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宮乞巧節(jié)演劇史述略*

        2018-01-23 17:33:24郝成文
        文化遺產 2018年6期
        關鍵詞:節(jié)令乞巧鵲橋

        郝成文 董 越

        清代內廷凡逢節(jié)令之時,如元旦、立春、上元、燕九、花朝、浴佛、端陽、七夕、中元、中秋、重陽、頒朔、冬至、臘日、祀灶、除夕等都會上演節(jié)令戲,演出內容多合乎節(jié)日內涵、習俗,用以滿足內廷精神文化及娛樂需求,“它并不僅僅是帝后們朝政之余的后宮遣興之樂,而是清代宮廷禮樂的重要一環(huán)”*曾凡安:《禮樂視野下的清宮劇本三題》,《戲劇》2009年第4期。,因而在清代宮廷中地位很高,若有事耽擱、延誤上演,還需“補戲”。乞巧節(jié)即七夕節(jié),起源久遠,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jié)日之一,也稱作“七巧節(jié)”“七姐誕”“巧日”或者“巧節(jié)”,又因過節(jié)日期為農歷七月初七,所以也被叫做“七月七”“雙七節(jié)”“女兒節(jié)”“女節(jié)”或者“少女節(jié)”,是古代的婦女節(jié)。清代宮廷女眷眾多,因此內廷對這一節(jié)日尤為重視,在七夕節(jié)這一天主要活動以乞巧、乞子最為常見,同時會上演相關的戲曲劇目。

        對于清宮月令承應戲的研究,學界大多以概括性和介紹性為主,對清宮乞巧節(jié)承應戲只是一筆帶過,還沒有專題性的深入研究。從目前研究情況來看,學界對清宮乞巧節(jié)承應戲的詳細情況還不了解,如關于道光朝乞巧節(jié)的戲曲承應時間,李婷認為,“七夕的戲曲承應一般都在午宴,檔案記載未見晚班”*李婷:《〈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道光朝演劇研究》,山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第10頁。,但實際上,戲曲承應應該在早上五六點即已開始,如道光三年(1823),觀賞戲卯初一刻開戲?,F根據昇平署相關檔案*本文主要依據中國國家圖書館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并結合內務府《欽定宮中現行則例》(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xù)編》第63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等其他檔案整理。中所記載的乞巧節(jié)當日演戲史料,為學界補充資料和觀點,以推進清宮月令承應戲演出體制的研究。

        一、清宮乞巧節(jié)的獻戲承應

        目前來看,在現存89年的昇平署檔案中有64年記載了乞巧節(jié)戲曲承應。清宮乞巧節(jié)承應的劇目會在六月底和七月初反復排練,乞巧節(jié)當日一般會有兩次承應,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祭祀獻戲,一類是觀賞演戲。

        祭祀獻戲的時間在早上舉行儀式時,大約在寅、卯時要先祭拜牛女星君,皇帝、皇后和妃嬪拈香行禮、內學首領和太監(jiān)穿蟒袍補褂伺候念齋意,內學隨樂伺候獻戲*為神誕而演出的戲在宮中被稱為“獻戲”,如果皇帝或皇后當日不去拈香,則另指派昇平署總管、首領率領伶人拈香、獻戲。,巳時再至另一地點承應觀賞戲。祭祀獻戲屬于儀典戲,演出形態(tài)相當穩(wěn)定,從嘉慶至宣統從未中綴。

        關于七夕節(jié)設供情況,《欽定宮中現行則例》中表述如下:

        每逢太陰星君七夕(七月七日)祭牛女星君,宮殿監(jiān)豫先奏聞。屆日宮殿監(jiān)率各該處首領太監(jiān)等設供案、奉神牌、備香燭、斗香、燎爐、拜褥。御茶房、御膳房設供獻四十九品。屆時宮殿監(jiān)奏請皇上拈香,行禮畢,奏請皇后率內庭等位拈香,行禮畢,奏請皇上送燎畢還宮。*內務府:《欽定宮中現行則例》,沈云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xù)編》(第63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第312-314頁。

        “七”在古代是一個神秘數字,七月初七是農作物開始成熟的日子,女性生長發(fā)育周期以“七”為基準,“御茶房、御膳房設供獻四十九品”正應乞巧節(jié)雙七四十九之意。七夕節(jié)時,皇帝、皇后先后拈香行禮進行祭拜是宮內慣例。道光三年(1823)《恩賞日記檔》亦有記載:

        奴才祿喜謹奏,為奏聞事。七月初七日,奴才率領內學首領劉德、陳進朝,太監(jiān)劉進喜、安福至西峰秀色念齋意,十番學隨樂,內學伺候獻戲,承應《仕女乞巧》《七襄報章》《鬧莊救青》。候皇后等位至同樂園,外學學生雙福、祥福接念齋意。謹此,奏聞。

        旨意:著按例伺候。*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592-593頁。

        道光三年(1823)為開禁唱戲第一年,因此總管李祿喜向皇帝請旨有關演戲事宜。首先是總管率領內學首領及太監(jiān)至西峰秀色念齋意,同時內學獻戲,然后等皇后至同樂園時進行演戲。旨意說“按例伺候”,說明這種七夕節(jié)演戲慣例早于道光朝已經形成。值得注意的是,獻戲承應戲目《七襄報章》和《仕女乞巧》歷清代各朝基本不變*大多數情況獻戲承應《七襄報章》和《仕女乞巧》,有時僅承應《七襄報章》一個劇目。,均為寅、卯時開戲*例如,道光七年(1827)至十年(1830)、十五年(1835)和十六年(1836)卯初開戲,十一年(1831)卯初五分開戲,十八年(1838)寅正五分開戲,二十年(1840)卯初一刻開戲,二十二年(1842)卯初十分開戲,二十五年(1845)卯初一刻十分開戲。。時長較短,大約十分至兩刻,形成了極為整飭的演出規(guī)律。儀式中,內學首領和太監(jiān)要穿蟒袍補褂伺候念齋意,由內學隨樂伺候獻戲,參與人員較為固定,著裝要求嚴格,巳時到另一地點承應觀賞戲,開團場戲目為乞巧節(jié)令戲,體現宮中規(guī)制和皇權威嚴。

        從劇目內容來看,《七襄報章》*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660冊,??冢汉D铣霭嫔?000年,第81-82頁。主要講述的情節(jié)為:適逢圣皇之世,織女織的美錦無處可用,卻不能普及人間,因此希望在渡河時,能遇到人間聰明賢德的女子,將龍梭傳授給她,一同使世間華美、太平。戲中沒有牛郎出現,只出現四個玉女和織女。玉女陪同織女過鵲橋、渡銀河,來人間獻錦報瑞,歌頌盛世升平。該戲唱詞優(yōu)美、曲調精工,是典型的儀典戲?!妒伺蚯伞?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660冊,第83-85頁。主要講述的情節(jié)為:乞巧時節(jié),織女乘祥云來到人間,所見人間盡為佳節(jié)景象,人間老、少、丑、拙婦女得見織女下降,一同向織女跪拜乞巧,希望乞得巧手,甚至能使容貌改變。整場戲亦沒有牛郎出現,以老、少、丑、拙等人間婦女,玉女、織女等天仙為主,曲詞華麗,娛樂性和儀式性強。從情節(jié)來看,《七襄報章》以織女天上賜巧的愿景為主,《仕女乞巧》以人間女性乞巧的實景為主,二劇情節(jié)較為聯貫,角色統一,均以神靈/織女降福貫穿,而不以世俗愛情為主——戲中織女渡鵲橋是為了到人間賜巧獻瑞,是其最大的特點。

        一般來說,作為獻戲的儀典戲很少有娛樂和觀賞性,為了避免場面單調和枯燥,《仕女乞巧》中安排了四個織女出場以調劑場面。劇中丑婦和拙婦乞巧時,看見天仙娘娘下降云端,便喚老婦和少婦一同跪拜,織女幻化為四個織女顯靈后,婦女們“頓覺神氣盈盈,似乎身登云霧”,婦女們眼見得天孫神通廣大,“霎時香氣仍留,天孫倏然不見”,“登時覺得標致了些”。以織女的顯靈降福來彰顯人間婦女對美好形象的向往。

        關于獻戲的地點,在嘉慶、道光朝共計31年檔案統計中,乞巧節(jié)有戲曲承應的有20次,祭祀獻戲承應均在西峰秀色,每年固定不變。咸豐朝乞巧節(jié)祭祀獻戲承應地點較不固定,大多在西峰秀色(5次),其次是靜怡軒(3次)、奉三無私(1次)。*咸豐二年(1852)、六年(1856)至九年(1859)獻戲承應地點是西峰秀色,三年(1853)至五年(1855)獻戲承應地點是靜怡軒,十年(1860)獻戲承應地點是奉三無私。自同治朝開始,乞巧節(jié)戲曲承應地點較為固定。同治五年(1866)至光緒十三年(1887),獻戲承應地點集中在靜怡軒(6次)和崇敬殿(8次)。*同治五年(1866)、七年(1868)、八年(1869)、光緒十年(1884)、十一年(1885)、十三年(1887)在靜怡軒承應獻戲,同治九年(1870)至十三年(1874)、光緒五年(1879)、六年(1880)和九年(1883)在崇敬殿承應獻戲。光緒十四年(1888)至宣統朝,乞巧節(jié)獻戲承應大多在紫光閣(13次)*光緒十四年(1888)至二十三年(1897)、二十五年(1899)、二十八年(1902)和宣統三年(1911)在紫光閣承應獻戲。,其次是玉瀾堂(4次)*光緒二十九年(1903)、三十年(1904)、三十二年(1906)和三十三年(1907)在玉瀾堂承應獻戲。。

        西峰秀色在圓明園,雍正時期建成,為帝王、后妃常駐之所,嘉慶、道光帝常年駐蹕圓明園,因此獻戲地點較為固定,但圓明園于咸豐十年(1860)時已毀,所以,同治及光緒初年改在了紫禁城內西六宮之北的靜怡軒和位于紫禁城重華宮內的崇敬殿。奉三無私在圓明園,是皇室舉辦宗親宴的地方。紫光閣位于中海西側,為皇帝接見外國使節(jié)的場所。玉瀾堂在頤和園,是光緒皇帝晚年被幽禁之所。這幾處中,西峰秀色和奉三無私原建有戲臺,西峰秀色戲臺雍正六年(1728)建成,奉三無私戲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前已存在,均毀于咸豐十年(1860),其他各處未見有戲臺存在,承應時應當擺設祭壇進行露天或室內演出。

        總的來看,清宮乞巧節(jié)獻戲承應地點各朝都較為集中,但又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變化,咸豐朝之前,獻戲地點在圓明園為多,圓明園被毀之后均在紫禁城或西苑內。羅燕認為,清代內廷乞巧節(jié)“一般會由昇平署總管太監(jiān)率領內外各學的太監(jiān)首領前去靜怡軒或西峰秀色等地方擺設祭祀臺,皇帝要親自去拈香,伴隨太監(jiān)們的念齋意,并要演出獻戲,隨后還要在同樂園設宴看戲”*羅燕:《清代宮廷承應戲及其形態(tài)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34頁。,但實際上這只是嘉慶、道光時或者之前的情況,皇帝也不一定親自去拈香。

        二、清宮乞巧節(jié)的觀賞戲承應

        一般而言,清宮乞巧節(jié)當日的第二次演戲開始時間及劇目并不固定,除了開團場外并無一定規(guī)律,劇目甚至大多與乞巧節(jié)俗無關,常有連臺本戲和折子戲出現,也會根據皇上的喜好臨時點戲。從機構、人員、聲腔、劇種來看,道光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七夕節(jié)的觀賞戲承應以昇平署太監(jiān)為主,昆弋腔較為常見,光緒二十五年(1899)之后,則以外學和慈禧組建的普天同慶班*在光緒朝的演戲檔案中,有很多劇目名稱前面都加了“府”字,表示承應人是昇平署的太監(jiān),另外還有很多劇目名稱前面加注了“本”字,表示由慈禧選取長春宮近侍太監(jiān)組建的私人戲班承應,也就是后來的普天同慶班。為主,皮黃腔較為常見。以下以朝代為例對觀賞戲分別述之:

        (一) 演出時間和時長

        1.嘉慶*由于嘉慶朝及其之前的演戲檔案大量缺失,二十四年(1819)以前是否在乞巧節(jié)承應戲曲,無從知曉。、道光、咸豐朝

        目前來看,關于乞巧節(jié)演出記錄的最早時間是嘉慶二十四年(1819),該日卯時獻戲承應《七襄報章》,接著又承應《喬醋》和《拷紅》。*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第1冊,第195頁。由此可見,嘉慶時就已經有了祭祀獻戲后承應觀賞戲的規(guī)制。

        道光三年(1823)開禁后,觀賞戲也以節(jié)令戲作為開場,演出角色甚至會進呈“巧果”給看戲的帝后們:

        奴才如喜、祿喜、陸福壽謹奏,按例七月初七日,同樂園承應第一出《七夕佳辰》、《雙渡銀河》,戲內金母率瑤池仙子八名在臺上跪進巧果八盤,謹此,奏請。

        旨意:著按例跪進。*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第2冊,第591-592頁。

        這里是道光三年(1823)的情況,事實上,一直到道光七年(1827)南府改制前*這里只查到道光三年(1823)、四年(1824)的情況,道光五年(1825)、六年(1826)無檔案留存。,七夕節(jié)觀賞戲多以《七夕佳辰》開場,道光七年(1827)至咸豐二年(1852),通常以《銀河鵲渡》開場或者團場。咸豐三年(1853)至咸豐末年,以節(jié)令戲為開團場的演戲模式消失不見。

        從總體承應劇目類型來看,道光朝的觀賞戲承應中有很多折子戲和本戲出現。如道光三年(1823),觀賞戲為卯初一刻開戲,依次承應了《七夕佳辰》《雙渡銀河》(大戲)《孫臏詐瘋》《觀畫》《訪素》《前索》《拷打紅娘》《琴挑》《撇子》《陣產》《金沙陣》(八出)《時遷偷雞》《掃殿》《劉二叩當》《相挑》《巧云呈瑞慶生平》(外學)等19個劇目*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第2冊,第595-597頁。,除開團場戲外大都與乞巧節(jié)俗無關。

        從承應的開始時間及總時長來看,以道光七年(1827)為界,道光朝可分為兩個時期。道光三年(1823)至六年(1826)開始時間是卯初,時長為三十二刻左右;道光七年(1827)之后,開始時間推遲至辰時或者未時,時長從十一刻二分到二十六刻不等??傮w來看,南府改制前承應時長要大于改制后,其中的原因應該是由于道光七年(1827)改制,人員大量裁減所致。道光八年(1828)乞巧節(jié)演出了《銀河鵲渡》《照鏡》《雪夜訪賢》《游寺》《通天犀》(四出)《單刀》《逢人拐騙》《遺子經商》《蜈蚣領》(四出)《麗容探病》和《三元百?!罚匠醵涕_戲,未正戲畢*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第3冊,第1333-1338頁。,共承應了11個劇目,時長二十六刻。相比道光七年(1827)以后的昇平署時期,道光八年(1828)的承應時間是最長的一次。

        咸豐二年(1852)開禁唱戲,演出體制與道光末期相當,咸豐三年(1853)之后的九年時間里*此處為咸豐三年(1853)至十一年(1861)。,僅有祭祀獻戲,無觀賞戲的有4年,承應觀賞戲的有5年,其中就有4年為帽兒排*咸豐三年(1853)、四年(1854)、七年(1857)和八年(1858)乞巧節(jié)伺候帽兒排。,大都在午后開始,排演劇目均與乞巧節(jié)無關且變化不大,且無節(jié)令戲作為開團場,總時長在二十刻左右。如咸豐八年(1858)和十一年(1861)帽兒排的劇目完全一致,分別是《雪夜訪賢》《殺惜》《老僧點化》《藏舟》《肅苑》《問探》《牧羊》《神虎報》(六出)《認子》和《懶婦燒鍋》等10個劇目,時長十九刻。總體來看,咸豐朝僅保持了祭祀獻戲的禮制,但觀賞戲中取消了以節(jié)令戲為開團場的要求,并且以非正式演出為主,這可能與咸豐帝所面臨的內憂外患的政治局勢有關。不得不提的是,咸豐皇帝去世前在避暑山莊的半個月里,演戲頻繁,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個乞巧節(jié),除了帽兒排,還有新挑進外邊伶人表演的花唱,此日演戲長達三十五刻十分。

        2.同治、光緒、宣統朝

        到了同治朝,乞巧節(jié)祭祀獻戲后承應觀賞戲的規(guī)制臻于完善,總體承應時長不穩(wěn)定,長短不一,但劇目總量只有4個左右,《鵲橋密誓》成為開場劇目*同治五年(1866)、七年(1868)、八年(1869)、十年(1871)至十三年(1874)此7年在午宴承應戲,7年中的后5年承應了《鵲橋密誓》。。如同治八年(1869)承應了《鵲橋密誓》《欽斬四惡》和《沙橋》等3個劇目,時長七刻四分,同治十二年(1873)承應了《鵲橋密誓》《夏驛贈書》《會合勤王》和《游園驚夢》等4個劇目,時長則為三十五刻十四分。

        光緒朝乞巧節(jié)祭祀獻戲后承應觀賞戲的規(guī)制已經成熟。光緒五年(1879)至宣統朝,觀賞戲一般都是從巳時演到戌時,承應劇目較多,但大多與乞巧節(jié)無關,*光緒五年(1879)至宣統朝,乞巧節(jié)早上承應獻戲后,還會進行觀賞戲承應的共有22年,分別是:光緒五年(1879)、九年(1883)、十二年(1886)至二十五年(1899)、二十八年(1902)至三十年(1904)、三十二年(1906)、三十三年(1907)和宣統三年(1911)。承應時長比同治十二年(1873)更久。如光緒十九年(1893)承應了《大獻瑞》《佛手菊》《黃鶴樓》《藏舟》《錯中錯》《遺翠花》《琴挑》《炮烙柱》和《夢游上?!返?個劇目,從巳正十分至亥初一刻十分,*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第39冊,第20650-20652頁。共承應了四十五刻,此年乞巧節(jié)的戲曲承應為清代宮廷中乞巧節(jié)承應時間最長的一天。

        從光緒二十五年(1899)開始,由慈禧私人組建的普天同慶班和外學承應劇目增多,由昇平署太監(jiān)承應的劇目急劇減少。如光緒二十五年(1899),巳時至酉時共承應了11個劇目*光緒二十五年(1899)巳時至酉時承應的11個劇目為:府《喜洽祥和》、外《寶蓮燈》、本《起解》、外《拾鐲》、本《惡虎村》、府廿二本《昭代簫韶》、本《戰(zhàn)蒲關》、外《延安府》、本《戲鳳》、外《烏龍院》和本《鵲橋密誓》。,時長三十二刻五分。其中,昇平署太監(jiān)承應的劇目只有2個,外學承應4個,普天同慶班承應5個。

        從劇目來看,從光緒至宣統年間,《鵲橋密誓》開場演出最多,共承應了23次,甚至有7年乞巧節(jié)中分別承應兩次*光緒五年(1879)、二十三年(1897)、二十九年(1903)、三十年(1904)、三十二年(1906)、三十三年(1907)和宣統三年(1911)乞巧節(jié)當日承應兩次《鵲橋密誓》。,即先由昇平署太監(jiān)承應《鵲橋密誓》開場,最后由普天同慶班承應《鵲橋密誓》團場。

        總體來看,道光朝觀賞戲的開場戲劇目必為《七夕佳辰》《銀河鵲渡》其中一種,《鵲橋密誓》為同治、光緒、宣統朝開場戲劇目。團場戲劇目或無或此三種之一種*亦有《三元百?!窞閳F場者,《三元百?!匪姵袘校旱拦獍四?1828)團場,光緒十三年(1887)開場和光緒十四年(1888)開場。。

        (二) 演出地點

        在嘉慶、道光朝共計20次的乞巧節(jié)戲曲承應中,觀賞戲承應地點大多在同樂園(11次),其次是慎德堂(帽兒排3次)。*嘉慶二十四年(1819)、道光三年(1823)、四年(1824)、七年(1827)、八年(1828)、十四年(1834)至十六年(1836)、十八年(1838)、二十三年(1843)和二十五年(1845)此11年乞巧節(jié)均在同樂園正式承應,道光十九年(1839)至二十一年(1841)此3年乞巧節(jié)在慎德堂帽兒排。咸豐朝乞巧節(jié)觀賞戲承應地點較多,除咸豐二年(1852)在同樂園外,之后的地點有金昭玉粹(帽兒排2次)、九州清晏(帽兒排2次)、慎德堂(帽兒排1次)、如意洲(花唱1次)。*咸豐三年(1853)和四年(1854)在金昭玉粹帽兒排,七年(1857)在慎德堂帽兒排,八年(1858)和十一年(1861)在九州清晏帽兒排,十一年(1861)在如意洲花唱。自同治朝開始,乞巧節(jié)觀賞戲承應的地點均在漱芳齋(7次)。*同治五年(1866)、七年(1868)、八年(1869)、十年(1871)至十三年(1874)分別在漱芳齋承應觀賞戲。重華宮內有漱芳齋,所以在檔案中,重華宮、漱芳齋這兩個稱謂經常互用。光緒十四年(1888)至宣統朝,觀賞戲承應多在純一齋(12次)*光緒十四年(1888)至二十三年(1897)、二十五年(1899)和宣統三年(1911)在純一齋承應觀賞戲。,其次是頤樂殿(5次)*光緒二十四年(1898)、二十九年(1903)、三十年(1904)、三十二年(1906)和三十三年(1907)在頤樂殿承應觀賞戲。。也有一定規(guī)律,獻戲承應若在紫光閣,觀賞戲承應就會在純一齋;獻戲承應若在玉瀾堂,觀賞戲承應則在頤樂殿。

        檔案中的“同樂園”即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三層大戲臺,同樂園約建于雍正四年(1726),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焚毀。慎德堂位于圓明園九洲清晏景區(qū)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是道光帝晚年主要生活區(qū)域。九州清晏原有戲臺三,分別為同道堂(室外戲臺)、慎德堂(室內戲臺)、奉三無私(室外戲臺)。檔案中的“九州清晏”不知是其中哪個戲臺,或者即為慎德堂。金昭玉粹即紫禁城內漱芳齋室內戲臺,如意洲在承德避暑山莊,有室外戲臺。純一齋位于南海,有室外戲臺。頤樂殿即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存有一座三層室外戲臺。從整體來看,觀賞戲的地點視帝后起居地而定,一般會以就近安排為原則。圓明園被毀之前大多使用同樂園三層大戲樓,同治朝后則大多使用漱芳齋、純一齋一類小型戲臺,德和園三層大戲樓并不常用。

        (三)劇目

        目前,關于清宮乞巧節(jié)令戲的演出劇目,學界說法不一。丁汝芹先生認為,清宮乞巧節(jié)令戲的主要演出劇目有《七襄報章》《仕女乞巧》《銀河鵲渡》《雙星佳會》等*丁汝芹:《清代內廷演戲史話》,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第45-46頁。;馮碧云認為有《七襄報章》《仕女乞巧》《銀河鵲渡》《雙星佳會》《七夕佳辰》《雙渡銀河》《柳州乞巧》《絳節(jié)傳辭》《博望乘槎》《開襟佳話》《天孫送巧》《仙社奇緣》《星河幻彩》等十三種*馮碧云:《〈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咸豐朝〉演劇研究》,山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第56-57頁。,這是學界中所見表述最多的一種說法。從相關檔案來看,《七襄報章》《仕女乞巧》《銀河鵲渡》《巧云呈瑞慶生平》*道光四年(1824)團場承應《巧云呈瑞》,與此應為一種。、《七夕佳辰》和《雙渡銀河》確實承應過,而《雙星佳會》《柳州乞巧》《絳節(jié)傳辭》《博望乘槎》《開襟佳話》《天孫送巧》《仙社奇緣》和《星河幻彩》未見承應,或者情況可能是,這七種劇目為南府時期承應。而學界無人提到過的《鵲橋密誓》,卻是在清宮乞巧節(jié)承應頻次極高的開團場戲目。

        節(jié)令戲的演出形態(tài)較為穩(wěn)定,因此戲本有一致性和延續(xù)性,目前所見,現存七夕節(jié)戲本有六種:《七襄報章》《仕女乞巧》《銀河鵲渡》《柳州乞巧》《絳節(jié)傳辭》和《鵲橋密誓》。*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清宮南府昇平署戲本》(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6年)和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均收錄有《七襄報章》《仕女乞巧》的總本、曲譜、題綱,《銀河鵲渡》的題綱,《柳州乞巧》《絳節(jié)傳辭》的曲譜,《鵲橋密誓》的總本、曲譜。吳書蔭《綏中吳氏藏抄本稿本戲曲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收錄有《七襄報章》《仕女乞巧》的總本、題綱。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庫收錄有《銀河鵲渡》。黃仕忠《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收錄有《渡銀河總講》(《鵲橋密誓》總本)。這些戲本從整體來看存在情節(jié)上的聯貫性。

        從劇目內容來看,《銀河鵲渡》*該版本現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庫,劇本未見原貌,參見周玉嫻在《元明清時期牛郎織女文學的傳承與嬗變》(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中根據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庫清抄本整理的劇本。的情節(jié)為:青苗五谷神在乞巧節(jié)值司百谷、巡查郊野時,遇萬鵲成群,以為是鵲蟲作踐五谷田苗,月老出場解釋道,此時正值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之期,因為銀河難渡,正奉后土娘娘旨意來架鵲橋,使得夫妻相會。牛郎、織女相見后,月老看牛女歡喜相會,全是因為“圣人有道,萬姓同歡”。人間也家家團聚,共賞七夕。《鵲橋密誓》*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664冊,第4-7頁。戲本中,版本有二,主要內容相同,有一種版本與洪昇的《長生殿》第二十二出如出一轍,關于幾種戲本的詳細對比,另文撰述。的情節(jié)為:織女與牛郎鵲橋相見,看到人間唐明皇與楊貴妃在長生殿乞巧“一片誠心”,便下凡觀看,只見唐明皇與楊貴妃于七夕拈香行禮,向牽??椗p星祝告,焚香設誓立盟,愿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牛郎、織女見唐明皇與楊貴妃二人誓盟口同一辭,緊相依偎,恩愛情重。牛郎亦與織女相盟誓,但認為唐、楊二人將有劫難,不免生離死別,如果不背棄盟約,“決當為之綰合”。

        從情節(jié)來看,作為清宮乞巧節(jié)觀賞戲承應的開團場戲目,《銀河鵲渡》和《鵲橋密誓》與之前的獻戲劇目最大的不同是,二劇均出現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節(jié),其情節(jié)主題轉變?yōu)槭浪讗矍??!躲y河鵲渡》以天上的牛郎織女為主要角色,《鵲橋密誓》以人間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為主要角色,二劇情節(jié)前后較為聯貫,角色統一,均以神靈/牛郎織女降福貫穿?!躲y河鵲渡》出現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但是對二人的愛情和相思只是一帶而過,相會場景在戲中所占比例甚小,月老作為民間的婚姻之神貫穿始終,渲染氣氛,前半部分歌頌朝廷功德、皇恩浩蕩,宣揚治農勸桑,后半部分倡導夫婦和諧、家庭團圓和睦?!儿o橋密誓》作為清末宮廷乞巧節(jié)演出頻次最高的開團場戲目,在女子乞巧的背景下突出愛情元素,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觀賞性。

        從劇本人物來看,《銀河鵲渡》中出現了青苗五谷神、月老和后土娘娘等有民俗性的角色。青苗神和五谷神分掌各種谷物、麥苗,七月初七正是農作物收獲的時節(jié),后土娘娘亦為掌管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和大地河山之秀的女神。開場時五谷神和青苗神述說農業(yè)豐收景象,“五谷豐盈萬民歡”“身感皇恩主圣賢”。隨后掌管人間婚姻的月老奉后土娘娘之意架鵲橋以渡牛郎、織女。整個表演中,前半部分歌頌五谷豐登,后半部分倡導夫婦和諧,正反映著我國古代人民豐衣足食后盼望美好婚姻的愿望。

        從演出形態(tài)來看,《鵲橋密誓》可分為“鵲橋”和“密誓”兩部分?!谤o橋”是天上空間,以牛郎織女相會為主,“密誓”則為地上空間,以牛郎織女見得唐明皇和楊貴妃于長生殿中乞巧時設誓立盟為主,在實際演出時,舞臺應該會設置為前后或上下兩層場景。天上和人間兩個空間相輔相成、交相呼應,均以“天上留佳會,年年在斯,卻笑他人世情緣頃刻時”唱詞結束,使得整個演出前后照應,形成強烈的舞臺效果?!儿o橋密誓》文本應該來自清初洪昇《長生殿》(筆者將另文討論)。

        關于民間乞巧節(jié)的演戲狀況,我們目前還無全面的資料進行考索,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金院本名目中記載有一出“慶七夕”,從名稱推測應該屬于民間節(jié)令戲,但劇本已無從考證,也就是說,早在元代,民間應該就有七夕節(jié)令劇目。

        三、關于節(jié)令戲的概念、內涵

        在我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節(jié)令關乎人們的生產活動,與農業(yè)、宗教、星辰崇拜有緊密的聯系,是祭祀、農事、宴飲和娛樂休閑的綜合,是禮和樂的統一體。節(jié)令又是戲曲傳播的重要通道,節(jié)令戲作為中國傳統節(jié)令文化的一部分,首先給予視覺和聽覺美的享受,同時使得觀眾的情緒和精神受到某種程度的感染。在清宮乞巧節(jié)承應戲演出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清代宮廷乞巧節(jié)戲最大程度地反映乞巧節(jié)主題,無論是祭祀獻戲,還是開團場承應戲,無不包涵了豐富的民俗內容、民族心理,體現了對古代皇室女子的特殊關注。因此,關于節(jié)令戲的概念和內涵有必要在此做一梳理。

        清禮親王昭梿《嘯亭續(xù)錄》卷一“大戲節(jié)戲”條云:“乾隆初,純皇帝以海內升平,命張文敏制諸院本進呈,以備樂部演習,凡各節(jié)令皆奏演。其時典故如屈子競渡,子安題閣事,無不譜入,謂之月令承應?!?昭梿撰:《嘯亭雜錄》卷一"大戲節(jié)戲"條,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377-378頁。據此,學界一般認為,月令承應戲乃是清代乾隆初年張照等詞臣奉皇帝旨意所編。筆者以為,所謂清宮“月令承應戲”即“節(jié)令戲”,就是清代宮廷在各節(jié)令時,由宮廷藝人所承應的表現節(jié)慶吉祥,且與該節(jié)日民俗、神話傳說、宗教信仰等有關的劇目。清宮節(jié)令戲大多在劇本上吸取節(jié)日的民間習俗,吸收了很多神話、傳奇、演義小說和民間故事,內容上再現節(jié)日習俗和相關故事,增添了喜慶氣氛,注重民俗禮儀活動與各節(jié)令時間的聯系,體現了其禮樂性質。

        由于節(jié)令戲與宮廷承應有關(當然,民間也有節(jié)令戲),學界有的將之與“承應戲”劃等號,如王文章和吳江認為“因承應戲是適合節(jié)令演出的戲劇,因此又名節(jié)令戲、應節(jié)戲?!?王文章、吳江:《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上卷),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第76頁。林繼香*林繼香:《論傅惜華〈清代雜劇全目〉對戲曲研究的價值》,《文學界》(理論版)2012年第8期。、高換婷*高換婷:《嘉慶王朝》,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年,第13頁。、宋希芝*宋希芝:《戲曲行業(yè)民俗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35頁。、白撞雨*白撞雨:《翕居讀書錄》(2),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9年,第381頁。觀點與此相類似*筆者以為,“承應戲”字樣只能表明該戲是宮廷歸屬,無法體現其節(jié)令特色及儀典性質,而且與其他非儀典性質的劇目如慶典類劇目、觀賞類劇目相比,分界不明,這樣的概念指涉欠缺清晰、準確,是不利于研究的。。其他學者則要謹慎一些,大多從節(jié)日相關出發(fā)去命名,如徐扶明認為“‘應時戲’,亦稱‘節(jié)令戲’”*徐扶明:《紅樓夢與戲曲比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84頁。;中國文化大學中華學術院中華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曾著述“月令承應:即節(jié)令戲或應節(jié)戲,簡稱節(jié)戲,逢時按節(jié)演出”*中國文化大學中華學術院中華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中華百科全書》,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第325頁。;趙楊認為“月令承應即‘節(jié)令戲’、‘應節(jié)戲’,逢時按節(jié)演出”*趙楊:《清代宮廷演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第3頁。;常立勝*常立勝:《兩出清宮戲在菊壇的影響》,《中國戲劇》2009年第8期。、馮碧云*馮碧云:《〈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咸豐朝〉演劇研究》,第53頁。、齊心*齊心:《清宮戲與盛京皇宮戲臺》,武斌主編《沈陽故宮博物院院刊 沈陽故宮博物院建院八十五周年紀念特刊》,北京:現代出版社2012年,第435頁。、宋希芝*宋希芝:《戲曲行業(yè)民俗研究》,第134頁。、趙彤*趙彤:《至尊紅顏慈禧》,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年,第187頁。與此觀點類似,將節(jié)令戲與月令承應戲、應節(jié)戲、應時戲歸為一類,筆者認同這種觀點。

        那么,節(jié)令戲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哪些劇目可以歸為此類,劉鐵在其博士論文中概括了“判斷月令承應戲的三條主要標準:一是演出時間是否相對集中于某一節(jié)令時點;二是曲文話白中是否直接點明某一節(jié)令;三是演出內容是否帶有特定節(jié)令習俗的明顯烙印?!?劉鐵:《清宮月令承應戲考論》,遼寧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7年,第182頁。這個判斷基本上是正確的,仍可斟酌之處是第三條,此處“演出內容”含義較為模糊,與曲文話白似乎有重合處,可稍作修改,即演出過程中展現了特定的節(jié)令習俗影響下的戲曲形態(tài)及故事內容。

        節(jié)令戲可以劃分為幾種類型?丁汝芹先生曾將清宮戲按演出形式分為儀典戲與觀賞戲兩類。薛曉金、劉鐵據此認為,節(jié)令戲也可據此分類,如劉鐵“認為儀典戲和觀賞戲的類型劃分方式,不僅適用于清宮承應戲之整體,同樣也適用于儀典戲當中之月令承應戲的內部劃分,即月令承應戲也可以劃分為儀典戲和觀賞戲兩類。”*劉鐵:《清宮月令承應戲考論》,第52頁。從清宮乞巧節(jié)戲曲實際演出來看,清宮乞巧節(jié)戲可分為兩類,即作為儀典的獻戲部分(《七襄報章》、《仕女乞巧》)和作為儀典的開團場戲的部分(主要是《銀河鵲渡》、《鵲橋密誓》)。節(jié)令戲主要體現在儀典戲部分,觀賞戲部分特征則不太明顯(《雙渡銀河》這類觀賞性大戲出現次數不多)。薛曉金認為,“儀典類的節(jié)令戲一般用于開團場、宮廷筵宴及獻戲之際,上演時間較短?!?薛曉金:《清宮演劇中的節(jié)令戲》,《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較之多出宮廷筵宴一類,但這個分類標準似乎不一,不利于研究的進展。

        最后再談一下節(jié)令戲的功能??梢哉f,慶賀節(jié)令、反映節(jié)日背景特征和承載民俗文化內涵是節(jié)令戲的基本功能。從清宮乞巧節(jié)節(jié)令戲實際情況來看,或可分為儀式功能和娛樂功能。

        節(jié)日文化本身就有很強的儀式性,在禮樂制度下,清宮節(jié)令戲也具有很強的儀式性。尤其是作為獻戲,全然合乎著傳統中國的政治教化特色,如乞巧節(jié)的祭祀之禮,拜織女乞巧等活動,體現著祈求國泰民安,追求吉祥如意,歌頌升平盛世之愿望。乞巧節(jié)以女性為主,將女性群體思想和行為統一于一體,維系了乞巧民俗和宮廷生活的兩端,也體現了清代宮廷女性的身份認同。

        咸豐四年(1854),咸豐帝甚至親自為乞巧節(jié)撰寫了兩首御制詩:其一為:

        玉軿靈駕御微風,云幄香筵肆右宮。漫道今年秋是閏,仙期豈得兩回逢。

        其二為:

        乞巧裁詩胥是幻,驪山私語更荒唐。垂裳別有關心處,粒我烝民受福慶。*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昇平署檔案集成》第14冊,第7406-7407頁。

        這兩首御制詩(尤其是后者)常插入《七襄報章》一同演出,詩中重現實輕浪漫,體現了統治階級的關心之處。

        作為娛樂功能的節(jié)令戲,又有娛神和娛人之分。娛神的戲(即獻戲)通常伴隨祭祀等儀式,內容主要以神仙向人間賜福的歌舞類為主,曲詞華麗典雅,情節(jié)單純、莊重,宣揚吉祥喜慶,與開團場類的儀典戲相比,最大的特點是主角為神靈,故事主題多以神靈賜福為主,較少世俗色彩。

        而娛人的戲以觀賞戲居多,又分兩種情況:一是作為觀賞戲的開團場戲,情節(jié)有一定的喜慶甚至詼諧色彩,故事較多世俗主題,主角有神有人,兼具儀式性和觀賞性,如《銀河鵲渡》和《鵲橋密誓》中倡導夫婦和諧、家庭團圓;二是能夠反映該節(jié)日民俗性、宗教性的觀賞戲,演出劇目有較大的靈活性,題材豐富,人物形象特質鮮明,內容情趣生動,以連臺本大戲、折子戲和玩笑小戲居多。這兩種戲各有側重,開團場戲注重“禮”,觀賞戲注重“樂”。象征禮儀性的節(jié)令戲依附于藝術性強的觀賞戲,二者相輔相成,樂因禮而作,同時被禮制約。

        總之,宮廷禮樂體現著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和帝王統治的觀念,清宮節(jié)令戲正是維系并象征著一個國家秩序穩(wěn)定的藝術樣態(tài),也顯示了這種秩序的興衰。

        猜你喜歡
        節(jié)令乞巧鵲橋
        鵲橋仙·鬧春
        當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01:58:26
        八月來臨話七夕
        北京紀事(2022年8期)2022-05-30 18:08:38
        立 秋
        《乞巧》
        學苑教育(2022年26期)2022-03-02 00:59:04
        潭山乞巧
        五月節(jié)令百草之艾 日暖桑麻光似潑 風來蒿艾氣如熏
        紫禁城(2020年6期)2020-07-24 09:24:06
        正月節(jié)令百草之柏葉
        紫禁城(2020年2期)2020-05-25 08:02:10
        乞巧七夕
        鵲橋仙
        當代音樂(2017年12期)2017-12-31 00:00:00
        廿四節(jié)令鼓隊震響華大20年
        海峽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极品少妇被黑人白浆直流|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四虎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无码人妻人妻经典|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国色天香|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成人无码| 日中文字幕在线|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不卡| 国产激情无码Av毛片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妖精|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播放 |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日本高清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丝袜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av|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热| 丰满少妇大力进入av亚洲| 亚洲h电影| 三级日本午夜在线观看| 男女射黄视频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av一区麻豆精品久久| 女人av天堂国产在线|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国产在线精品福利大全|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成人爽a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国产精品123|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xxxx极品高清| 婷婷丁香社区| 二区三区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99久久免费看精品国产一| 成人午夜特黄aaaaa片男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