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8日上午,第八屆“東亞考古學會”國際學術會議(The Eighth Worldwide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rchaeology)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開幕,此次會議由南京大學和東亞考古學會(SEAA)主辦,來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考古學者與學生出席大會,共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討東亞地區(qū)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東亞考古學會大會是東亞考古學會定期組織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該學會成立于1996年,首屆東亞考古學大會于1996年在美國夏威夷召開,此后每4年一屆,至2012年于日本福岡舉辦第五屆學術會議后,改為每兩年一屆,至今已舉辦8屆。東亞考古學研究發(fā)展迅速并獲得矚目成果,東亞考古學會從最初的十幾名會員到如今擁有全球百余名正式會員,隨著來自中國、日本、韓國、蒙古等國家的年輕學者不斷涌入,東亞考古研究的隊伍逐步壯大,希望借助東亞考古學大會的平臺,加強不同地區(qū)間學者交流與切磋,促進東亞考古學繁榮發(fā)展。
改革開放給中國考古帶來了巨大的生機與活力。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中國考古學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等多種方式,對國際考古學界的了解與日俱增。隨著理論水平的提升和研究視野的拓寬,中外合作調查和發(fā)掘項目達80項之多,中國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也逐漸被國際學術界了解,其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希望通過東亞考古學大會這一交流平臺,中國考古學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外的理論和方法,促進自身發(fā)展,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中國考古人的風采。
英國著名考古學家、牛津大學Jessica Rawson教授、日本九州大學宮本一夫教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研究員、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斌研究員進行了主題演講。大會還設置了專題討論環(huán)節(jié),聚焦農業(yè)起源、奢侈品生產、游牧民族遷徙與融合、絲綢之路交流等地區(qū)熱點問題共設置36個討論專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會議還特別邀請了國際和國內一流的考古期刊主編以圓桌會議的形式與考古學者交流經驗,幫助青年學者成長。
“東亞考古學會”為非政府性機構,其宗旨是加強世界范圍內研究東亞地區(qū)考古學學者間的學術交流,分享考古發(fā)現和研究成果,促進東亞地區(qū)考古學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的發(fā)展。
(來源:中國考古網 http://www.kaogu.cn下載日期: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