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加 張雙喜 黃景彬 高卓維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順德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300)
胃癌是一種常見惡性腫瘤,早期胃癌以手術為主,進展期胃癌則往往需要聯(lián)合化療[1],但化療耐藥是臨床棘手的問題。本課題從中藥單體入手,研究中藥單體-魚藤素對胃癌多藥耐藥細胞SGC7901/VCR的活性影響。
1.1 試驗藥物。魚藤素: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94.42,由廣東藥科大學仇志坤博士饋贈,4 ℃避光保存,臨用時配成實驗所需濃度。
1.2 細胞系:胃癌細胞SGC7901/VCR,由廣東藥科大學仇志坤博士饋贈,實驗室傳代培養(yǎng)。
1.3 試劑和儀器:RPMI 1640培養(yǎng)基、0.25%胰酶、胎牛血清(美國HyClone公司);細胞增殖與活性檢測試劑盒(Cell Counting Kit,CCK-8)。
1.4 方法:將胃癌細胞SGC7901/VCR培養(yǎng)于體積分數(shù)為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養(yǎng)基中,置37 ℃、5% 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CCK-8法測定肺癌細胞的活力:將胃癌細胞SGC7901/VCR接種于96孔培養(yǎng)板中,每孔細胞數(shù)2.5×103個。細胞分為3組。第1組為實驗組,分別加入含苦參堿濃度為5、50、100、250、500 μg/mL的完全培養(yǎng)基,終體積為100 μL,每濃度組設3個復孔。第2組為陰性對照組,細胞培養(yǎng)體系中不加藥物,設3個復孔。第3組為空白調(diào)零組,僅加等體積的培養(yǎng)液。將培養(yǎng)板放在培養(yǎng)箱中預培養(yǎng)12或24 h后,加入終濃度為10 μL/mL CCK8溶液,在培養(yǎng)箱內(nèi)孵育1 h后上酶標儀檢測450 nm處的吸光度(A值)。細胞活力(%)=[A(加藥)-A(空白)]/[A(0加藥)-A(空白)]×100。
CCK-8檢測肺癌細胞活力的變化:魚藤素在不同濃度(100、250、500 μg/mL)對胃癌細胞SGC7901/VCR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呈現(xiàn)出濃度和時間梯度依賴性,當藥物終濃度為250 μg/mL作用時間為12、24 h時,對胃癌細胞SGC7901/VCR胞的抑制率分別為36.70%、41.10%。
胃癌是世界范圍內(nèi)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jù)2000年資料統(tǒng)計,全球每年新發(fā)胃癌87.6萬例,占所有新發(fā)癌癥病例的9%,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腸癌之后,位居第4位。每年約有64.7萬人因胃癌死亡,位居癌癥死因的第2位[2]?,F(xiàn)階段胃癌的治療仍是以綜合治療為主,當然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由于許多胃癌發(fā)現(xiàn)就屬于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化療是提高治愈的主要手段[3]。但多藥耐藥(multi drug resistance,MDR)是化療失敗的主要因素[4]。因此本研究以胃癌多藥耐藥細胞SGC7901/VCR為研究對象。試圖探討中藥單體對抗胃癌耐藥的可能機制。
魚藤素是從豆科家族絹毛萌豆中提取的一種黃酮類化合物,分子式C23H22O6,是一種有潛在應用價值的抗癌新藥,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凋亡[5]。美國Anderson癌癥中心的Chun等指出,魚藤素的作用機制是高度專一性的,其主要攻擊目標是腫瘤細胞及癌前病變細胞,對其周邊組織的正常細胞影響甚微,魚藤素在很低濃度下即可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的生長,且對腫瘤細胞的作用有較強的選擇性,對正常細胞的不良反應小,具有高效低毒特點,其作用機制以誘導凋亡為主[6]。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的研究表明,魚藤素可對多種進展期腫瘤,如結腸癌、肺癌、皮膚癌和乳腺癌等有治療作用[7]。體外實驗發(fā)現(xiàn),魚藤素可抑制肺癌、白血病等多種腫瘤細胞增殖并誘導凋亡,還能增加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和放射線的敏感性[8]。動物實驗顯示魚藤素在有效的濃度范圍發(fā)揮抗癌作用的同時未發(fā)現(xiàn)有明顯不良反應[9]。
魚藤素對胃癌多藥耐藥細胞的作用效果既往未見報道。本課題研究結果顯示,魚藤素在不同濃度(100、250、500 μg/mL)對胃癌細胞SGC7901/VCR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呈現(xiàn)出濃度和時間梯度依賴性,當藥物終濃度為250 μg/mL作用時間為12、24 h時,對胃癌細胞SGC7901/VCR的抑制率分別為36.70%、41.10%,顯示魚藤素對胃癌細胞SGC7901/VCR的活力有抑制作用,且呈時間和濃度依賴性。本研究提示魚藤素可能是對抗胃癌多藥耐藥的一種潛在藥物,值得深入研究。