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蒙蒙
明代宮廷演劇是戲劇史上重要而又長期缺乏深入了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二十世紀重現(xiàn)世間的《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為人們研究明代宮廷演劇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睹}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是明代趙琦美鈔校、收藏的元明雜劇集,在清代曾歸錢曾所有,錢曾所編《也是園藏書目》和《述古堂書目》均載列這批雜劇,其中《述古堂書目》還在內(nèi)府演劇本名下注明“內(nèi)府穿關本”。對《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的研究以孫楷第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其《也是園古今雜劇考》對脈望館鈔校本中的內(nèi)府演劇本進行了勾勒梳理,孫楷第既指出了其中直接錄自內(nèi)府本的95種附穿關的內(nèi)府抄本,對其他的內(nèi)府本如教坊編演本、附穿關的刻本也有所推斷。遺憾的是,現(xiàn)在許多人在論及《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時,只將內(nèi)府本歸為95種。筆者以為,孫楷第先生的推斷也有遺漏,其他人的歸結就更為保守,《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的內(nèi)府本斷然不只95種,而應有130多種,本文即對此進行論列。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明確可知依據(jù)內(nèi)府本錄校、校過者為102種,這些劇本的標志是劇本末有穿關。根據(jù)劇本末是否有趙琦美校語、劇本是鈔校還是據(jù)刻本校過,它們又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劇本末有穿關、趙琦美校語明確說明據(jù)內(nèi)府本錄校的鈔本,計73種:
2*所標序號依《古本戲曲叢刊》四集影印《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目錄順序,下同。元馬致遠*作者署名依據(jù)《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未署名的為無名氏劇作?!恶R丹陽三度任風子》;11元王實甫《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元關漢卿:14《劉夫人慶賞五侯宴》、20《鄧夫人苦痛哭存孝》、24《山神廟裴度還帶》;元高文秀:30《保成公徑赴澠池會》、32《劉玄德獨赴襄陽會》;33元鄭光祖《立成湯伊尹耕莘》;元李文蔚:39《張子房圯橋進履》、41《破苻堅蔣神靈應》;50元鄭廷玉《楚昭公疏者下船》;55《諸葛亮博望燒屯》;63《朱砂擔滴水浮漚記》;66《施仁義劉弘嫁婢》;67《劉千病打獨角牛》;70《講陰陽八卦桃花女》;72《劉玄德醉走黃鶴樓》;77《狄青復奪衣襖車》;78《摩利支飛刀對箭》;79《降桑椹蔡順奉母》;82《閥閱舞射柳蕤丸記》;春秋故事:129《十八國臨潼斗寶》、130《田穰苴伐晉興齊》、131《后七國樂毅圖齊》、133《守貞節(jié)孟母三移》;西漢故事:134《漢公卿衣錦還鄉(xiāng)》、135《運機謀隨何騙英布》、136《隨何賺風魔蒯徹》、137《韓元帥暗度陳倉》、139《馬援撾打聚獸牌》、140《云臺門聚二十八將》、141《漢姚期大戰(zhàn)邳仝》;東漢故事:142《孝義士趙禮讓肥》、144《鄧禹定計捉彭寵》;三國故事:147《陽平關五馬破曹》、148《走鳳雛龐掠四郡》、149《周公瑾得志娶小喬》、150《張翼德單戰(zhàn)呂布》、154《關云長大破蚩尤》*標為三國故事,實際上是宋朝故事。;六朝故事:158《陶淵明東籬賞菊》;唐代故事:165《程咬金斧劈老君堂》、166《徐懋功智降秦叔寶》、167《小尉遲將斗將將鞭認父》、172《飛虎峪存孝打虎》;宋代故事:175《八大王開詔救忠臣》、178《宋大將岳飛精忠》、179《十探子大鬧延安府》、182《趙匡胤打董達》;雜傳:184《相國寺公孫汗衫記》、185《海門張仲村樂堂》、187《女姑姑說法升堂記》;釋氏:200《觀音菩薩魚籃記》;神仙:201《許真人拔宅飛升》、202《孫真人南極登仙會》、204《呂純陽點化度黃龍》、205《邊洞玄慕道升仙》、206《李云卿得悟升真》、215《二郎神鎖齊天大圣》、216《灌口二郎斬健蛟》、217《二郎神射鎖魔鏡》;《水滸傳》故事:219《梁山五虎大劫牢》、220《梁山七虎鬧銅臺》、221《王矮虎大鬧東平府》;明朝故事:224《奉天命三保下西洋》;明朝教坊編演:225《寶光殿天真祝萬壽》、226《眾群仙慶賞蟠桃會》、227《祝圣壽金母獻蟠桃》、231《爭玉板八仙過滄?!贰?32《慶豐年五鬼鬧鐘馗》、235《賀萬壽五龍朝圣》、236《眾天仙慶賀長生會》、237《慶冬至共享太平宴》、241《黃眉翁賜福上延年》
其中,第82《閥閱舞射柳蕤丸記》、226《眾群仙慶賞蟠桃會》清錢曾《述古堂書目》未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其他71種《述古堂書目》均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
第二類是劇本末有穿關、無趙琦美校語(個別有趙氏校語但未注明校依何本)的鈔本,計22種:
26元關漢卿《狀元堂陳母教子》;元鄭光祖:34《鐘離春智勇定齊》、38《虎牢關三戰(zhàn)呂布》;40元李文蔚《同樂院燕青博魚》;127明朱有燉《黑旋風仗義疏財》;春秋故事:128《伍子胥鞭伏柳盜跖》、132《吳起敵秦掛帥印》;東漢故事:143《寇子翼定時捉將》;三國故事:151《莽張飛大鬧石榴園》、152《關云長單刀劈四寇》、153《壽亭侯怒斬關平》;唐代故事:159《長安城四馬投唐》、160《立功勛慶賞端陽》、161《賢達婦龍門隱秀》、162《招涼亭賈島破風詩》、164《魏征改詔風云會》;宋代故事:176《楊六郎調兵破天陣》;《水滸傳》故事:222《宋公明排九宮八卦》;明朝教坊編演:238《賀升平群仙祝壽》、239《慶千秋金母賀延年》、240《廣成子祝賀齊天》、242《感天地群仙朝圣》
其中,第26《狀元堂陳母教子》、128《伍子胥鞭伏柳盜跖》、176《楊六郎調兵破天陣》劇本末穿關后缺頁,是否有趙琦美校語不得而知;第160《立功勛慶賞端陽》劇本末有校語,但未交待校依何本;其他各劇劇本末都無趙琦美校語。
以上22種,錢曾《述古堂書目》也均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
第三類是劇本末有穿關、趙琦美校語說明據(jù)內(nèi)府本校過的刻本,計5種:
18元關漢卿《望江亭中秋切鲙旦》;45元秦簡夫《東堂老勸破家子弟》;51元鄭廷玉《看財奴買冤家債主》;88《趙匡義智娶符金錠》;89《包待制智賺生金閣》
以上5種均為息機子《古今雜劇選》本。錢曾《述古堂書目》中,18《望江亭中秋切鲙旦》未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其他4種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
第四類是劇本末有穿關、無趙琦美校語或趙氏校語未注明校依何本的刻本,計2種:
58《錦云堂美女連環(huán)記》(劇本末有校語,但未交待校依何本);61《王月英元夜留鞋記》(劇本末無校語)
以上2種均為息機子《古今雜劇選》本。錢曾《述古堂書目》中,上述劇目也均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
由上可知,《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趙琦美明確注明據(jù)內(nèi)府本錄校、劇本末附有穿關的鈔本計73種;劇本末附有穿關、劇本末無趙琦美校語及個別雖有趙氏校語但未注明校依何本的鈔本計22種;此外趙琦美明確注明據(jù)內(nèi)府本校過、劇本末附抄穿關的息機子《古今雜劇選》刻本計5種;劇本末有穿關、無趙琦美校語或趙氏校語未注明校依何本的息機子《古今雜劇選》刻本計2種;合計102種?!睹}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據(jù)內(nèi)府的抄校本95種基本無異議,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將趙琦美錄自內(nèi)府的抄本分為三類:“一曰有琦美題識具載錄校年月者;一曰有琦美題識而不署年月者;一曰無琦美題識而劇附穿關可信為內(nèi)府本者。”*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上海:上雜出版社1953年版,第77頁。他的統(tǒng)計所得即是95種,“以上所舉三類內(nèi)府本共得九十五種”*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第85頁。。長松純子《明代內(nèi)府本雜劇研究》認為“《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收錄的241種雜劇中有95種內(nèi)府本”*長松純子:《明代內(nèi)府本雜劇研究》,中山大學2009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頁。長松純子《明代內(nèi)府本雜劇研究》之所以言《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所收雜劇為241種,是因為該文把《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第92號《月明和尚度柳翠》和第108號《玉通和尚罵紅蓮》當作一種雜劇。,該文附錄3《曲數(shù)一覽表》所列內(nèi)府本的具體劇目也是95種*長松純子:《明代內(nèi)府本雜劇研究》,第159-161頁。。鄭莉《明代宮廷雜劇研究》大致?lián)O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也將趙琦美錄自內(nèi)府的抄本分為三類,也是認為內(nèi)府本共存劇本95種*鄭莉:《明代宮廷雜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第6-9頁。。
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除統(tǒng)計錄自內(nèi)府本中的95種鈔本外,還提到:“此外尚有但據(jù)內(nèi)本錄穿關而不錄其曲文者:如息機子刊本附穿關者共有七種,”*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第85頁。“息機子刊本琦美以內(nèi)府本校過者七種,皆附鈔穿關?!?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第115頁。劇本末附抄有穿關的息機子《古今雜劇選》刻本7種其劇本內(nèi)容是否和內(nèi)府本一致,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未提及。
筆者以為,附抄有穿關的7種息機子《古今雜劇選》本雜劇,其內(nèi)容和文字也和內(nèi)府本基本一致,只是由于趙琦美當時已有息機子刻本,為免辛勞而未抄錄。先看趙琦美的校語,附抄穿關又注明“校內(nèi)本”的有5種:18《望江亭中秋切鲙旦》、45《東堂老勸破家子弟》、51《看財奴買冤家債主》、88《趙匡義智娶符金錠》、89《包待制智賺生金閣》;附抄穿關并注“校完”但未注校何本的有:58《錦云堂美女連環(huán)記》;附抄穿關但無校語的有:61《王月英元夜留鞋記》。再看這7種雜劇在錢曾《述古堂書目》中的著錄:除18《望江亭中秋切鲙旦》外,其他6種在錢曾《述古堂書目》中均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因此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才言:“琦美錄校內(nèi)本曲,今所見者九十五種。此外如息機子本,以內(nèi)本校者七種。琦美所據(jù)內(nèi)本,今所知者已得一百零二種。”*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第163頁。筆者對《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所收的這7種雜劇的劇本進行了考察,61《王月英元夜留鞋記》,《古本戲曲叢刊》四集影印《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目錄標注為息機子本,但劇本內(nèi)容是刻印和抄寫夾雜,刻印部分又多附有校閱加點、校改的印跡。61《王月英元夜留鞋記》雖無趙琦美校語交待是內(nèi)府本,但有穿關,而穿關是內(nèi)府本的標志,且此本多有校點、校改的印跡,此本無疑是根據(jù)內(nèi)府本仔細校改過的。58《錦云堂美女連環(huán)記》趙琦美校語也未交待是內(nèi)府本,但此劇也附穿關且也有校閱加點的印跡,也可確定已據(jù)內(nèi)府本校改過。另外5種趙琦美已經(jīng)注明是“校內(nèi)本”,其中18《望江亭中秋切鲙旦》、51《看財奴買冤家債主》、88《趙匡義智娶符金錠》也有校閱加點和校改的印跡;45《東堂老勸破家子弟》、89《包待制智賺生金閣》雖無加點印跡,但有幾處校改文字。這5種也均留下校改的印跡,因此可以判定也均據(jù)內(nèi)府本校改過,而且這5種雜劇和內(nèi)府本內(nèi)容、文字基本一致,因為校改幅度很少。綜上可以斷定,劇本末附抄有穿關的7種息機子《古今雜劇選》本雜劇源出于內(nèi)府本。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有些劇本雖無穿關,也無趙琦美校語或趙琦美校語未交待錄校自內(nèi)府本,但可以確信它們源于內(nèi)府本。這些劇本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無穿關但《述古堂書目》中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的劇作,計5種:
鈔本1種:唐代故事168《尉遲恭鞭打單雄信》;《古名家雜劇》本4種:36《醉思鄉(xiāng)王粲登樓》、81《馬丹陽度脫劉行首》、92《月明和尚度柳翠》、113《群仙慶壽蟠桃會》(《述古堂書目》中此劇名《眾仙慶壽蟠桃會》)。
這5種劇本末無穿關、無趙琦美校語,但錢曾《述古堂書目》和《也是園藏書目》亦載此5種劇目,《述古堂書目》明標“內(nèi)府穿關本”。這反映出這些劇作的穿關錢曾收藏時仍可見,只是到后來流失不存。此類據(jù)內(nèi)府本錄校、校過且《述古堂書目》中明標“內(nèi)府穿關本”的雜劇應當算是內(nèi)府本。
第二類是無穿關的“教坊編演”本,計5種:
現(xiàn)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教坊編演”本計18種,其中13種為有穿關、可確證源于內(nèi)府本的劇本?!敖谭痪幯荨北局羞€有5種,劇本末既未交待依據(jù)內(nèi)府本錄校,也無穿關,但同樣可斷定為源自內(nèi)府本。這5種鈔本是:
228《降丹墀三圣慶長生》、229《眾神圣慶賀元宵節(jié)》、230《祝圣壽萬國來朝》、233《河嵩神靈芝慶壽》、234《紫薇宮慶賀長春壽》
這5種雜劇趙琦美校語說明是據(jù)于小穀本錄校,這5種劇目《也是園藏書目》卷十列在“教坊編演”類*[清]錢曾:《也是園藏書目》,《叢書集成續(xù)編》,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版,第68冊第704頁。?!妒龉盘脮俊分?,除233《河嵩神靈芝慶壽》未收外,其他4種劇目也均列在卷十“教坊編演”類。雖然《述古堂書目》未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但同樣能夠認為它們都是錄校自內(nèi)府本。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便謂:“‘教坊編演’四字,本為錢曾《述古堂目》《也是園目》分類標題。然此四字決非曾憑空擬定者。……曾《也是園目》錄教坊編演本凡二十二種,以今本核之,其中有五種為琦美據(jù)于慎行本錄本?!私谭痪幯荼疚宸N,非慎行直接錄自教坊司,即間接錄自鐘鼓司?!谭凰剧姽乃景葱袆”?,當皆有穿關。今慎行本無穿關者,蓋穿關非所重,錄時刪去之耳。”*孫楷第:《也是園古今雜劇考》,第109頁。于小穀為于慎行之子,孫楷第所言于慎行本即為于小穀本。這5種無穿關的“教坊編演”本和其他13種現(xiàn)存有穿關的“教坊編演”本,我們應該同視為內(nèi)府本。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有些劇本無穿關,無趙琦美校語或趙琦美校語未交待錄校自內(nèi)府本,同時《述古堂書目》中也未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也未列在“教坊編演”類,但仍可推論它們很可能源于內(nèi)府本。這些劇本包括:
第一類是無穿關的歷朝故事劇,計17種:
現(xiàn)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第128至183種、第224種共計57種鈔本是歷朝故事劇,其中有穿關、已包含在上面95種內(nèi)府本中的40種,無穿關的17種。無穿關的17種歷朝故事劇有兩種情況:
一是劇本末趙琦美校語注明為校自于小穀(谷)本的鈔本,有5種:
西漢故事:138《司馬相如題橋記》;唐代故事:163《眾僚友賞春浣花溪》、169《十八學士登瀛洲》;宋代故事:180《張于湖誤宿女真觀》、181《女學士明講春秋》
這5種無穿關的歷朝故事劇,163《眾僚友賞春浣花溪》演賀知章、杜甫等人攜酒賞春事;169《十八學士登瀛洲》演房玄齡等十八學士故事,英雄傳奇內(nèi)容且?guī)в猩裣蓜∩?;其他三劇寫文人風流逸事或婚姻家庭內(nèi)容,雖非英雄傳奇劇,但和有穿關的內(nèi)府本歷朝故事劇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已知為內(nèi)府本的歷朝故事?。?/p>
東漢故事:142《孝義士趙禮讓肥》;六朝故事:158《陶淵明東籬賞菊》;唐代故事:160《立功勛慶賞端陽》、161《賢達婦龍門隱秀》、162《招涼亭賈島破風詩》
和這5種無穿關的歷朝故事劇題材、風格相同。這5種無穿關的歷朝故事劇和40種有穿關的歷朝故事劇在《述古堂書目》中同列一類,不為無因。
另一是劇本末無趙琦美校語或趙琦美校語未注明劇本來源的鈔本,有12種:
三國故事:145《十祥錦諸葛論功》(劇本題目正名后缺頁,劇本末是否有穿關、校語不得而知,應該沒有穿關,錢曾《述古堂書目》只注“抄”,未注“內(nèi)府穿關本抄”)、146《曹操夜走陳倉路》、155《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156《張翼德三出小沛》、157《張翼德大破杏林莊》;唐代故事:168《尉遲恭鞭打單雄信》、170《唐李靖陰山破虜》;五代故事:171《李嗣源復奪紫泥宣》、173《壓關樓疊掛午時牌》;宋代故事:174《存仁心曹彬下江南》、177《焦光贊活拿蕭天佑》、183《穆陵關上打韓通》
這12種無穿關、來源不明的歷朝故事劇均為英雄傳奇劇,和40種有穿關的歷朝故事劇相比,無論是題材還是劇作風格都如出一轍,其中第168《尉遲恭鞭打單雄信》在《述古堂書目》中即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徐子方先生曾對《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的數(shù)十種歷朝故事劇作過分析,他認為這些歷朝故事劇屬于“遵命文學”,御用色彩濃郁,創(chuàng)作模式的統(tǒng)一性明顯,這些歷史劇,“依次分為‘春秋’、‘西漢’、‘東漢’、‘三國’、‘六朝’、‘唐朝’、‘五代’、‘宋朝’、‘水滸’、‘本朝’等十類,完全按歷史的順序排列,顯然這里有著宏觀上的統(tǒng)一創(chuàng)作規(guī)則,如果我們從作品極力歌頌歷代漢族帝王將相、英雄豪杰建功立業(yè)的壯舉,而獨獨不涉及北朝、契丹和遼、金、元等少數(shù)民族所建立的朝代來看,這種統(tǒng)一性表現(xiàn)得更明顯了”*徐子方:《明前期宮廷北雜劇論略》,《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2期,第24頁。。
筆者以為,上述17種無穿關的歷朝故事劇應該也來源于內(nèi)府本,只是這17種劇本的穿關清代錢曾也基本未見到,168《尉遲恭鞭打單雄信》的穿關錢曾時還存在,而到《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二十世紀被發(fā)現(xiàn)時其穿關已不存。穿關是內(nèi)府本的重要標志,內(nèi)府本多數(shù)是劇本和穿關一起存在,但也有的劇本連同穿關一起失傳,如《述古堂書目》中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而今天已經(jīng)佚失的作品;有的是劇本流傳下來了而穿關未流傳或者是抄錄者只錄校了劇本而未抄校穿關。從文獻而言,除168《尉遲恭鞭打單雄信》可以確信為內(nèi)府本外,其他16種無穿關的歷朝故事劇雖不能確證是內(nèi)府本,但從作品的題材、風格和內(nèi)容來看,它們應該就是來源于內(nèi)府本。
第二類是無穿關的水滸故事劇,計2種: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第218至223共6種為水滸故事劇,其中有穿關的內(nèi)府本有4種:219《梁山五虎大劫牢》、220《梁山七虎鬧銅臺》、221《王矮虎大鬧東平府》、222《宋公明排九宮八卦》。劇本末無穿關的鈔本有2種:218《魯智深喜賞黃花峪》、223《黑旋風雙獻功》。這2種無穿關的水滸故事劇和4種有穿關的水滸故事劇,在作品的題材、風格和創(chuàng)作模式上極其雷同。筆者以為,這2種無穿關的水滸故事劇,和上面無穿關的歷朝故事劇一樣,也是源于內(nèi)府本,只是穿關未流傳或者是抄錄者只錄校了劇本而未抄校穿關。
再者,《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的神仙類也多有內(nèi)府本,無穿關的神仙類劇本從作品題材、風格和劇本內(nèi)容模式上看,應該也是源于內(nèi)府本,只是缺少數(shù)據(jù)和文獻支持,故提出此推想,而不論定。
另外,現(xiàn)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外,佚失的內(nèi)府本也還有許多,這可從錢曾《述古堂書目》得到印證。錢曾《述古堂書目》卷十“古今雜劇”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字樣的共134種。《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所收的現(xiàn)存242種雜劇,在《述古堂書目》中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的104種?!妒龉盘脮俊窐俗ⅰ皟?nèi)府穿關本”而今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沒有的劇目為30種*《述古堂書目》標注“內(nèi)府穿關本”而今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失載的30種劇目為:元尚仲賢《洞庭湖柳毅傳書》;元高文秀《雙獻頭武松大報警》;元紀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元楊顯之《臨江驛瀟湘夜雨》;元李壽卿《說專諸伍員吹簫》;元康進之《梁山泊李逵負荊》;元李好古《劈華山神香救母》;元吳昌齡《花間四友東坡夢》;元石君寶《魯大夫秋胡戲妻》;元陳存甫《李存孝誤入長安》;元無名氏《王鼎臣風雪漁樵記》;東漢故事:《郅鄆璋昆陽大戰(zhàn)》、《金穴富郭況游春》、《施仁義岑母大賢》;三國故事:《諸葛亮掛印氣張飛》、《諸葛亮石伏陸遜》、《諸葛亮隔江斗智》、《老陶謙三讓徐州》、《壽亭侯五關斬將》;五代故事:《李存孝大戰(zhàn)葛從周》、《狗家疃五虎困彥章》、《朱全忠五路犯太原》;水滸故事:《宋公明劫法場》、《宋公明喜賞新春會》;明朝故事:《保國公安邊破虜》、《英國公平定安南》;教坊編演:《南極星金鑾慶壽》、《賀萬壽拜舞黃金殿》、《獻禎祥祝延萬壽》、《西王母祝壽瑤池會》。,這30種元明雜劇也應當是內(nèi)府本。此外,還有4種教坊編演劇、多種歷朝故事劇、水滸故事劇,《述古堂書目》卷十“古今雜劇”中載目而今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無載,也應是內(nèi)府本。
從上述統(tǒng)計可見,現(xiàn)存242種《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的內(nèi)府本,遠遠不只95種,而應在133種以上,居于大半。清錢曾《述古堂書目》和《也是園藏書目》中所載雜劇三百多種,“清常所藏的原來有多少種,已不可知。據(jù)《也是園書目》則有三百四十種”*鄭振鐸:《跋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見鄭振鐸:《劫中得書記》,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第142頁。,現(xiàn)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較之《也是園書目》所載,總計闕少一百零三種,將及全書的三分之一”*鄭振鐸:《跋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見鄭振鐸:《劫中得書記》,第149頁。,錢曾《述古堂書目》《也是園藏書目》兩目所載,大半為內(nèi)府本。這還是指內(nèi)府演劇本,如果是指其中的內(nèi)府收藏本,數(shù)量更多,比例更高??梢钥隙ǖ卣f,內(nèi)府本是趙琦美脈望館鈔校雜劇的主要來源。
明代宮廷演劇繁盛,分設教坊司和鐘鼓司管理演劇事宜。教坊司隸屬禮部,負責朝會等外廷正式場合的演出;鐘鼓司隸屬內(nèi)府,為中官“二十四衙門”之一,負責內(nèi)宮演劇。教坊司外廷演劇“例于朝會宴饗時獻藝,面對百官,須顧及體面,諸淫蝶不恭之劇必當回避”,“內(nèi)廷演劇則無需顧忌,全然以皇帝一人之好惡為取去?!瓋?nèi)廷伎樂遠較外朝豐富”*陶慕寧:《明教坊演劇考》,《南開學報》1999年第6期,第107頁。。外廷演劇官方色彩濃、儀式性強,內(nèi)宮演劇是皇帝及妃嬪的真實娛樂生活,所演劇目遠較外廷教坊司演劇豐富多彩。明代宮廷尤其是內(nèi)宮所演既有前朝及明朝當代文人所撰之劇,也有兩司宮廷藝人專門為宮廷演劇編撰的雜劇。金元雜劇,由于戰(zhàn)火及其他原因,佚失嚴重。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言:“古昔所謂雜劇院本,幾于盡廢,僅教坊中存什二三耳?!?[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55頁。(卷四十一《辛部·莊岳委談下》)王驥德《曲律》也記載:“金元雜劇甚多,《輟耕錄》載七百余種,《錄鬼簿》及《太和正音譜》載六百余種??堤分^于館閣中見幾千百種,何元郎謂家藏三百種,今吾姚孫司馬家藏亦三百種。余家舊藏,及見沈光祿、毛孝廉所,可二三百種?!遁z耕錄》所列,有其目而無其書;《正音譜》所列,今存者尚半,其余皆散佚湮沒,不可復見。然尚得因諸書所載,略知梗概?!?[明]王驥德:《曲律》,俞為民、孫蓉蓉編:《歷代曲話匯編》明代編第二集,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版,第129-130頁。(《雜論第三十九下》)前代劇本散佚大半,宮廷成為主要的保存地。由于明朝統(tǒng)治者喜好聽賞雜劇,加上宮廷條件得天獨厚,故不少劇本依賴宮廷兩司得以保存。另外,明朝建立后,文人們也創(chuàng)作了為數(shù)眾多的雜劇劇本,御用文人和藝人們?yōu)橥督y(tǒng)治者所好,也不遺余力地編撰了許多種皇帝及妃嬪們喜愛的雜劇劇本。這樣,明代宮廷的演劇本及收藏的劇本數(shù)量很可觀。李開先《張小山小令后序》說:“洪武初年,親王之國,必以詞曲一千七百本賜之。……人言憲廟好聽雜劇及散詞,搜羅海內(nèi)詞本殆盡。又武宗亦好之,有進者即蒙厚賞。如楊循吉、徐霖、陳符所進,不止數(shù)千本?!?俞為民、孫蓉蓉編:《歷代曲話匯編》明代編第一集,第403頁。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也記載:“今教坊雜劇,約有千本?!?[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648頁。(卷二十五“雜劇院本”條)王驥德《曲律》也才謂“康太史謂于館閣中見幾千百種”。
明代宮廷是雜劇演出中心也是雜劇劇本收藏中心,但是明代宮廷教坊司、鐘鼓司究竟演了什么劇,保存了什么劇本,由于宮廷演劇檔案、資料的散佚和缺失,之前人們知道的既少又模糊。通過二十世紀重新被發(fā)現(xiàn)的明代趙琦美收藏的《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尤其是將之和清代錢曾《述古堂書目》《也是園藏書目》相印證,人們對明代兩司的演劇及劇本收藏情況有了較多、較真實的了解。從《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和錢曾兩目可以看到,宮廷藝人為帝王及皇宮專門編撰的雜劇是演劇的主體。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趙琦美的跋語多有“校內(nèi)本”的字樣,說明是自內(nèi)府本鈔校。臧懋循《元曲選序》謂:“予家藏雜劇多秘本。頃過黃從劉延伯借得二百五十種,云錄之御戲監(jiān),與今坊本不同。因為校訂,摘其佳處若干,以甲乙厘成十集。……若曰妄加筆削,自附元人功臣,則吾豈敢!”*俞為民、孫蓉蓉編:《歷代曲話匯編》明代編第一集,第620頁。御戲監(jiān)即是鐘鼓司,按照臧懋循序的說法,劉承禧(字延伯)借給他的二百五十種元雜劇即錄自鐘鼓司,臧懋循《元曲選》就是從二百五十種元雜劇中選校而成。這也可以佐證,萬歷時期宮廷收藏的曲本數(shù)量很多,元雜劇就有數(shù)百種,面貌與坊本不同,內(nèi)府藏本可以抄錄外流。
按照本文的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大半為內(nèi)府演劇本。其余部分,即劇本末無穿關,且趙琦美校語注明為于小穀(谷)本及無趙琦美校語或趙琦美校語未注明劇本來源的劇本,很可能也基本源自于內(nèi)府收藏本。趙琦美并非什么坊刻本都收藏,包括《古名家雜劇》本和息機子《古今雜劇選》本,趙琦美也是有所選擇收藏。趙琦美脈望館收藏曲本的標準很可能是內(nèi)府藏本,內(nèi)府藏有的,他就據(jù)內(nèi)府本鈔錄或收藏相應劇目的刻本。由于缺乏佐證材料,此推斷現(xiàn)在還無法予以確證。
《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元明有署名的文人雜劇比例少,無名氏雜劇比例高,劇作內(nèi)容歷朝故事劇多、祝壽劇多、神仙劇多,其他內(nèi)容,如愛情、公案、家庭、文人逸事等雖有但數(shù)量少、比例低。通過這些方面的研究,我們不僅可以勾勒明代宮廷演劇的大致面貌,而且可以知曉帝王及后宮的觀劇喜好,了解戲劇演出背后的政治、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
清代昇平署演劇及所藏劇本情況因為時代較近且相關檔案及資料較多,人們知道的就詳細些。明代內(nèi)府演劇及內(nèi)府收藏劇本情況由于資料匱乏,人們知道的就少。通過《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可以探討明代宮廷演劇的諸多方面,我們應該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