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蒙求》作者李瀚生平事跡考實

        2018-01-23 16:40:46
        敦煌學輯刊 2018年3期

        李 軍

        (西北大學 歷史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一、前言

        《蒙求》是唐宋時期影響巨大的兒童啟蒙讀物,《資暇集》《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崇文總目》《宋史·藝文志》等均有所引用或著錄。注[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上“不拜單于”條,叢書集成初編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頁;[宋]晁公武撰,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卷14“類書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672頁;[宋]陳振孫撰,徐小蠻、顧美華點?!吨饼S書錄解題》卷14“類書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24頁;[宋]王堯臣等編次,錢東垣等輯釋《崇文總目》卷3“類書類上”,國學基本叢書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年,第178頁;[元]脫脫《宋史》卷202《藝文志六》,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5293頁。從時代上看,《蒙求》上承《千字文》,下啟《三字經》,而在篇幅和知識含量上,相對于兩者卻有過而無不及;從流傳范圍看,該書不僅遠播敦煌,更是在唐末之際成為日本皇室的讀本。注對于《蒙求》唐末之際在日本的流傳情況,可參羌國華《漢籍與日本中世紀行文學》,收入王勇主編《中日漢籍交流史論》,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71-93頁。正是緣于此,學者歷來都非常關注該書的作者及流傳等問題。

        對于《蒙求》的作者,雖然在唐宋時期的文獻中存在“李瀚”及“李翰”兩說,但均載其為唐人。只是到了清初編修《全唐詩》之際,才出現了《蒙求》作者“李翰”為唐末五代人的說法。[注]中華書局編輯部《全唐詩(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10033頁。四庫館臣又誤將《蒙求》作者比定為后晉時期的翰林學士李瀚。[注][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135“子部·類書類一”,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1144頁。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60“雜家類”在著錄《蒙求集注》時,根據《蒙求》在宋代書目中的著錄次序,指出該書應作于唐代,作者應即《舊唐書·文苑傳·蕭穎士傳附李翰傳》及《新唐書·文藝傳·李華傳附李翰傳》所載的代宗朝翰林學士李翰,“李瀚”之說為誤。[注][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年,第1195-1197頁。光緒六年(1880),楊守敬從日本古鈔本《蒙求》中揭出李華《蒙求序》及饒州刺史李良《薦〈蒙求〉表》,證明《蒙求》的作者“李瀚”確系唐人。[注][清]楊守敬《日本訪書志》共十六卷,有光緒丁酉(1897)鄰蘇園刻本。此據楊守敬撰,張雷校點《日本訪書志》,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78-180頁。楊守敬在日本發(fā)現的古鈔本《蒙求》,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館,鄭阿財、朱鳳玉《敦煌蒙書研究》(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43頁)名之以“臺灣故宮本”。余嘉錫先生則明確指出《蒙求》的作者李瀚應即兩《唐書》所載的代宗朝翰林學士李翰,“翰”“瀚”相通。[注]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960-975頁。敦煌文獻刊布后,學界根據P.2710及敦研095等《蒙求》抄本所存的李良薦表及李華序文,進一步印證了余嘉錫的結論。[注]邰慧莉《敦煌本〈李瀚自注蒙求〉初探》,敦煌研究院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研究院藏敦煌文獻研究篇》,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年;鄭阿財、朱鳳玉《敦煌蒙書研究》,第230頁;鄭阿財《敦煌本〈蒙求〉及注文之考訂與研究》,《敦煌學》第24輯,臺北:樂學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第177-197頁。2004年,傅璇琮先生在對《蒙求》的流傳及研究狀況進行詳細梳理的基礎上,認為《蒙求》的作者并非翰林學士李翰。[注]傅璇琮《尋根索源:〈蒙求〉流傳與作者新考》,《尋根》2004年第6期,第58-64頁。此后,以唐雯先生為代表的學者對傅璇琮的觀點進行了發(fā)揚。[注]唐雯《〈蒙求〉作者新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年第3期,第18-22頁;郭麗《〈蒙求〉作者及作年新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11年第3期,第49-58頁。《蒙求》作者李瀚身份的明確,對于深入了解該書的創(chuàng)作及流傳狀況至關重要,故本文希望能對李瀚與代宗朝翰林學士李翰之關系及其生平事跡略作申說。

        二、李瀚與翰林學士李翰之關系考辨

        日本古鈔本中的李良《薦〈蒙求〉表》載:

        臣良言:臣聞建官擇賢,其來有素;抗表薦士,義或可稱。爰自宗周、逮茲炎漢,兢徵茂異,咸重儒術。竊見臣境內寄住客前信州司倉參軍李瀚,學藝淹通,理識精究。撰古人狀跡,編成音韻,屬對類事,無非典實,名曰《蒙求》,約三千言。注下轉相敷演,向萬余事。瀚家兒童三數歲者,皆善諷讀。談古策事,無減鴻儒。不素諳知,謂疑神遇。司封員外郎李華,當代文宗,名望夙著,與作序云:“不出卷而知天下,其《蒙求》哉!”漢朝王子泉制《洞簫賦》,漢帝美其文,令宮人誦習。近代周興嗣撰《千字文》,亦頒行天下,豈若《蒙求》哉!錯綜經史,隨便訓釋,童子則固多弘益,老成亦頗覽起予。臣屬忝宗枝,職備藩捍,每廣聽遠視,采異訪奇,未嘗遺一才,敝片善,有可甄錄,不敢不具狀聞奏。陛下察臣丹誠,廣達聰之義;令瀚志學,開獎善之門。伏愿量授一職,微示勸誡。臣良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天寶五年八月一日饒州刺史李良上表,令國子司業(yè)陸善經為表,表未行,而良授晉(替),事因寢。[注][清]楊守敬《日本訪書志》,第180頁。對于敦煌文獻P.2710、敦研95號所載李良《薦蒙〈蒙求〉表》及李華《〈蒙求〉序》,錄文可參鄭阿財、朱鳳玉《敦煌蒙書研究》,第232-233頁;唐雯《〈蒙求〉作者新考》,第19-20頁。其中,李良《薦蒙〈蒙求〉表》末尾所言之“良授替”,《日本訪書志》作“良授晉”,據P.2710李良《薦蒙〈蒙求〉表》改。此外,對于日本古鈔本《薦〈蒙求〉表》所言的“天寶五年八月一日”,敦研095號闕載,P.2710僅載為“月日”。

        李華撰《〈蒙求〉序》則言:

        安平李瀚著《蒙求》一篇,列古人言行美惡,參之聲律,以援幼童,隨而釋之,比其始終,則經史百家之要,十得其四五矣。推而引之,源而流之,易于誦習,行于章句,不出卷而知天下,其《蒙求》哉!《周易》有“童蒙求我”之義,李公子以其文碎,不敢輕傳,達識者所務訓蒙而已。故以《蒙求》為名題其首。每行注兩句,人名外傳中有別事可記,亦此附之。雖不配上文,所資廣博。從《切韻》東字起,每韻四字。[注][清]楊守敬《日本訪書志》,第180—181頁。

        根據《薦〈蒙求〉表》所載,饒州刺史李良做薦表的時間為天寶五年八月一日。余嘉錫指出該記載有三誤:一則因天寶元年改州為郡,故此時不當有饒州刺史;二則天寶三年改年為載,“天寶五年”不合制度;三則為《蒙求》作序的李華在天寶五載尚未登朝。[注]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第960-975頁。張娜麗《敦煌研究院藏〈蒙求〉試解——與日藏古抄本之比較》(《敦煌研究》2002年第5期,第81-94頁)根據李良薦表起草者陸善經的生平,也認為李良的薦表作于天寶五載。雖已指出上述記載的諸多錯誤,但余氏卻認為“饒州刺史”“天寶五年”等應為傳抄者所妄改,仍將李良薦表的時間系于天寶五載。

        傅璇琮在余嘉錫研究的基礎上,針對李良《薦〈蒙求〉表》的寫作時間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其認為:

        李良此表所記與代宗朝翰林學士李翰事跡有明顯不合:一、按照唐科舉制,已任過官職者不能再舉進士考試,如天寶五載前李翰已任過信州司倉參軍,怎么能再舉考呢?二、李翰于天寶五載前已為正八品上之信州司倉參軍,何以天寶十載又降任從九品上之衛(wèi)縣縣尉?李良薦表中明確要求是希望“依資量授一職”,即在州司倉參軍的官階上再加提升,何以反而降階?三、梁肅明確記李翰于進士登第后首任官(即釋褐)為衛(wèi)縣尉,怎么在幾年前已任為信州司倉參軍?……由此應當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李良薦表,李華序,其真實性是不成問題的,因敦煌本、元好問序都提及。二、日本所傳諸本所記天寶五年,不可信,根據表中稱李華時任司封員外郎,則當在肅宗上元時(760~761年)。三、《蒙求》的作者為李瀚,敦煌本、元好問序、兩宋時目錄、《四庫全書》本,及日本諸古本,都作瀚,從水,非代宗時翰林學士李翰。[注]傅璇琮《尋根索源:〈蒙求〉流傳與作者新考》,《尋根》2004年第6期,第64頁。

        傅氏所論可證《薦〈蒙求〉表》所載的“天寶五年”的時間確實有誤,但并不能證明《蒙求》作者李瀚并非翰林學士李翰。因為如果李良作薦表的時間確如傅先生所說,是在肅宗上元年間,則《蒙求》作者李瀚擔任信州司倉參軍的時間將不再與李翰中進士科及釋褐衛(wèi)縣尉的時間相沖突。此外,如果翰林學士李翰與《蒙求》作者李瀚并非一人,那么以李翰參加科考及釋褐的時間來否定李良于天寶五載為李瀚作薦表的做法在邏輯上也就無從成立。而對于“翰”、“瀚”相通的問題,余嘉錫此前已有論斷,故在此不贅。

        目前看來,在否認《蒙求》作者為代宗朝翰林學士李翰的學者中,以唐雯的論證最為全面。[注]郭麗《〈蒙求〉》作者及作年新考》在否認《蒙求》作者非李翰時,論據有二:其一,李翰的郡望為趙郡贊皇李氏,與《蒙求》作者的郡望不符;其次,觀此李翰一生行實,其并未擔任過信州司倉參軍,與《蒙求》作者的任官情況不符。所謂郡望沖突之說,下文在回應唐雯觀點時有所涉及。而根據唐制,唐代官員一生往往會歷官一二十轉,傳記類文獻的記載中顯然無法容納所有的歷官情況。其在文中所列的主要論據有三,現逐一加以討論。

        其一,唐雯認為在李良薦舉李瀚之前,李翰已出任更高職級的侍御史,不可能在其后出任品秩較低的信州司倉參軍,故李瀚與李翰并非同一人。唐雯據李華《臨湍縣令廳壁記》及《故中岳越禪師塔記》篇末所自署的職銜,指出李華出任司封員外郎的時間應在廣德元年(763)七月以后,廣德二年(764)九月之前。正是在這段時間,李華在饒州見到《蒙求》的作者并為之作序,李良的薦表也應撰于同時。與此同時,唐雯根據李翰《進〈張巡中丞傳〉表》中所稱肅宗的尊號,指出該表作于乾元元年(758);此時李翰已經出任從六品上的侍御史,故不會在數年之后出任品秩為正八品下的信州司倉參軍。對于李翰上《進〈張巡中丞傳〉表》的時間,唐雯的推論應可以成立,但其時李翰已在侍御史任上的推測卻并沒有切實的根據。退一步講,即使李翰擔任侍御史在前,李瀚任信州司倉參軍在后,也不能據此認定兩者并非一人。因為唐代貶官本就是極為普通之事,更何況在政局極度動蕩之際。所以,僅依靠“侍御史”和“信州司倉參軍”兩個職官的品級高低及任職前后,并不足以否定李瀚即李翰的既有結論。

        其二,唐氏指出《薦〈蒙求〉表》除提及作者李瀚曾任職信州外,并未記載其他特別事跡,李華《序》也未過多關照作者的履歷事跡,與傳世文獻中李翰相對豐富的履歷不相匹配。學者所列李翰之事跡主要有早年高第、曾受房綰等名士推薦、上《張巡中丞傳》等。據《文苑英華》卷703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注文所載,天寶末年李翰曾被房綰、韋陟推薦為史官及諫官,但卻因“當國者不聽”,而不了了之。[注][宋]李昉《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第3626頁。受人舉薦但未獲認可,并非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跡,這也正是梁肅僅將此事列入注文原因。張巡雖據守堅城,但同時又因食人之事,頗為時人所指摘。而李華在《〈蒙求〉序》中指出“比其始終,則經史百家之要,十得其四五”,“不出卷而知天下”,對李瀚《蒙求》所蘊含的豐富的知識含量,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李良則在《薦〈蒙求〉表》中首先點明了李瀚的前資官,其后稱贊李瀚之卓越學識及《蒙求》之成效。從主要的功能來看,李華撰序是為了激揚李瀚之聲望,故著力贊揚《蒙求》之內容豐富及易于傳播;李良作表則是希望唐政府能依資“量授一職”于李瀚,故在贊揚《蒙求》有助于教化之余,述其“官資”才最為關鍵。李華序文及李良薦表的功用均比較直接且單一,與記載李翰生平的列傳及具有學術總結性質的《補闕李君前集序》之功能迥異,故幾者詳略不同也并非不可理解之事。

        其三,學者指出在《〈蒙求〉序》中,李華自稱趙郡,稱李瀚則為安平,與兩《唐書》中李翰為李華“宗人”及“宗子”的記載不合。據《舊唐書·李華傳》及《蕭穎士傳附李翰傳》,可知李華為“趙郡人”,李翰為李華之“宗人”。[注][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190下《文苑傳下·李華傳》,第5047、5049頁。[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203《文藝傳·李華傳》載李華為“趙州贊皇人”,李瀚為李華之“宗子”。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則明確記載李翰為“趙郡贊皇人”。楊守敬所見之日本古鈔本《蒙求》所附李華序,只是提及“安平李瀚”,而未及李華之情況。P.2710《蒙求序》首列序文作者“趙郡李華”,次敘《蒙求》作者“安平李瀚”。唐代的安平,并不隸屬于趙州,而是屬于深州。[注][唐]李吉甫撰,賀次君點?!对涂たh圖志》卷17《河北道二》“深州安平縣”條,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488頁。從表面上看,《蒙求》的作者安平李瀚似與趙郡李翰并非一人,但實際情況卻恐非如此。對于“安平”和“趙郡”的矛盾,余嘉錫早已指出趙郡為李瀚之郡望,安平應為其本貫。此外,李匡乂在《資暇集》中,曾明確記載《蒙求》為其“宗人李翰”所作。[注][唐]李匡乂《資暇集》,第1頁。李匡乂為鄭王元懿五世孫,郡望為隴西,與安平也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正如余嘉錫指出的那樣,隴西和趙郡雖分為兩房,而其先同出一祖,故可稱作同宗,由此可以反證李瀚的郡望應確為趙郡。另據《新唐書·李華傳附李翰傳》的記載,李紓為李翰之族弟。[注][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第5778頁?!杜f唐書·李紓傳》載傳主為禮部侍郎李希言之子,于天寶末年拜秘書省校書郎。[注][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137《李紓傳》,第3763-3764頁。[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161《李紓傳》僅載李紓之生平,而未載其世系。李希言為鄭王元懿之孫,[注][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64《鄭王元懿傳》,第2429頁。如此則李紓為元懿四世孫,與李匡乂之父夷簡為兄弟。作為李紓及李翰子侄輩的李匡乂,其口中的《蒙求》作者“宗人李翰”顯然就是指《新唐書》所載的李紓之族兄、代宗朝翰林學士李翰。

        要而言之,根據學者現有的論證,并不足于證明《蒙求》的作者李瀚與代宗朝翰林學士李翰為不同的兩個人。在現有情況下,將李瀚與李翰視作同一個人是更為合理的做法。[注]在明確李翰和李瀚為同一人的前提下,為了表述的統(tǒng)一,下文以“李瀚”稱之,引文則保持原狀。

        三、李瀚生平事跡略考

        由于李瀚在唐代文壇頗負盛名,故《舊唐書·文苑傳》及《新唐書·文藝傳》分別在《蕭穎士傳》《李華傳》后附有其傳記。雖然以往已有學者綜合兩《唐書》等傳世文獻,對李翰之行年進行了詳細的考證,[注]陳冠明《李翰行年稽實》,《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第82-86頁。傅璇琮《唐代宗朝翰林學士考論》,《中華文史論叢》2001年第3輯,第162-187頁,主要依據兩《唐書》及梁肅所撰《補闕李君前集序》《送李補闕歸少室養(yǎng)疾序》,對李翰之生平進行了復原。但似仍有未發(fā)之覆。故本節(jié)希望在學者論證的基礎上,對李瀚人生的重要節(jié)點略作考察。

        《舊唐書·文苑傳下·蕭穎士傳附李翰傳》載:

        (李)華宗人翰,亦以進士知名。天寶中,寓居陽翟。為文精密,用思苦澀。常從陽翟令皇甫曾求音樂,每思涸則奏樂,神逸則著文。祿山之亂,從友人張巡客宋州。巡率州人守城,賊攻圍經年,食盡矢窮方陷。當時薄巡者言其降賊,翰乃序巡守城事跡,撰《張巡姚訚等傳》兩卷上之,肅宗方明巡之忠義,士友稱之。上元中為衛(wèi)縣尉,入朝為侍御史。[注][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第5049頁。

        《新唐書·文藝傳下·李華傳附李翰傳》則載:

        翰擢進士第,調衛(wèi)尉。天寶末,房琯、韋陟俱薦為史官,宰相不肯擬。翰所善張巡死節(jié)睢陽,人媢其功,以為降賊,肅宗未及知。翰傳巡功狀,表上之……帝繇是感悟,而巡大節(jié)白于世,義士多之。翰累遷左補闕、翰林學士。大歷中,病免,客陽翟,卒。翰為文精密而思遲,常從令皇甫曾求音樂,思涸則奏之,神逸乃屬文。族弟紓,自有傳。[注][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第5777-5778頁。

        兩《唐書》均載李瀚中進士科,并出任衛(wèi)縣尉。對于李瀚任職衛(wèi)縣的時間,《舊唐書》系于上元中,《新唐書》則列于天寶末年之前。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則載李瀚弱冠中進士科后,“解褐補衛(wèi)縣尉”?!短莆拇狻肥珍浻欣铄兑筇珟煴雀杀肺?,述及作者曾于“天寶十祀”(751)以衛(wèi)縣尉的身份前往比干祠祭拜。[注][宋]姚鉉《唐文粹》卷53,四部叢刊初編本,第11-13頁。據李瀚任職衛(wèi)縣的時間,可知李瀚釋褐的時間應在天寶十載之前不久,其中進士科又應在此前數年。[注]傅璇琮《尋根索源:〈蒙求〉流傳與作者新考》,《尋根》2004年第6期,第58-64頁。對于李瀚被薦為史官、諫司的時間,陳冠明先生指出應在天寶十三載(754)。[注]陳冠明《李翰行年稽實》,《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第82-86頁。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注文有載:“天寶末,房公綰、韋公陟薦公充史官、諫司之任,當國者不聽,乃已。”[注][宋]李昉《文苑英華》卷703,第3626頁。《新唐書》所載顯然應源于此。由于“宰相不肯擬”,李瀚在衛(wèi)縣尉任滿后,并未獲得即時銓選注擬的資格,故其在天寶十四載左右曾赴越州、蘇州等地游歷。[注]陳冠明《李翰行年稽實》,《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5年第4期,第82-86頁。劉長卿《喜李翰自越至》詩即云:“南浮搶海上,萬里到吳臺……羨爾無羈束,沙鷗獨不猜?!盵注]中華書局編輯部《全唐詩(增訂本)》卷148,第1510頁。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李瀚曾追隨友人張巡客于宋州。據《舊唐書·蕭穎士傳附李翰傳》的記載,在張巡死于睢陽后,李瀚曾上《進〈張巡中丞傳〉表》,其后又入朝為侍御史。對于李瀚出任侍御史的時間,陳冠明先生推測應在至德二載(757)。其所依據的是《資治通鑒》卷220“唐肅宗至德二載十二月戊午”條中張巡等人受到追贈的記載。陳冠明先生的結論可能是受到了兩《唐書·李翰傳》敘事的影響。按照兩《唐書》的記載,在李瀚上張巡等人傳記之前,頗有時人攻訐其降安史叛軍。李瀚上表后其事跡才為世人所知,故李瀚上表之舉似應在張巡受追贈的至德二載十二月之前。此外,《新唐書·忠義傳·張巡傳》雖然記載張巡為時人所詬病的并非降賊,而是張巡守睢陽末期所出現的食人慘劇,但仍然將李瀚等人上表視為張巡得授揚州大都督贈官的原因。[注][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192《忠義傳·張巡傳》,第5541頁。但細讀《唐文粹》所收李瀚《進〈張巡中丞傳〉表》,可知兩《唐書》所載皆存在問題。首先,李瀚在表文中稱張巡以“故御史中丞、贈揚州大都督”,且載張巡之子亞夫已得官,證明李瀚為張巡作傳并上表的時間在張巡得到官方追贈之后;其次,李瀚上表并非為了辨明張巡是否降賊,而是針對“議者罪巡以食人”的指責,從睢陽之戰(zhàn)對于江淮以及整個平叛戰(zhàn)局的重要意義出發(fā),為其進行辯護。由此可見,李瀚上《進〈張巡中丞傳〉表》并非張巡得以贈官的原因,而是為了應對張巡被追贈后時人的異議。[注]據《新唐書》卷192《忠義傳中·許遠傳》所載,代宗大歷年間,張巡之子張去疾曾上表指責許遠有降賊行為,希望唐廷能夠剝奪追贈許遠的官爵。但經過由張去疾、許遠之子許峴及百官參與的朝議后,唐廷并未改變對許遠的官方評價。羅靈山《兩唐書中的〈李翰傳〉有誤》(《中國文學研究》1999年第1期,第95頁)即據此指出《舊唐書》中所謂時人攻擊張巡降叛軍的記載,實系后晉史臣將張去疾攻訐許遠之事錯置于張巡的緣故?!缎绿茣冯m然保留了李瀚《進〈張巡中丞傳〉表》的基本內容,但仍然沿用了《舊傳》中錯誤的記載。所以,兩《唐書》中夸大了李瀚在張巡得到官方評價問題上所起的作用??赡苷钦J識到兩《唐書》記載的缺陷,《通鑒》在至德二載十二月唐廷為張巡等人加追贈并為其子孫授官事后,又載:“議者或罪張巡以守睢陽不去,與其食人,曷若全人。其友人李翰為之作傳,表上之……眾議由是始息。”[注][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卷220,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第7046-7047頁。

        對于李瀚上《進〈張巡中丞傳〉表》之事,李肇《唐國史補》卷上有載:

        張巡之守睢陽,糧盡食人,以至受害。人亦有非之者。上元二年,衛(wèi)縣尉李翰撰巡傳上之,因請收葬睢陽將士骸骨。又采從來論巡守死立節(jié)不當異議者五人之辭,著于篇。[注][唐]李肇《唐國史補》,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第19頁。

        由于兩《唐書》《資治通鑒》均未載李瀚上表的時間,故有學者直接采用了李肇所言的上元二年(761)。[注]王杰《李翰〈張中丞傳〉考》,《遼東學院學報》2016年第6期,第40-45頁。但正如唐雯所言,李瀚所上的《進〈張巡中丞傳〉表》中,稱肅宗為“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而該尊號僅行用于乾元元年(758),故李瀚上表只能作于是年?!杜f唐書》中李瀚于上元中出任衛(wèi)縣尉的記載,應源自《唐國史補》。而李肇之所以出現誤記,顯然是在時間上將李瀚出任衛(wèi)縣尉、上《進〈張巡中丞傳〉表》與另外某件與李瀚相關之事三者混為一談。從李瀚的生平經歷看,上元二年或是李瀚出任侍御史或者左補闕的時間。而據《冊府元龜》卷635《銓選部·考課一》所載,大歷八年十月李瀚曾以左補闕的身份與中書舍人常袞等人“考吏部選人判”。[注][宋]王欽若等編《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7625頁。所以,李肇所言的上元二年,應該是李瀚入朝出任侍御史的時間。但是很快,李瀚就被貶謫至信州,出任司倉參軍。寶應元年(762)五月之后,唐朝六品以下官員三考一替。[注][宋]王溥撰《唐會要》卷81《考上》,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第1503頁。如此,李瀚由侍御史貶任信州司倉參軍的時間應就在上元二年。經過三考,至廣德二年(764)李瀚任滿,并在李良為其《蒙求》作薦表之前,流寓至信州臨近的饒州。而李良在薦表中為李瀚求官之事,應該放在官員銓選的背景中考察。

        開元十八年(730),裴光庭制訂“循資格”,原則即為“官罷滿以若干選而集,各有差等,卑官多選,高官少選”。[注][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锻ǖ洹肪?5《選舉三》,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361頁?!缎绿茣みx舉志下》對于官員任滿守選的時間,只是籠統(tǒng)載為“凡一歲為一選。自一選至十二選,視官品高下以定其數,因其功過而增損之”。[注][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45《選舉志下》,第1174頁。在天寶五載正月乙亥所頒發(fā)的《安養(yǎng)百姓及諸改革制》中,有“中下縣令……考滿之后,準畿官等例三選聽集”的規(guī)定。[注]該制收入《文苑英華》卷433等?!杜f唐書》卷9《玄宗紀》天寶五載正月乙亥載:“敕大小縣令并準畿官吏三選聽集”。池田溫先生均指出兩者存在對應關系。([日]池田溫《唐代詔敕目錄》,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234頁)信州為中州,其司倉參軍為正八品下,[注][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短屏洹肪?0《三府督護州縣官吏》“中州·司倉參軍條”,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746頁。低于諸州中下縣縣令的從七品上,[注][唐]李林甫等撰,陳仲夫點?!短屏洹肪?0“諸州中下縣條”,第752頁。所以李瀚罷任信州司倉參軍后,其守選的時間至少在三年以上。在“循資格”實施后,六品以下的官員中,除了常參官和供奉官可以不守選外,只有政績特別出眾者,即“內外官清白著聞”,才可以通過他官舉薦的方式由中書門下改授。[注]王勛成《唐代銓選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130頁。李良在薦表中特別點出李瀚“前信州司倉參軍”的前資官,希望唐中央能“量授一職,微示勸誡”,當是在“循資格”實施的背景下,李良為了幫助任滿的李瀚突破守選限制所做的努力。

        李良在為《蒙求》所作的薦表中,一是述及《蒙求》的修撰及流傳狀況,二是引用了司封員外郎李華所作的序言。由此可證,李瀚撰成《蒙求》及李華作序均早于李良作薦表。唐雯此前已指出李華出任司封員外郎應在廣德元年(763)七月以后,廣德二年(764)九月之前,所以李華為《蒙求》作序的時間應在其間,李瀚撰成《蒙求》的時間則稍早于此。據學者考訂,李良由饒州刺史改任桂州的時間約在大歷元年,[注]對于李良出任桂州刺史的時間,參郁賢皓著《唐代刺史考全編》,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3244頁。而就在廣德二年五六月間,李華曾途經饒州前往信州。[注]對于李華經由饒州的時間,參唐雯《〈蒙求〉作者新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年第3期。作為時任饒州刺史的李良,在薦表中對于《蒙求序》的作者李華之“文宗”身份大加推崇,可見李良薦舉李瀚當與李華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李良為《蒙求》作薦表的時間應在李華途經饒州之時。

        據《新唐書·文藝傳·李華傳》所載,“華愛獎士類,名隨以重,若獨孤及、韓云卿、韓會、李紓、柳識、崔祐甫、皇甫冉、謝良弼、朱巨川,后至執(zhí)政顯官?!盵注][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第5776頁。值得注意的是,李瀚與李華所交游者也多有聯系。如李瀚在進《張巡中丞傳》為張巡發(fā)聲之際,李紓、朱巨川等人也與其連聲同氣。[注][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192《張巡傳》,第5541頁。再如上文提及的梁肅,大歷五年(770)在常州守父喪期間,曾以文投謁于李華及獨孤及,并得其獎拔,從而名彰海內。其后,直至大歷十三年秋,梁氏才應詔入京,于國史館修史,旋因母病辭歸常州。[注]胡大浚、張春雯《梁肅年譜稿(上)》,《甘肅社會科學》1996年第6期,第48-51頁。在李瀚因疾罷免之際,梁肅做《送李補闕赴少室養(yǎng)疾序》;[注]岑仲勉《翰林學士壁記注補》三指出:“此補闕亦李翰,陽翟少室,相鄰地也?!倍铄珰w居陽翟并以舊作編訂為前集三十卷后,仍請梁肅為其作序。[注]胡大浚、張春雯《梁肅年譜稿(上)》,《甘肅社會科學》1996年第6期,第48-51頁。從梁肅的活動及任官經歷來看,其與李瀚的人生交集應該就是梁氏極為短暫的史館生涯。梁肅和李瀚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即可建立起密切的關系,作為與雙方都存在交往的李華,可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李瀚寓居陽翟期間,與其關系非常密切的陽翟縣令皇甫冉,即李華所獎拔的皇甫曾之弟。至于李紓,在《新唐書》中更是直接被記載為李瀚之族弟。在李華所獎拔的士人中,獨孤及為河南洛陽人,[注][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162《獨孤及傳》,第4990頁。柳渾則生于洛陽側近的汝州梁縣梁城鄉(xiāng)思義里。[注][宋]李昉《文苑英華》卷975柳宗元《故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輕車都尉宜城縣開國伯柳公行狀》,第5131頁。獨孤及為李華文集所作之《趙郡李公中集序》,稱李華于“開元二十三年舉進士,天寶二年舉博學宏詞,皆為科首,由南和尉擢秘書省校書郎”;天寶八載,又“歷伊闕尉”。[注][宋]李昉《文苑英華》卷702《趙郡李公中集序》,第3618頁。伊闕屬河南府,為畿縣。李華的朋友圈中的河南府人士很可能就是其任職伊闕期間結交的。但據下文,李瀚雖然郡望為趙郡、里貫為安平,卻很早就定居在洛陽。所以,李瀚和李華之間的交往,或可上溯至李華任職河南府期間。正是因為李瀚與李華早就相識,故《蒙求》撰成后,由已負“文宗”之名的李華作序。在李瀚客居饒州期間,李華途經該地,由此促成了饒州刺史李良因《蒙求》為李瀚作薦表之事。

        李良在刺理饒州之際,雖然已經令國子司業(yè)陸善經為表,但最終因李良于大歷元年改任他官,為李瀚求官之事遂不了了之。根據《補闕李君前集序》及獨孤及《昆陵集》卷16《送蔣員外奏事畢還揚州序》的記載,陳冠明先生指出李瀚曾兩度出任淮南節(jié)度掌書記,其首度出任淮南節(jié)度掌書記及大理司直的時間正在大歷元年。從地域上看,作為李瀚寄居地的饒州位于江西東北部,與淮南節(jié)度使轄區(qū)非常接近。由此可知,李瀚在李華調離饒州、薦舉未果的情況下,隨即由饒州前往臨近的淮南節(jié)度使轄區(qū),并出任了掌書記的幕職。

        此外,據兩《唐書》所載,李瀚曾客居陽翟,并與陽翟令皇甫曾過從甚密,唯《舊唐書》載為天寶中,《新唐書》載為大歷中。對于李瀚與皇甫曾交往之事,李肇《唐國史補》卷上載:“李翰文雖宏暢,而思甚苦澀。晚居陽翟,常從邑令皇甫曾求音樂,思涸則奏樂,神全則綴文。”[注][唐]李肇《唐國史補》,第20頁。由此可見,兩《唐書》中李瀚與皇甫曾交往的記載,應源自《唐國史補》。而《新唐書》中李瀚于大歷中客居陽翟的記載,則應源于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所記的“天子聞其才,召拜左補闕,俄加翰林學士……因疾罷免。君既退歸,居于河南之陽翟”[注][宋]李昉《文苑英華》,第3626頁。。此外,作為李瀚的好友,劉長卿于大歷三年所做的《送李端公赴東都》詩有云:

        軒轅征戰(zhàn)后,江海別離長。
        遠客歸何處,平蕪滿故鄉(xiāng)。
        夕陽帆杳杳,舊里樹蒼蒼。
        惆悵蓬山下,瓊枝不可忘。

        [注][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第1501頁。對于劉長卿所言之“李端公”,陳冠明《李翰行年稽實》明確指出應指曾擔任侍御史的李瀚。

        詩中的“平蕪滿故鄉(xiāng)”“舊里樹蒼蒼”之語,可知劉長卿將東都視作李瀚之故鄉(xiāng)。[注]對于該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陳冠明先生認為是在大歷三年;儲仲君先生則據詩中所云“軒轅征戰(zhàn)后,江海別離長”,指出該詩應作于史朝義授首后不久,即廣德中。([唐]劉長卿著,儲仲君箋注《劉長卿詩編年箋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第242頁)相較而言,陳冠明先生的結論應更為可信。劉長卿所稱的東都,與李瀚之趙郡郡望及安平里貫均不相合。由此可知,李瀚早在大歷三年之前已經寓居于東都。至李瀚因崔圓之死首度罷幕淮南之際,因其早已在東都定居,故劉長卿才會將李瀚前往東都視為返鄉(xiāng)。《文苑英華》收錄有梁肅《送李補闕歸少室養(yǎng)疾序》,可知李瀚由補闕罷歸后,首先赴登封少室山養(yǎng)疾,并最終病卒于登封鄰縣的陽翟。[注][宋]李昉《文苑英華》卷725《送李補闕歸少室養(yǎng)疾序》,第3762頁。登封與陽翟均位于東都側近,而這應該正是李瀚在病免之際,赴少室山養(yǎng)疾,并最終寓居陽翟的原因。

        四、結論

        雖然有多位學者推測《蒙求》作者李瀚與唐代宗朝翰林學士李翰并非同一人,但諸如李翰出任侍御史在李瀚任信州司倉參軍之前、《蒙求》所載李華與李瀚郡望不同等證據,并不足以否認李瀚與李翰為同一人的既有結論。李瀚郡望為趙郡,里貫為安平,又先后寓居于東都、宋州、饒州、河南府陽翟縣等地。具體而言,天寶中,李瀚中進士,并以衛(wèi)縣尉釋褐。天寶末年,雖然有房綰、韋陟等人的薦舉,但李瀚并未能突破罷任守選的限制。因李瀚與張巡相友善,故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其曾追隨張巡客居宋州。張巡死于王事并得到追贈后,時人對張巡據守睢陽期間的食人行徑頗有指摘,故李瀚上《進〈張巡中丞傳〉表》《張巡中丞傳》《姚訚傳》等,為其進行辯護。上元二年,李瀚入朝出任侍御史,并很快被貶任信州司倉參軍。信州三年任滿后,其前往臨近的饒州寓居。正是在客居饒州期間,負有“文宗”之名的李華途經該地,由此也促成了饒州刺史李良因《蒙求》為李瀚求官之事。而在李良調任、薦舉無望的情況下,李瀚離開饒州,投入淮南節(jié)度使幕府,出任了節(jié)度掌書記的幕職。從交際網絡來看,李瀚與劉長卿、朱巨川、皇甫曾、梁肅等人關系密切,而這些人又大多與《蒙求》序文的作者李華存在直接的聯系。由此可見,李瀚與李華的關系絕不會只是饒州的一面之緣。這也就進一步印證了李瀚即兩《唐書》中所載的李華之“宗人”或“宗子”李翰的記載。與此同時,兩《唐書》對于李瀚的記載頗有錯訛。其中,兩《唐書》中李瀚客居陽翟期間向陽翟令皇甫曾求音樂之事,應均源自李肇的《唐國史補》。只是《舊唐書》將李瀚寓居陽翟的時間誤系于天寶年間,而《新唐書》則在參照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的基礎上,將時間改訂在了大歷年間。對于兩《唐書》中時人攻訐張巡降賊,繼而李瀚上表為其辯護之事,乃后晉史臣將許遠受到降賊指責之事誤植于張巡。李瀚上表所辯白的乃張巡食人事,張巡、許遠在至德二載所得到的追贈與李瀚上表之間并沒有任何的關聯性。對于李瀚的歷官情況,《舊唐書》的記載也應源自《唐國史補》,但除李瀚曾入朝為侍御史的記載可以采用外,其他記載則幾無可用;《新唐書》則基本上取材于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送李補闕赴少室養(yǎng)疾序》,顯然更為符合李瀚的真實狀況。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99国产小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国产98在线 | 免费| 日本老年人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午夜福利92国语| 国产主播在线 | 中文| 激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一级黄色片久久久| 日本高清视频www|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臀 | 白白色青青草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91在线在线啪永久地址| 97自拍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av |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视频| 一区二区高清免费日本| 乱码丰满人妻一二三区|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喷水意淫诱惑| 久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av|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 欧美第五页| 91大神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高清一区二区| 天天色影网|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被公上司喝醉在线中文字幕| 最新国产毛2卡3卡4卡| 99久久国语露脸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二区|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аⅴ资源天堂资源库在线|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1 | 伊人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