出來,將觀眾帶領到歌曲所創(chuàng)設出的情景中,再配合眼神的轉換,讓觀眾領悟出歌曲的主題,并隨著表演內容、肢體語言的變化產生對于作品不同的領悟。進而使得觀眾能夠真正融入到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情感。
面部表情的運用是聲樂表演者在聲樂表演舞臺中最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比起其他的肢體語言表現形式,這種面部表情的聲樂藝術表演形式所展現的方面更細致更微小,更不容易控制。一個優(yōu)秀的聲樂表演者,往往可以通過一個細微的面部表情來調節(jié)舞臺的表演氛圍,影響觀眾的情緒,使觀眾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內涵。
眼神的拿捏和面部表情的控制是肢體語言表現形式的兩大亮點,同時也是考察一個聲樂表演者表現力的重要標準。在一場聲樂舞臺的表演中,除了肢體上的動作表現形式,觀眾一般還會從表演者的面部姿態(tài)、眼神中看出演唱者的情感。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的合理控制能夠提高聲樂表演的感染力與影響力,能夠引導觀眾的情感變化,通過眼神的喜怒哀樂,與歌詞、歌曲節(jié)奏等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進而呈現出更為優(yōu)質的聲樂表演[3]。
除了對眼神的拿捏和對面部表情的把控的肢體表現形式外,恰當的手勢動作的表現也可以將聲樂表演更好的展現出來。聲樂表演中常需要加入手勢動作,這是因為手勢是根據表演作品的內容與情感,而設計的具有表達意義的動作。有些聲樂表演若不加入手勢動作,則會給觀眾以扭捏的感覺,使得表演的形式過于單調,而肢體語言所發(fā)揮的作用就是豐富作品,為作品填充更多的意義。
聲樂舞臺表演上的肢體語言是表演中??梢姷降囊环N表現形式,它通過對身體各部位的運用,來表達傳遞出一些特定的思想感情,使自身能夠更好的融入舞臺,從而更好的表現角色特色,豐富舞臺魅力。衡量一場聲樂舞臺表演的演出是否成功,除了對燈光、歌聲、背景音樂的整體把控,還需要注意肢體語言的運用是否恰當、到位,是否能與歌聲、燈光相容,從而增加作品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