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勇
(四川省三臺縣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四川 三臺 621100)
藥物治療對保障人類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老年人身體恢復的主要護理方式之一。但對老年人群采取藥物治療存在一定不合理現(xiàn)象。Lau等對阿爾茨海默氏癥協(xié)調(diào)中心的老年患者進行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約20%老年受試者未患有老年癡呆癥,且在實施藥物治療的過程中,開藥處方不合理現(xiàn)象較普遍。馬燕琳等研究顯示,包括抗膽堿能藥物在內(nèi)的5種消化系統(tǒng)藥物存在普遍的不合理使用現(xiàn)象。
Gu等研究顯示,在中國地區(qū),約36%的60歲以上的成年人在過去的1個月中使用超過5種以上的藥物或聯(lián)合用藥等研究證實,不合理的藥物聯(lián)合應用不僅影響臨床治療效果,且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鼓憠A性能藥物與人類認知功能密切相關,其不合理使用可對人類認知功能產(chǎn)生永久性傷害,甚至引起患者情緒焦躁、不安定、記憶障礙、譫妄等相關精神病癥狀。
1.1 研究設計:本研究采用為期8周的平行隨機試驗,以評價MTM干預在減少老年人不合理使用抗膽堿能藥物的效果??鼓憠A能藥物不合理使用定義為:所有服用抗膽堿能藥物的老年人都被標記為“潛在不合理使用”,并由本研究組進行審查;在MTM干預期間進行,使用風險-收益方法對先前標記的藥物“潛在不合理使用”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存在不合理使用。
1.2 研究對象: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膽堿能藥物老年人50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5歲;②存在每年至少服用過1種具有抗膽堿能的藥物史;③愿意配合該研究者。排除標準:臨床癡呆評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測試結(jié)果顯示有中度或重度癡呆,全面衰退量表(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GDS)評分≥2。本研究經(jīng)本單位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及分組:50例老年患者隨機為MTM組和對照組各25例,MTM組和對照組均有2次調(diào)查隨訪。在第1次隨訪中,通過訪談獲取2組抗膽堿能藥物藥物服用情況,同時MTM組患者與MTM干預的藥劑師-臨床醫(yī)師團隊會面。第2次隨訪在研究開始8周后,了解2組抗膽堿能藥物使用的最新信息。
1.4 實驗干預:MTM干預計劃是基于藥劑師-臨床醫(yī)師團隊對藥物的審查結(jié)果(第1次調(diào)查訪問記錄)。MTM干預會評估患者使用的所有藥物,并確定治療的必要性及可能發(fā)生的變化,而只針對已知具有抗膽堿性能的藥物進行干預。研究藥劑師根據(jù)藥物審查的結(jié)果提供修訂后的藥物治療計劃,建議停用或替換所有可能引起潛在合理用藥不良影響的藥物,使用更為安全的藥物替代品。當無替代藥物時,研究組也會建議減少藥物服用劑量,以盡可能減少抗膽堿能負擔。
1.5 研究終點:研究的主要終點是通過評估從基線開始到研究結(jié)束的變化情況,來測定MTM干預對潛在不合理的抗膽堿能藥物使用的影響:根據(jù)藥物適應性指數(shù)(medication appropriateness index,MAI)來評估抗膽堿能藥物處方的是否合理;根據(jù)抗膽堿能藥物的用量和抗膽堿能藥物量表(anticholinergic drug scale,ADS)來測定抗膽堿能藥物負擔。
1.6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和Fisher確切概率法;使用泊松回歸和Logistic回歸評估MTM干預對降低抗膽堿能藥物的影響,檢驗水準α=0.05。
2.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27種不同的抗膽堿藥物中,最常使用的是三氨喋呤[ADS=2,N=9(11.25%)],托特羅定[ADS=3,N=6(10.00%)],雷尼替丁[ADS=1,N=8(10.00%)]和氟西汀[ADS=1,N=8(10.00%)]停藥的8種藥物為1例ADS分=3,3例ADS分=2,4例ADS分=1,停藥的特異性藥物包括托特羅定(N=3,ADS=4),苯海拉明(N=3,ADS=4),氟西?。∟=2,ADS=2)和氯雷他定(N=1,ADS=2)。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MTM干預前后抗膽堿能藥物使用量變化:由于2組包括CDR在內(nèi)的基線資料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無需對基礎數(shù)據(jù)進行校正。MTM干預8周后,MTM組有48%(n=12)患者停止服用至少1種抗膽堿能藥物,而對照組僅為12%(n=3)。由表2可知,干預后MTM組MAI、ADS評分、抗膽堿能藥物數(shù)量變化均大于對照組,說明MTM干預可減少抗膽堿能藥物使用。泊松回歸模型顯示,MTM組停止使用不合理抗膽堿能藥物的RR值為5.3(95%CI:2.1~18.5,P<0.05),說明MTM組停止使用不合理的抗膽堿能藥物的可能性是對照組的5.3倍。Logistic回歸模型表明,與對照組相比,MTM組降低抗膽堿能負擔的概率更高(OR=10.8,95%CI:3.2~56.8,P<0.05)。
2.3 2組SF-36指標變化:由表3可知,MTM干預前后2組心理健康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余指標變化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藥物不合理使用現(xiàn)象的增加,其帶來的不良反應逐漸受到關注,同時MTM干預也越來越受到重視。2003年醫(yī)療保險現(xiàn)代化法正式認可MTM干預在減少藥物不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同時也認可了MTM在減少藥物不良反應中的作用。為了評估MTM干預在減少抗膽堿能藥物不合適使用中的效果,本研究進行了一項為期8周的隨機對照研究,通過測量MAI指數(shù)來反映抗膽堿能藥物使用的合理性,通過使用的抗膽堿能藥物數(shù)量及ADS來反映抗膽堿能藥物負擔,結(jié)果顯示,MTM組MAI、ADS和抗膽堿能藥物數(shù)量變化均大于對照組,說明MTM干預可減少抗膽堿能藥物不合理使用和抗膽堿能藥物負擔。
MTM干預可降低老年患者使用抗膽堿能藥物的頻率,抗膽堿能藥物使用有所改善,可減少抗膽堿能藥物的不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