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瑛紅
(大連機車醫(yī)院 內三科,遼寧 大連 116021)
腦梗死(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發(fā)病急、進展快,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嚴重的威脅[1]。腦梗死發(fā)生后,患者在一段時間內身體功能會發(fā)生多項障礙,行動不便,具有很高的發(fā)生壓瘡的風險[2]。壓瘡會加大患者的痛苦,延長患者的病程,我院針對腦梗死帶入性壓瘡患者實施了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壓瘡情況。
1.1 一般資料: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抽取60例腦梗死院外帶入性壓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53.7±8.4)歲,壓瘡Ⅰ期23例、Ⅱ期5例、Ⅲ期2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2.5±8.2)歲,壓瘡Ⅰ期24例、Ⅱ期5例、Ⅲ期1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壓瘡情況進行分析,并實施壓瘡護理監(jiān)護。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使患者了解到配合醫(yī)護行為能夠有效的改善壓瘡。觀察組實施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措施如下:①針對腦梗死院外帶入性壓瘡護理工作成立專門的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分析患者院外帶入性壓瘡的基本情況,結合相關的臨床經驗,初步制定護理管理措施。確定方案后對護理小組成員實施護理能力培訓,培訓內容:帶入性壓瘡的分期情況、壓瘡的危害、壓瘡相關護理方法。實施組長責任制,定期對護理培訓的效果進行評估,對護理人員的壓瘡護理行為進行持續(xù)性的改進和優(yōu)化[3]。②護理人員需要對帶入性壓瘡患者住院期間實施動態(tài)性的護理管理,對患者發(fā)生不良情況的風險性進行評估,并在每一個患者的床頭放置風險標識卡片,比如低風險標識為黃色、中度風險為橙色、高度風險為紅色。這樣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就能夠有依據,有所側重。③對于不同級別風險患者可能需要的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需要積極為患者提供,使患者和家屬能夠感受到科室的人文關懷以及護理工作的專業(yè)性。對患者和家屬實施必要的健康教育,與患者和家屬交流病情控制的情況,告訴患者壓瘡的情況,讓患者了解壓瘡能夠通過有效的護理和治療得以改善,使患者能夠保持積極、配合的治療態(tài)度,改善由于住院治療所產生的焦慮、抑郁的負面心理情緒。④叮囑患者家屬觀察患者的壓瘡變化情況,教會家屬一些基礎的壓瘡護理方法,告訴患者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的壓瘡情況有加重的趨勢需要及時報告給醫(yī)護人員。⑤為患者做好體位管理,每隔2 h為患者翻身1次,防止局部皮膚承受的壓力過大。保持患者的皮膚干燥、整潔,如果患者的床單、被褥、病號服被污染,需要及時更換,保證衛(wèi)生、平整。在更換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動作輕柔,不要用力拉扯患者[4]。⑥壓瘡Ⅰ期患者需要在受壓皮膚的位置貼好透明貼,這樣可以起到一種保護作用;Ⅱ期患者皮膚的水泡最好先使用注射器將水泡內的液體吸出;Ⅲ期患者需要定期進行皮膚創(chuàng)面的清潔,及時將壞死的組織清除[5]。同時要配合使用氣墊床,蹄形枕等。⑦護理質量小組需要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對科室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質量進行抽查,了解護理人員的壓瘡護理能力和行為。在檢查后組織討論會議,就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就良好的護理行為進行表揚和總結,組織其他護理人員進行學習,使帶入性壓瘡護理能夠得到持續(xù)性的改進。
1.3 臨床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壓瘡改善效果:①無效:壓瘡無改善、壓瘡加重;②有效:創(chuàng)面縮小,可見新的組織生長;③治愈:壓瘡位置結痂并愈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通過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滿足P<0.05時,才可認為差異在統(tǒng)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壓瘡情況均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有效率為100%,其中包括治愈率為90%(27/30),有效率為10%(3/30);對照組30例患者的壓瘡改善有效率為73.33%(22/30),其中包括治愈率為50%(15/30),有效率為23.33%(7/30)。兩組之間差異對比:χ2=9.230,P=0.002<0.05,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
腦梗死患者發(fā)病后病情進展較快,無法活動,容易發(fā)生壓瘡。進入醫(yī)院治療后,在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護理管理下,壓瘡能夠得到一定的改善。在本次研究中,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壓瘡的改善情況并不能完全使人滿意,仍然有部分患者的壓瘡并沒有得到改善。
護理質量小組成員對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不足進行了分析:一方面,護理人員對帶入性壓瘡相關知識的掌握并不完善,未能夠對患者的壓瘡風險進行評估,致使護理過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完善之處。另一方面,患者和家屬對壓瘡的相關知識了解不足,不能夠正確認識壓瘡的危害,對醫(yī)護人員的護理指導行為依從性較差,導致患者的壓瘡遲遲得不到改善。根據這些問題,我科制定了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的計劃,通過護理培訓讓護理人員了解到了壓瘡護理的重要意義,提高了護理質量以及護理人員工作的責任心,促使其在護理過程中更加細致、耐心。同時,小組定期就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檢查,了解壓瘡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斷制定護理改進策略,有效的提高了觀察組壓瘡護理的質量。結果可見,觀察組患者壓瘡改善的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說明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十分必要。綜上所述,腦梗死院外帶入性壓瘡患者接受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壓瘡情況,具有較高的護理有效率,與常規(guī)護理模式比較優(yōu)勢明顯,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